又见《围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在2019年初春的一个午后,我再一次拜会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我读的次数不多,不过是第二次,相较于学生时期的速览,这一次才算是真正沉下心来好好品读这部佳作。《围城》于1947年在上海初版,1948年再版,1949年三版,到现在书店中各出版集团推出的多种版本,驰名中外70余年,丰富了数以亿计读者的精神生活。书中对于婚姻和爱情的描写细致入微,影响深远,以致于“围城”二字几乎成了婚姻的代名词。书中着力描写了男主人公方鸿渐在几段爱情中的辗转经历,同时将个人事业发展镶嵌于时代背景之下,再透过多层次的人物描写和语言对话,完整的呈现了年轻知识分子在战时年代的成长与迷茫。

笔者个人对方鸿渐印象极其深刻。众所周知,他有一身的坏毛病,小气、怯懦、刻薄,旧社会酸儒的缺点几乎一应俱全地继承了下来。而他的优点就像每个人审视自身时那样难以察觉,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让读者随着方鸿渐的一连串遭遇,逐渐将自己摆进人物,潜移默化地模糊了自我认知和角色认识的边界。1990年的电视剧版,演员陈道明面具般还原了方鸿渐的性格特点,举手投足极具代入感,就连钱老也对他的演绎不吝赞美,称赞他演活了方鸿渐。当年这部电视剧引发万人空巷,充分说明了《围城》具有广阔的观众基础,也更加印证了方鸿渐这个人物,在文学史上真真正正地站住了。

按照主人公的时间线来看,《围城》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是归国初期,然后三闾大学期间,末了是婚后时期。主要人物在三个阶段有着明显不同的生活方式。读者随着方鸿渐一件件经历了苏文纨的追求,唐晓芙的决绝,高松年的厚黑,还有最后孙柔嘉的挽留,酸甜苦辣一众滋味在每件事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方鸿渐最大的性格特点是怯懦,他的一切遭遇都缘于这一点。因为害怕暴露欧洲留学时的荒唐经历,不惜欺骗父母购得一张假冒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也为他职业生涯埋下了隐患。因知是假,便难作真。于是他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没有真正的才华可以施展,始终心虚着彳亍前行。而心虚的根源,在于他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实在与那旧派乡绅父亲的期望相差甚远。某种意义上说,在接受“平庸”这个“人设”上,父辈远没有他那样豁达。反观现在,依然如此。

在爱情方面,他同样经历了很多波折。苏文纨对他由最初青睐有加,到含恨离去,再到最后戏谑不屑,方鸿渐深刻品尝到个中滋味。与唐晓芙短暂又炽烈的情感纠葛,则直接导致他出走内地。与孙柔嘉的无爱婚姻,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在《围城》这部作品中,着墨最深的是爱情,只字不提的也是爱情。这也正是“围城”二字想要说明的,外面的人想要进去,却不知里面的人只想出来,差别只因是否有爱。

本书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不能不提,他就是赵辛楣。在内容编排上,赵辛楣处于男二号的位置,戏份极大。他对方鸿渐的人生走势很有影响,正因有了赵辛楣,才有了读者的方鸿渐。如果说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牵引着方鸿渐的爱情线,那么牵引他事业线的,无疑是赵辛楣了。赵对方始终很够朋友,三番五次帮助他脱离困境。在近一半篇幅中,两个人都结伴而行。巧的是,赵辛楣的事业也并非一帆风顺,个人性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认为,赵辛楣是一个富家公子版的方鸿渐,事业上始终低徊,爱情上兜兜转转,只不过他比方鸿渐出身更好,但剥开华丽的包装和头衔,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另一个方鸿渐罢了。正如当下广受认同的解读方式所言,“我们都是方鸿渐”。

《围城》这本书,经久不衰这么多年,必然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伟大的著作之所以恒存于世,正因为能够照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从中看清人生,找到自己。

孙国强

原载于2019年3月4日《沈阳铁道报》4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