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与文化的编辑推荐与评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的核心课题之一,是构建符合现代社会理念并能体现科技进步水平的教学知识体系。理想的大学教学知识体系应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学术性和适切性,并且具体体现在能够展现上述先进理念与特征的教材体系与课程内容之中。全书分为三篇,主要内容包括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运动,清教精神与实用主义,发明创造和科学探索精神,乔治·华盛顿等。
American culture美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因为美国人的语言、她的人口构成,以及她的立国精神都源于欧洲。另一方面,美国文化又与欧洲不同,因为欧洲移民在北美大陆上驱赶走印第安人后,在一片荒芜旷野之地创造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灿烂文明。
History 美国是个移民之国,它的祖先来自于全球各地。人们移居美国时,不仅仅在地理位置上挪动一下,而且还把他们所在国的评议和风俗习惯带到了新的居住地。因为杂,人们各自的差异十分突出;因为差异十分普遍,人们就不特别注重统一性。久而久之,美国人的文化习俗中形成了较高程度的宽容性(tolerance),对异质文化和不同评议持容忍、可接受的态度。在这一点上,美国社会里可行的习俗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来得宽泛。
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她的西部开发史。那时,美国拓荒者或徒步跋涉,或骑马坐车,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哪里有机遇,就往那里移居。频繁的迁移和不断地更换居处使人们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对暂面临的种种不同现象更易于宽容和接受。此外,经常迁移还能够帮助人们扩大眼界,知多识广,对不同的习俗持同情、理解的,并逐渐形成多样性胜于单一性的开放性观念。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的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
华盛顿早年在法国印第安人战争(French and Indian War)中曾担任支持大英帝国一方的殖民军军官。之后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大陆军团赢得美国独立,他拒绝了一些同僚怂恿他领导军事政权的提议,而回到了他在维农山(Mount Vernon)的庄园回复平民生活。
在1787年他主持了制宪会议,制定了现在的美国宪法,并在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也自愿的放弃权力不再续任,因此建立了美国历史上总统不超过两任的传统,维护了共和国的发展。之后他便再次回复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
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华盛顿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Literature 美国文学美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或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也包括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用英语写成的美国文学可视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 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美国民族文学形成于独立革命时期。这场斗争产生大量的革命诗歌,并且造就了美国头一批重要的散文家和诗人。政治上的独立促进文化上的独立。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作家的作品陆续增多,逐渐摆脱英国文学的垄断局面。年轻的民主共和国使人们满怀信心,并吸引着旧世界更多的人们奔向新的大陆。这样的社会条件促使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作家们吸取欧洲浪漫派文学的精神,对美国的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进行描绘,美利坚民族内容逐渐丰富和充实起来。从20、30年代到南北战争前夕,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全盛时期,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家泉涌而出,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批评家们称这一时期为美国文学“第一次繁荣”。到了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文学的基调由乐观走向疑虑,迫切的社会矛盾,如蓄奴制,又使某些作家采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民族文学的诞生 独立革命是美国民族文学诞生的背景。早在战争爆发之前,美国殖民地人民在欧洲启蒙主义学说影响之下,已经具有民族独立的意识。
富兰克林(1706~1790)世俗的格言比爱德华兹清教主

富兰克林
义的教诲更能吸引广大群众。富兰克林用清晰、幽默的文体传播了科学文化,激发自力更生的精神,他的爱国热忱和关于自学、创业的言论,对于美国人民的人生观、事业观和道德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独立革命期间充满反抗与妥协之间的尖锐斗争,迫使作家们采取政论、演讲、散文等简便而又犀利的形式投入战斗。发表“不自由毋宁死”这一名言的演说家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象战鼓那样鼓动战士奋勇杀敌的托马斯·派恩(1737~1809),行文朴质无华却字字击中要害的托马斯·杰弗逊(1743~1826),都是无畏的战士,他们为了战斗的需要锤练自己的语言艺术。
那个时期的诗歌也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大量的革命歌谣出自民间。菲利普·弗瑞诺(1752~1832)是当时著名的革命诗人,他的创作开创了美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早期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初,一些以美国为背景、美国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开始出现,初具美利坚民族的特色。欧文(1783~1859)致力发掘北美早期移民的传说故事,他的《见闻札记》(1819~1820)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的传统。库珀(1789~1851)在《皮袜子故事集》中以印第安人部落的灭亡为背景,表现了勇敢、正直的移民怎样开辟美国文明的途径。诗人布莱恩特(1794~1878)笔下的自然景色,完全是美国式的,他歌颂当地常见的水鸟和野花,而且通过它们歌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作家的作品满怀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色彩阴暗的爱伦·坡在诗歌、短篇小说和理论批评方面达到新的水平,标志着民族文学的多样性和在艺术上的发展。
超验主义与后期浪漫主义
19世纪30年代以后,东北部沿海的美国文化中心新英格兰地区成了最早的工业区。杰克逊总统的民主主义路线又使国内的民主空气增涨。这在意识形态上造成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出

爱默生
现了超验主义者团体,另一 方面使一些作家产生不少疑虑,浪漫主义文学的基调由乐观转向怀疑和消极。超验主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先表现为宗教、哲学思想中的改革,后扩展到文学创作领域。以爱默生(1803~1882)为首的超验主义者为了摒弃加尔文教派“以神为中心”的思想,吸取康德先验论和欧洲浪漫派理论家的思想材料,提出人凭直觉认识真理,因而在一定范围内人就是上帝。这一派思想的出发点是人文主义,即强调人的价值,反对权威,崇尚直觉,主张个性解放,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的束缚,对美国作家产生不小的影响。
到了50年代,随着工业化引起的种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作家们敏锐地感受到民主制的弊病。梭罗 (1817~1862) 侧重超验主义中人的“自助”精神,主张回返自然,保持纯真的人性,因此与资产阶级社会秩序发生冲突。在霍桑与梅尔维尔身上,这种矛盾以抽象、神秘的形式表现出来。霍桑(1804~1864)深受加尔文教派的影响,又想有所摆脱,于是转向对人类状况与命运的探索,如《红字》(1850)。梅尔维尔(1819~1891)同霍桑一样,把他所感觉到的社会矛盾归结为抽象的“恶”,而“恶”的强大与不可理解使《白鲸》(1851)等作品蒙上神秘、悲观的气氛。
废奴文学
19世纪30年代之后,北部进步人士掀起越来越高涨的废除黑奴运动。黑人的处境激起许多作家的同情,从爱默生、朗费罗到惠特曼都写过反对蓄奴的诗篇。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林肯(1809~1865)称她为“发动了一次战争的小妇人”。诗人惠蒂埃(1807~1892)抗议蓄奴制的诗篇数量最多,反映了19世纪废奴运动历次重大的斗争。废奴文学虽限于道义上的谴责,却推动了废奴斗争,在文学史上,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伟大的民主诗人惠特曼 美国19世纪的民主精神在惠特曼(1819~1892)的《草叶集》(1855)里得到充分发挥。他以丰富、博大、包罗万象的气魄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乐观向上精神。他歌颂劳动,歌颂大自然,歌颂物质文明,歌颂“个人”的理想形象;他的歌颂渗透着对人类的广泛的爱。诗人以豪迈、粗犷的气概蔑视蓄奴制和一切不符合自由民主理想的社会现象。他那种奔放不羁的自由诗体,同他的思想内容一样,也是文学史上的创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