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川端康成 |《古都》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日本民族自古便有以自然景物感悟人生、体察人情的思维传统,并成为了民族的美学理念。

川端康成将一切都融入自然环境。他认为日本美学的源头是平安时代的“风雅”和“物哀”,追求的是纤细而幽怨的情调,一种淡如止水的清雅。

《古都》以春日开篇,以雪天作结。

自始至终叙述都是淡淡的,却能感受到千重子和其他人,在短暂的幸福过后,挥之不去的孤独与疏离感。

花车巡游、禅庭佛寺、和服衣带、时代祭、伐竹祭、鞍马火祭等日式风物穿插其中,极富个人色彩的文字与京都韵味融为一体。

格调是川端先生一贯的抒情、孤独与寂寥。

一部纯日式的文学作品,通过幻梦中的京都将日本传统美学推到了极致,将川端康成式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来不像是一个京都故事,倒像是勾画京都古老文化的生活光影。

 摘录

这段描写不算出名,却十分动人   

对岸河边的一棵小树,叶子呈红色,映入水中的影子在荡漾。秀男抬起脸来问:

“那叶子红得很鲜艳的是什么树呀?”

“是漆树。”苗子抬起目光回答。这一瞬间,不知为什么,梳理头发的手一颤抖,把黑发结弄散了,长发一直垂落在双肩上。

“哎呀!”

苗子倏地满脸绯红,赶紧把头发捋在一起,卷了上去,然后准备用衔在嘴里的发夹别上,可是夹子散落一地,不够用了。

秀男看见她的这种姿态和举止,觉得实在动人。

“你也留长发吗?”秀男问。

“是啊。千重子小姐也没有剪掉嘛。但她很会梳理,所以男人家几乎看不出来……”苗子慌里慌张地连忙戴上头巾,说,“实在对不起。”

“在这儿,我只给杉树修饰,而我自己是不化妆的。”

尽管这么说,她也淡淡地涂上了口红。秀男多么希望苗子再把头巾摘下来,让他再看一眼她那长发垂肩的姿态啊。可是,怎么好开口呢。这点,苗子慌忙戴上头巾的时候就意识到了。

狭窄的山谷西边的山峦开始昏暗了。

《古都》摘录

“也许幸运是短暂的,而孤单却是长久的。”

苗子最让人心疼。  

“虽然没有,但我以前也说过,我不愿意妨碍小姐的幸福,哪怕是一星半点。”苗子压低嗓音,“我想干脆隐姓埋名算了”

“何苦呢,干吗要那样......”千重子加强了语气,“我总觉得很不公平……苗子,你觉得不幸福吗?”

“不,我觉得孤单。”

“也许幸运是短暂的,而孤单却是长久的。”千重子说,“咱们躺下再好好谈谈吧。”她从壁橱里拿出卧具来。

苗子一边帮忙一边说:“这就是幸福吧。”

她侧耳倾听屋顶上的声音。

《古都》摘录

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

苗子同千重子道别,在雪中渐渐走远。这算一种。  

翌日早晨,苗子一早就起床,把千重子摇醒:“小姐,这可能就是我一生的幸福了。趁着没人瞧见,我该回去了。”

正像昨晚苗子所说的那样,真正的小雪在半夜里下下停停,现在还在霏霏地下着。这是一个寒冷的早晨。

千重子坐了起来:“苗子,你没带雨具吧?请你等一等。”

千重子说着,把自己最好的天鹅绒大衣、折叠伞和高齿木展都给了苗子。

“这是我送给你的。希望你再来啊。”

苗子摇摇头。

千重子抓住红格子门,目送苗子远去。苗子始终没有回头。在千重子的前发上飘落了少许细雪,很快就消融了。整个市街也还在沉睡着。

大段的内心独白和遐想穿插于叙事之中—— 

川端康成对“物哀”的理解,加以宿命感和生命意义的虚无感。在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人生的磨难之后,川端康成形成了人生虚幻、生死无常、多愁善感、忧郁悲伤的认知定式和独特气质,也成为了他全部作品的基调。

人们都身处浓烈的虚无感。

佐田空虚厌世,转与艺伎寻欢作乐,千重子的虚无感迫使她不断追问身世,苗子否认自己生活的虚无却也在用劳动掩盖虚无的本质。

从《伊豆的舞女》到《雪国》再到《古都》,川端康成的书里总有大段的景物描写。

不仅要重写,还要写得人过目不忘。

紫花地丁,松林,垂柳,枫树。《古都》里京都的美是纤细轻盈的,不动声色却引人流连。

“我强烈地自觉做一个日本式作家,希望继承日本美的传统,除了这种自觉和希望以外,别无什么东西了。”

“我余生不是局于我自己,而是日本的美的传统的表现。”

——川端康成

“花是活的。它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活得绚丽夺目。来年再含苞、开花,像大自然一样充满生机。”

一切都包含着希望。

川端康成 |《古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