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爱男朋友,他也爱我,但和他在一起总会受伤,感觉很累,我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2-19
追问

谢谢

追答

客气

第2个回答  2016-02-19
很爱男朋友,他也爱我,但和他在←起总会受伤,感觉很累,我该怎么办?
第3个回答  2020-12-07
乎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追寻爱。

追寻他人的深爱。

在我们的想像中,只有爱才能令我们熠熠生辉,弥补我们的不完美。

看起来并无不妥,

古今中外的书籍,都在推崇这种爱。

越是无望越是珍贵。

越是痛苦越是难忘。

越是戏剧越是深刻。

但因为往往对爱有过多的期待,

对爱有过多的误解,

反而带来了很多的伤害。

01

西西的故事

西西离婚后已经消失了好长时间。

当她再次出现在好友面前时,却令好友大吃一惊。

现在的西西和印象的她完全是两个人。

读大学时的西西,是那种一见难忘的美女,身段高挑玲珑,黑眸皓齿,神采飞扬,一举手一投足都充满了自信的魅力,追求者无数。

而现在的她,才到中年却疾病缠身,因为甲亢的问题,吃药无数,美丽的脸庞已经变形,更可怕的是,有一只眼球已经凸出来了,让整张脸看起来十分的怪异。

也因为疾病的问题,她不得不放弃大学的教书工作,长期病假。

在心急如焚的好友逼问下,她坦白了她的内心世界,这个病是在离婚之后发生的。

她的前夫是她大学的学长,风度翩翩,英俊潇洒,与她彼此互相吸引,不了解他们的人都认为他们是才子佳人璧人一对。

但是好友心底却隐隐约约直觉他们并不是那么的合适,因为即便是初始应有的甜蜜恋爱状态时,却已发生过好几次严重的吵架。好友深知,西西是那种个性强硬,得理不饶人的性格,需要是那种温暖治愈系的男友,可是俩人当时爱得难分难解,最终还是决定步入婚姻。

曾有人说过:婚姻中的两个人,就像是行走在沙漠里的一对游客。开始的时候感受着脚下的绵绵细沙,背着满满一壶的幸福,激情澎湃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慢慢的,时间长了,走得也远了。当初的激情已经被沙漠的险恶所磨灭,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疲惫,再次举目,沙漠的尽头还很遥远,回去的道路又不见了踪影,猛然间才醒悟,原来梦想不一定都是美好的。

这仿佛是西西婚后的真实写照,在狂热的恋爱退色后,婚姻落入了柴米油盐烟火之气时。彼此三观不一致导致的矛盾更加突出了,她美貌才华兼备却是爱挑剔的完美主义,他持才傲物亦沉默冷漠抵抗,相爱变成相杀,彼此在这场战争中都心力憔悴,然而,因为有个女儿,他们一直没下定决心离婚,依然假装营造幸福的家庭。

但人的感情总是必须找到决口流动,他找到了红颜,她亦不甘,也报复性找了蓝颜,可是,却不是她心所归之处,到底意难平,愤怒不甘的她忍到女儿大学后,一刻不耐的离开了,然而病汹涌而来,将她彻底击倒。

02

为什么深爱的人,却总是在互相伤害

有位哲学系的教授曾说过:“爱情的本质是冲动,婚姻的本质是习惯,生命的本质是孤独”。

深以为然,

当我们在爱的时候,对方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让我们着迷,他们自带光芒,映照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然而当这个短暂甜蜜的冲动期一过,曾被闪闪爱的光芒掩饰的本真自然流露出来。

我们不再完美,彼此看到对方最真实的缺点,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相互都愿意去调整自己,相互适应,或者至少有一方愿意给另外一方提供“抱持性”的环境,去理解对方最深层的情感和体验,那么婚姻就可以在这种气氛下习惯彼此,并且和谐的进行下去。

所以你会看到,有一些表面非常不般配的婚姻,却能比大多数人更幸福,是因为其中一人提供了另一人适合的需要方式。

正如好友芳芳的父母,母亲是一个小学老师,在那个年代的小镇上,算是一位有体面职业的知识份子,芳芳的父亲却是没有正业的自由人,偶尔帮别人打零工,结婚时谁都不看好,觉得下嫁的任性母亲必定不幸福。然而,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却一直稳定愉快的持续到晚年。

芳芳深知,在这段看似不般配的婚姻里,其实那个看似没用的父亲才是最大的功臣。因为母亲脾气急燥,常常像个炸弹一样一点就爆,然而父亲却是充满宽容和耐心,像一个“容器”一样,抱持了母亲各种不安全的情感。

Josselson指出,“在人们彼此需要的所有方式中,“抱持”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不引人注目的。”

如果在儿童时期没有经历过这种抱持的个体,当他们长大成人后身上常常缺乏一种踏实感,也没有作为一个独立且独特之人的自我感觉。通常他们的能量或“生命力”受到束缚,没有根基,他们有可能被许多嗜好感染,以逃避这种空的感觉。

03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

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

然而领悟或者接纳这个孤独之前,我们需要体验被深刻的接纳和爱恋。

如果一个人身边没有人可以为他做这件事,那么他可以寻找适合他的治疗师帮助。

Josselson描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治疗案例。案例中抱持性环境帮助了求助者的成长。她说:

人们在情感成长过程中常常为获得抱持而来做心理治疗。他们需要一个地方能够体验自己那些令人恐惧,令人躲避的方面。他们需要知道这个地方不会使他们失望。在这个地方,他们不会受到无用的忠告和咨询师自身的冲突和困难进一步的打击。

治疗师抱持着求助者去面对记忆和感情生活中那些难以单独面对的恐惧和不安。(我的一位求助者有一次这样描述她的咨询体验,当我坐在他的旁边时,她才能同时面对内心资中的魔鬼。)

当我们的爱被满足和接纳时。

当我们有能力孤独面对自己的时候。

其实是自我成长到非常有力量的时候。

那么你便有可能成为他人的“容器”,成为提供抱持的一方。

因为一段稳定的关系需要一个稳定的自我。

关系其实是一个悖论:越是不必依赖对方的关系,常常是稳定而持久的。

这说明了两个人的自我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没有你我也能够活下去。

在这样的关系中,两个人的结合更加的自由和轻松,情感交流的空间也更加的大。

尽管这一观点常常不被主流世俗的爱情观所接受。但用真心去想一想,如果我们能放低对对方的期许,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毕竟,一个人的生命永远无法背负另一个人的生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