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人性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这次想与大家分享的书是我所喜爱的作家兼画家刘墉老师的书,也是在偶然间看到他的这本书,打开一开始看书中的故事就吸引了我,于是一口气将其全部看完,他对人性的洞悉非常透彻,让人看了禁不住感叹一声:"天呐,原来是这样的人性",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所说,人是善恶的共同体,就如同前边的强东新闻,论善他为全国16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捐赠亿元助力养老、教育事业,滴滴出事他会站出来控诉,他是「十大慈善家」,他是做过很多好事的,如果在美国发生的事是真实的,那就是他恶的一面了,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行了善事之后,他会获得一种道德优越感,仿佛获得「道德许可证」,可以心安理得的放纵一下自己。就比如「我已经学习很长时间了,今天要看电视好好休息下」,然而伦理归伦理,法律归法律,两者不能互相干扰,这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人啊,都是善恶同体的,包括你我。

而刘墉老师的这本书的每一个人性弱点都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故事展开,有时会觉得像是在看生活中的狗血剧般,但还是挺值得我们去阅读这本书的,读此本书的目的不是要去利用人性的弱点去伤害别人,而是懂得人性,让自己避免被他人所利用,掉入别人的圈套中而不知所然。相信你看完这本书后会说人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也会明白与人相处的个中道理,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更懂交际的分寸,避免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现在将书中自认为的精华部分分享给大家。

我们一生都在选择,并且选了这样,就不能选那样。

一个懂得做人的人,一定要知道,当你的选择正确时,千万别「秀」给那些选择错的人看。

不但选科系、选学校、选职业如此,连丈夫都一样。

多贬低自己,或者说自己的苦处(就算不苦,也要编一点苦),不要显示自己的得意,这样,才不会伤朋友,也不会伤姐妹,当你不懂这道理的时候,很可能连兄弟姐妹都变得疏远,且条件越相近,就越疏远。

为什么?因为你的成功对比了他的失败,这样会导致人家心理不平衡,失意人前,千万别说得意事。

人性有卑劣也有崇高,它们往往同时存在。

比如看失火时,心里可能有几分幸灾乐祸,想幸亏不是烧在自己家,但又对其表示同情。

一个人在股市垮了,一个老同的婚姻垮了,一个国家的财经垮了,都可能让那些「隔岸」的人有些「观火」的趣味及「暗自庆幸」的想法。但是,跟着,便是情,便是「恻隐之心」。

所以,失意人前,千万别说得意事。

别人夫妻失和,跟你诉苦。你与其大发宏论,教他夫妻相处之道,不如说:「你看我和我另一半,好像很亲爱,其实,我们以前也常吵架,甚至要离婚呢!」

于是,她心想,她比你当年还强,应该以后会跟你一样好。

别人事业失败,跟你诉苦。与其以成功者的姿态来指导,不如告诉他,你当年跌得比他更惨,是一点一点又做起来的。

于是,他想,他也能东山再起,和你一样成功。

大家的婚姻都曾失和,大家的事业都曾失利,你和他不是因此而有了共同意识,在感觉上走得更近了吗?

我们的人生不应该是达不成就痛苦,达成就会幸福一瞬间,然后又陷入平庸,我们的人生应该是全身心的投入去做成一件渴望的事情,不必等到明天,不必等到下一刻。

选来选去,这世上最大的选择是家乡!

人们常说「闲得发慌」、「没事找事」、「无事生非」。这几句话讲得真是太对了,一个人没事找事、无事生非,常常没别的原因,只因为「闲得发慌」,怕人觉得他闲、他没用。他没用,他没地位,他就得滚蛋,你说,他怎能不表现得「不闲」一点,「有用」一点?

「勇于公战」的人,总「怯于私斗」;「怯于公战」的人,反而「勇于私斗」。

闲人肇祸:闲的发慌的人容易制造祸端

所以,在办公室里,你可以得罪忙人,因为忙人没时间跟你计较;可千万别得罪闲人,因为闲人有的是时间跟你周旋,更千万别瞧不起职位低的「人物」。

闲人不但能挡你的路、说你的小话,还能扯你的后腿。

也就是人一定不要说别人的是非,对小孩说话更要小心了,尤其是那些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本来就处于「你说东,他偏往西」的叛逆期。

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尊,都要被别人肯定,都要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价值。所以明明他闲,你绝不能表现出「觉得他闲」,而应该想办法给他事做,使他不闲。

如果你是老板,你更得小心那最闲的人。

发现他没事,你只有两条路——一个是立刻请他走人,一个是立刻使他不闲,你甚至得为他「量身裁衣」,宁可「无中生有」地制造个研究主题,叫他去负责研究,你再偷偷地把报告扔掉。你千万别留着这个闲人继续闲下去。

否则,他必然要制造事端,让整个公司受害。

更重要的是,当闲人向你谏言的时候,你千万要小心听,装做重视,否则闲人很可能证明给你看!要你好看!

愈是有能力的领导者,愈心宽,愈能容得下人。

在一个团体里,你不是不能发表跟主管相反的意见,只是发表前你先要想想那主管有没有接受指摘的雅量和本钱。然后,你就可以决定「说」还是「不说」,或者「怎么说」。

孔子讲得好——「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言孙(逊)就是用低姿态去说话

比如提意见时可以说对方以前说过这个方法,或者在别人不在场,不伤他面子,他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

或者说ABC方案都不错,不知哪种好让领导指示。

正确的做法就是明知对方的决策不对,提意见对方不接受,那主自己偷偷做自己的,但不出外张扬,也可以放弃自己的上可以法,按对方的意思来。

恋爱靠机会,婚姻靠智慧。

茫茫人海,偏偏遇上他,当然是「机会」,但是此后几十年,就靠彼此的智慧了。

只有那些能够把「热情如火」的恋爱,化为「胼手胝足」的恩爱,再化为「相濡以沫」的怜爱的人,才有爱的大智慧。

问题是,你必须知道——你有,她不一定有;他有,你不一定有。

有些人就是没有爱的智慧,也可以说他们没有爱的能力。

感情!感情!他有「感」,却没有「情」。

抱负!抱负!他能「抱」,却不能「负」。

性没了,他就不爱了;更年期到了,她就粗俗了;年经女人出现了,他就绝情了。

除此之外,你必须知道,人的「前半生」可能用「下半身」思考,人的「后半生」,可能用「上半身」思考。

「上半身」的思考,是用心、用脑,那是理智的,也是顿悟的,所以当他「想通了」,往往就一下子改变,再也难以挽回。

两个相处久了一人会突然离开,有可能是一生太平静,生活太枯燥。

记住!婚姻是要经营的!

你再忙,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仪容;你即使是家庭主妇,依然要追得上外面的潮流。

你即使在家上班,也得天天刮胡子、常常理发,不能只穿睡衣晃来晃去。

最起码,你们一定要找机会,把自己打扮得十分体面,梳了头、化了妆、喷上香水,再穿上西装、晚礼服,出去应酬一下。

真正的目的不是应酬,是让你的另一半「惊讶」地发现,原来在灯光下,烛光下,你化了妆、他穿上礼服,还是那么妩媚、潇洒。

人都追求感觉、追求新鲜、追求变化、追求品质。

婚姻也一样,当你不能再用「性」去爱,就该用「情」去爱、用思想去爱。

人可以老化,但不能腐化;婚姻可以老化,但不能腐化。当你的婚舅有一天亮起红灯,你永远要想想,是他变了质,不是你变了质?

抑或你们两个都没有爱的能力,你们只懂「性」,不懂「爱」?

如果你不希望另一半有一天因为「想通了」而离开你,你就要想想「你是不是该做一点改变」?

愈是没有身份、没地位、没财产、没退路的男人,你愈要小心。西洋有句俗话说得好:「谨防那些一无所有的男人」,他可以做出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比如滴滴顺风车事件,行凶的男人往往都是一无所有的人。

因为他们没脸没皮,如同粪水稀泥,你多凶多强,碰上,也惹一身臭。而他,没损失,他不在乎。他甚至没了青春,没了希望。这世上有谁比「没明天的人」更大胆?

命运是要自己创造的。看到好的股票、好的工作,你会下手买、进去争,凭什么看到好的伴侣,你不能主动出击呢?

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纸,那些敢于撕开纸、翻过山的人,总是第一个成功。

所以很多优秀的男人,被所谓的「贱货」抢走了;许多好条件的女人又上了贼船。

一个不喜欢「酷」的年轻人,可有少年老成、沉稳持重,也可能最早被时代淘汰。

你要做的是:教育自己的女儿,谨防那些一无所有的男人,并且避免把女儿留置在有危险人物的地方!

你更该看看统计报告,知道性侵害的往往是熟人,也可能在你的屋檐下。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豁达的人不问未来。活在今天,最重要的是:你们现在是否相爱?

人都有个人性,就是不喜欢欠人情。

人最不能承受的重量,不是有形的重量,而是「无形的情」。

没有人希望欠人情,没有人希望背负着「人情债」。有些男女,甚至会因为受不了爱人对他(她)太多情,而离开。

愈是强调「我好健康、我好平安喜乐」的人,是个「不健康、不平安喜乐」的人。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淡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当你发现一个人总对你说要淡泊名利的时候,你千万别以为他真的恬淡寡欲。

愈是有矛看的人,愈要挣扎。

愈是不快乐的人,愈说自己快乐。

宗教绝对可以改变人,但是它不能改变人性。

人生的「自私」与宗教的「大爱」挣扎,有成功,也有失败。

有「善心」的人,未必有「善行」。他们常常是「只求独善其身,不能兼善天下」的好人;也可能是「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的乡愿。

反过来说:「有善行」的人,未必「有善心」。

许多行善的人,是为了沽名钓誉,彰显自己有爱心、有财力;或者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取得净化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有善行的人,即使是伪善,也比那些只有善心,却没有一点善行的人高明,因为——无论如何,善行是真的。无论如何,他行了善。

没事找事、没罪找罪受,都是人性。

人很妙,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一亮一灭,你就会注意到。

每天吃饭、睡觉、上学、上班,你不会觉得自己幸福,但是当有一天你遭遇了大病、失业、失学、失恋,然后,事情过了,你突然对眼前的一切特别珍视,你觉得太感谢老天,觉得老天太厚待自己,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这就叫「人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当某一天,把你从福里拉出去,你才懂得。

人天生就喜欢冒险、喜欢新奇、喜欢云霄飞车的感觉,也可以说人天生就不喜欢「过度的平静」。

人不能长久处在平静之中,太平静、太没变化,会使人不安,甚至发疯。

欲取之,先予之——《老子》

懂得领导艺术的人,会隔一段时间就来个变动,再不然变动工作,再不然换换位置。

最起码,工作换了,心情换了,他们变得更谨慎、更认真。

「谢不杀之恩」就是这样,明明该是他,你非但不给,而且先拿走。如果他有十块,你拿走八块,再还他五块,你明明还是拿走了三块,他反而会感谢你。如果他有十块,你拿走了两块,不再还他,他一定会恨你。

这就是人性!人性多么可悲啊,人居然像猴子,由「朝三暮四」,换成「朝四暮三」,换汤不换药,猴子就会高兴。

企业经营者先是放空气说今年不景气,怕发不出来,甚至有可能裁员,结果非但不裁员,反而说「亏损由我吃下,员工福利不可少」,而再多多少少发了些奖金时,你得到的是掌声,是感激,是坐云霄飞车,吓得半死,终于到站的笑容。你很高明!对不对?

最好顺着对方的意思去说话,这样才不会有冲突出现不好的结果。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当你发现一件事已经「定案」,再已无法挽回,就不用再多说了。

自尊比什么都重要。多么卑微的人、多么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尊。要自尊,是人性!

所以对于他还能改变的事,你可以说,对他已经难翻身的事,你不能说。

出身无法改变,所以出身不能拿来开玩笑。

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亲子之间,当你有话要说的时候, 要常想想:「我这话,于事有没有补?既然无补,说了又有何益?」

如果你说了,只是图自己爽,或给对方一个羞辱,你得到的结果一定是——恼羞成怒。

中国人很妙,明明有实力,并且靠实力必定过关的事,总觉得再托个人,打个招呼,会更有把握,岂知道,这招呼如果没打好,明明可以赢的,反而变成满盘皆输,而且输了都不知道怎么输的。

什么叫走门路,托关系?

面子卖给谁?卖给我最尊重的人,对我最有好处的人,有一天我有求的人。

由此可知,你托关系如果托不好,足以坏事。而且当来找你的人,他在办事伦理上没搞好,也会使你受害。

所以,你不但不能随便托人,而且不能随意「揽事」。你要揽,就要揽提有技巧。

托错人足以坏事,有实力就不要靠关系,能自己直接打招呼就不要求别人在中间传话,没事别自己找事,免得到头来里外不是人。

Out of sight,out of love(看不到了,也就不爱了)

当一个人发了,老朋友就不再认他。

一个失意人,能在一群得意人间谈笑风生、略无惭色,才是有骨气;一个得意人,能在一群失意的朋友间,让人想不到他的得意,才是会做人。

人总觉得别人欠自己的。

请以智者的心去了解「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请以仁者的心去培养「你不能没有的谅解」。

人性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他「当然」认为自己最重要。

拿乔(装模作样或故意表示为难,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适可而止。

人性是在要求公平的时候,先看看有没有别人也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如果只有「我一人」,那不公平就太严重了。

懂了这一点,你就该知道当东西有限,又不得不分配的时候,你一定要找个方法。可以按年龄来,按性别来,年高的先得,或者女士们优先。你更可以用抽签的方法,谁运气好,谁先得。甚至可以把东西扔出去让大家抢也比自作主张,随手给几个人的要好。

天平,地平,人心平,天下太平,人都追求公平,所以送东西不能只偏一人。

贫而无谄难,富而无骄易。

当一个贫穷的人主动找富有的人,大家会说他是「攀附权贵」,说他是「贫而谄」。

当一个富有的人,主动找贫穷的人,人们看了却可能说「这个有钱人真是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真是「富而无骄 」」。

细想想,这两者的动作不是完全一样吗?为什么却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呢?

人性很矛盾,「自尊」与「自卑」之间,常常只是一线之隔。

人们强烈的「自尊」与「自大」,甚至固执的自我封闭,或对人充满敌意,常常是因为「自卑」和恐惧。

那恐惧则由于对对方的不了解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没把握。

人与人为敌,常是因为立场、因为认知,甚至因为面子。

只要是人,谁不要面子呢?

记住:当你获胜,除了是你最能施展抱负的时候,也是最能化敌为友的时候。人没有永远的敌人,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那份胸怀和智慧,在获胜之后先伸出友谊的手。

要注意说话的方法,把目标先确定,知道了这一点,你也要避免遇到抢匪的时候,明明他原来的目的只是抢你的钱,却临时产生歹念,变成劫财又劫色。

所以如果他看中你脖子上的金链子,你最好一把抓下来,交给他,别等他自己伸手来摘(来摸)。更重要的是,你跟任何人合作,无论是亲戚、朋友或工作伙伴,都要情归情,理归理,千万别把他的心放大了,千万别把单纯的关系污染了。

树的腐化是慢慢腐的,人的腐化也是如此。而且几乎所有的腐化都有个堂皇的借口,所有的腐化都有个「人情」的外衣。

每个人都是人,是人就都有人情。

愈是能解决问题的人,愈是接近问题的核心,也愈容易被感染,自已成为问题。如同涉水采莲,手上采的是纯洁无比的莲花,脚底下却踩着污泥。

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就容易被诱惑,他们尤其会被那些看来唾手可得的事情诱惑。

人性是要先知道,再去谅解的。

当你了解这可百万的人性的时候,不要往反方向去猜忌每个人,而应该往合理的方向去想,应该如何避免弊端的发生。

在你把自己的头塞进狮子的嘴里之前,别忘记手里握着鞭子,以及先喂饱你的狮子。

他爱的,不见得是他欣赏的;他选的,不见得是他认为最对的。

公理不见得是真理,公理也不见得是正义。

多的划算,大的吃香!这是人的世界。

愈爱愈爱,愈不爱愈不爱。

爱是「施」的,它绝大部分表现在「付出」,你会因为付出爱,而愈去爱,却不见得因为「愈得到爱,而愈去爱」,爱就是这么不公平,他不付出,他就不爱,父母照顾孩子,付出得多,所以父母爱子女,远比子女爱父母来得深。

不但对人,对宠物如此,对植物、东西也一样。

了解了这一点,你要一个人爱一个人、爱一只宠物或爱一样东西,都不难,只要你制造机会,使他付出。

人会因为亲近而更亲近,也会因为疏远而更疏远。

你要知道,能把不顺眼的东西看顺眼,能把无法接受的事实加以接受,能把咬牙切齿之恨化解,全因为这人性。

人不堪拖,人都会遗忘。岁月最能疗伤。

再多苦难,又多仇恨的人世,正因为有这可爱的人性,使我们能活下来。

当然,我们也要时时提醒自己这人性的「优点」和「弱点」,你要知道当你办个展览,展半个月,绝不会比你只展三天的观众多五倍,它甚至不但不多,还可能少些。

因为大家一看报,知道有半个月,心想「不急嘛!」于是一拖再拖,等到知道结束,已经来不及了。

反不如你好好发个消息:「只展三天,绝不延期。」他今天早上见报,下午就到了,而且会催他的朋友去:「早点去,第三天一定特别挤」。

许多年轻时的抱负、人生的理想,都可能因为「明日复明日,明日可其多」,而消失了冲力。

许多子女的爱,都因为心想以后再报答也不晚,于是拖了再拖,拖到有一天父母永远离开了,才呼天抢地,顿足锤胸地悔恨。

你要以「老师盼学生得状元」的心态去对待每个「从你身边出去的人」。你也要想想,今天换做你,你翅膀硬了,会不会也要飞?

如果你是鸡,你不会飞,飞也飞不远。

如果你是鹤,你当然飞,而且一飞就是千万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鹤,每个人都不能强迫别人是鸡。

怎么样?是不是看完之后觉得刘墉老师的每一段对人性的感悟都说在了点子上,并且对他的观点极其认同,希望大家大家看完后像刘墉老师所说的那样,当我们知道了人性之后,既要注意到自己和他人的人性弱点,也要对此给予谅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