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祖庙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当时的名称叫祖堂,其实就是北帝庙,当时珠三角地区多为水乡,水患多,而北帝恰是传说中治水的神,于是北帝作为佛山人的保护神被供奉起来。但在明代,祖庙遭到破坏。洪武5年,祖庙得到重建。
明朝正统十四年,朝廷封祖堂为灵应祠,并建了灵应牌坊。自此,祖庙由民间祭祀之地变成官方祭祀之地。 1451年,成为官方祭祀之地的祖庙得到朝廷的支持扩建,塑北帝铜像。自此,祖庙初具规模。
光绪二十五年,富裕的佛山人捐钱捐物对祖庙进行首次大修,祖庙至今仍保持着百年前的艺术建筑风貌。当时,各行各业人士都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捐给祖庙,佛山当时手工最出名的石湾瓦也被放在了祖庙的屋脊上。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灵应祠大堂后面庆真楼的砖木结构改成了混泥土结构。据当时参加了修缮工作的梁诗裕先生说,当时动用了100多人共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修缮工作。  上个世纪70年代还没有设立佛山市博物馆,祖庙旁边是关帝庙、妈祖庙等,后来才把它们拆了修建佛山博物馆,因此用博物馆的概念来评价祖庙是不准确的。1998年,庆真楼变成危房,加固后又重新使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