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读者论2.14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这章论述了儿童文学的读分类及审美。我把它们总结为两个方面来思考:

这两类读者,主体优先考虑儿童读者,但与此同时也应考虑到隐含读者,但儿童文学作家不能过分注重成人读者,因为儿童文学作品应以儿童为本位,如果儿童文学作者过分考虑到成人读者,就可能在文学性上下功夫,或者可能故弄玄虚地向成人文学漂泊,如消解故事、过度追求哲理、玩弄深刻的主题、宣泄过剩的情感、使用华丽的辞藻等,这些都会使儿童敬而远之。

儿童读者指的是零到十五岁的读者。16——18岁的孩子的阅读有可能介于成人文学作品和儿童文学作品之间,不是纯粹的儿童文学,所以不考虑在内。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不同种类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又有不同,皮亚杰的儿童成长各阶段的特点,虽然具体到不同的孩子身上不是那么绝对,但也给我们提供较为科学的参照依据。为孩子创作作品,为孩子选作品,我们都该考虑到这个年龄阶段特点的影响。

成人读者有的能从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中获得精神需求,这类成人读者称为主动读者。而有的读者是由于外部原因,如工作、陪护者父母等需要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称为被动读者,当然这类读者里面也有一部分是主动读者。被动读者往往对儿童文学理解为教育的工具,怀着功利性的目的把作品带给孩子们。但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绝对不是单纯的说理教育,特别是在理性睡眠的儿童时期,所以,应看到儿童文学在儿童整个人生当中的特殊艺术价值。

双重读者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虽然使儿童文学变得更加难以创作,但由于成人这个隐含读者,儿童文学被赋予隽永的意味,更加丰富,更加有活力。

审美能力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体验能力。所以,儿童即使在知识和经验都不及成人的情况下,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点。他们的审美偏重于感性,在大多数情况下,虽不能用比较系统、理智、全面的语言表达出来,但他们的内心已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而成人的审能往往渗入理性分析在里面,或者具有客观的批判性。所以,儿童和成人的审美能力没有高下之分。

这两种审美各具价值。感性的审美能直接感受艺术,这正是文学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而成人的理性、批判性的渗入则能使儿童文学具有持续可读性,更有探究的价值。

做为教师,我们是特殊的一类读者,更是儿童文学与儿童的中介,我们该怎样认识儿童,怎样认识儿童文学,决定着儿童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或是以后的阅读。应该把关注点少放在教育急功近利的结果上,少放在我们自以为是的对孩子的拔高上,而把关注点放在孩子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兴趣、如何让孩子深入到作品中、如何让孩子多些阅读体验,看到这特殊艺术对孩子终生的影响。

而儿童审美与我们成人的不同,也使作品更具有多面阅读体验的可能性。了解了这些特性,该如何同儿童交流他们的阅读感受。也许游戏、情境互动等是更为可行的方法。

2018.2.14阅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