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两难全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8

1. 忠孝两难全后面的诗句怎么说

自古忠孝难两全, 精忠报国效岳飞。

释意:自古以来对国家的忠心和孝心就两难全,精忠报国都效仿岳飞。

这首诗是岳飞时期流传下来的诗,诗人不详,全文内容如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 精忠报国效岳飞。胸襟坦荡豪气壮, 献身报国忠国家。岳母刺字表忠心, 千古流传赞赤子。

扩展资料

古代这种忠孝两难全的例子有很多: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 ,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

2. “忠孝两难全”的下一句是什么

自古忠孝难两全, 精忠报国效岳飞。

这首诗是岳飞时期流传下来的诗,诗人不详,全文内容如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 精忠报国效岳飞。

胸襟坦荡豪气壮, 献身报国忠国家。

岳母刺字表忠心, 千古流传赞赤子。

古代这种忠孝两难全的例子有很多: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3. 为什么说古代说忠孝两难全呢

举个例子吧~比如皇帝要你去远方打仗,你家中却又生病的老母亲,那你是去还是不去啊?

比如 一个士兵战场上当了逃兵,理由是他家中有病重的老母。孔子对此认为是大孝子,韩非却认为是不忠与皇帝 请你判断判断就知道有时候忠孝难两全了

忠就是 忠于帝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军为臣钢 孝就是 孝顺父母 父为子钢 汉代的李密不愿为官,写《陈情表》上书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说自己是老祖母抚养长大的,现在老祖母老了,需要自己在身边孝顺、赡养。 三国的徐庶,长坂之战时,母亲被曹军抓获,于是徐庶北投曹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这些都是在忠孝两难之时选择孝的例子。

4. 忠孝两难全是什么意思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忠地君主(也代表忠于这个国家) 同时也要尽孝,侍奉双亲(也就是要侍奉老爸 妈)在封建社会,忠和孝是社会的或者说社会维持的两大基石,少了任何一个不可,以前的君主提倡以孝治天下就是这个原因。孔子也说过:一个人孝顺而喜欢违法乱纪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守法安 已,而喜欢叛乱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的这一主张就成了封建社会比较实用的以孝治国的政策,被历代君主所沿用。

但在有些时候,比如战争或其它的大事发生的时候,那么侍奉结双亲 (以前侍奉双亲要求在双亲身边照顾他们的所有事,不能离开双亲,而且由于孝 道长时间沿用也变的有死板和保守更加剧了这一现象)就会和尽忠于国家产生冲突。孝是治国之本,一个不尽孝的人是会被所有人骂的,而且会受当时的法律严惩,所以孝早已深入人心,但国家有事,个人也要尽其之能,就要离开双亲,将尽心于国家之事。人们将国事放在重要位置,所谓无国便无家就是由此而来。所以说忠孝不能两全,在以前在有选择的时候选择任何一个都可以为人接受,但现在的社会怕只能选择忠了,这也是社会发展产生的结果。

5. 为什么说古代说忠孝两难全呢

比如 一个士兵战场上当了逃兵,理由是他家中有病重的老母。

孔子对此认为是大孝子,韩非却认为是不忠与皇帝 请你判断判断就知道有时候忠孝难两全了 补充: 忠就是 忠于帝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军为臣钢孝就是 孝顺父母 父为子钢 补充: 汉代的李密不愿为官,写《陈情表》上书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说自己是老祖母抚养长大的,现在老祖母老了,需要自己在身边孝顺、赡养。三国的徐庶,长坂之战时,母亲被曹军抓获,于是徐庶北投曹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这些都是在忠孝两难之时选择孝的例子。

6. 古人说忠孝两难全 ,请问什么是忠,什么是孝

孝:

曾子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知劝阻,使他们行差就错,这是第一种不孝;家里贫穷,却不去做事来奉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第三种大家都知道,无后为大.

离娄章句下中有一篇是公都子与孟子谈论匡章的.公都子很疑惑,觉得匡章,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而孟子却与他交游,就问孟子是为什么.孟子回答:"一般的人认为不孝的人有五种;一,懒惰不赡养父母;二,赌博喝酒,把钱都花光了,而不赡养父母;三,吝啬钱财,有了老婆把父母丢到一边;四,自己行事乖张,放纵欲望,使父母蒙羞;五,平常好勇斗狠,使父母受到连累.而匡章只不过是因为父亲做错了事,他以善相责,而不被父亲接受罢了,又何不孝之有.如果放任父亲做出错事来而不管,这才是不孝呀.

而孔子曾经说,对于供养父母,如果心无恭敬,那么与养猫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此看来,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这才称得上孝.

大孝终身慕父母.

忠:

忠这个词最初是"委质为臣"式的.

古代臣的意思是买来的奴隶或战俘.他们是完全丧失了自由的.质,是一种野鸡,古人认为这种动物是很有节气的.

忠其实是分两种的,一种是绝对的忠,是对人的忠,一种是相对的忠,是对事的忠.绝对的忠是不管你上面的人做得是对不是不对,我一味的忠实于你.相对的忠,是对事的,你做得对,我全力拥护,你做的不对,那我也不会一味顺从.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两种并行其道.其中相对的忠不能不提的就是晏子.

晏子辅佐的是齐庄公.齐庄公和崔武子的妻妇棠姜私通,被崔武子一刀杀了.当时晏子立在崔武子家的门外,别人问他:"你的君主死了,你也从死吗?"晏子回答:那是我一个人的君主吗,我为什么要去死?"又问"那么你要逃走吗?"晏子回答:"那是我的错吗?我为什么要逃走?"又问:"既不死也不逃走,那么是要回家吗?晏子回答:"君主死了,又要回到哪里去呢?君主不是立于民之上只管享乐的人,而是主持整个社稷,使百姓安居乐业的人;大臣也不是只管拿薪禄的人,而是协助君主治理整个国家的人.若是君主为社稷而死,那么便陪他一同去死,为人民而死,那么便陪他一起死.如果他是为了自己私人的欲望而死的,那么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于是门启而入,趴在庄公的大腿上痛哭,有人劝说崔武子,一定要杀了他.崔武子说:"不能杀他,留着他可以得到民心."

这就是对事的忠,可惜到了后来,忠的含义被扭曲,这种对事的忠越来越少,最后几不可闻,倒是对人的忠,绝对的忠,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推崇,而大行其道,直至于,"生我之门死我户",不一而足.

个人认为,忠更体现在相对的忠,对事的忠,它处在一种更高的阶段.

7. 为什么说忠孝两难全

其实这个问题要说清楚还真不容易,不过我想试试看你是不是能够认同。

忠,在我国古代的人们多把它看作是对君王、对国家的忠心、忠诚。然而,在今天,忠,应该有其更丰富听内涵:除了对祖国的对事业的忠诚,还有对朋友的忠恳,更少不了对爱人的忠心。

孝,应该说从古到今都是指对父母和长辈的孝敬。 有很多朋友都作过这样的分析,说:当祖国或事业需要你离开家的时候,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你都会舍不得自己的家、舍不得自己的家人。

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点奋斗目标啊!在家人健康的情况下,自然会选择为国家为事业奋斗一番。现代社会双脚这样做,可以算是对国家对社会的忠诚了。

可是任何一件工作都不可能一下子完结,如果还没完结,家人出点什么意外,你能不放弃事业照顾家吗?能不尽孝吗?这时候“忠孝就两难全”了。 再有,你作为一个男人,你很幸运的取了个和你十分恩爱的妻子。

你喜欢她,她对又百般体贴。这是不是很幸福了?可是,她毕竟不是从小和你的父母一起生活的。

一段时间之后,她对你的父母产生了一些厌恶感,生活中难免就会有不愉快的事发生。你还会坚持让父母和你们住在一起或是让父母分开居住呢?对妻子的忠心和对老人的孝心也会发生冲突的。

这时候也就“忠孝两难全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