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的功勋,铭刻在国防工程的质量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4

1997年4月,旅里有个营承担了一项光缆敷设任务,由于部队片面追求施工进度,混凝土的配方比没有达到技术指标。张明在检查中发现这个情况后,当即决定进行全面返工。同时,为了举一反三,汲取教训,要求所有工程停工3天,进行自查自纠,在全旅上下开展了一场工程质量大讨论。
很快,旅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不仅成立了负责全旅工程技术指导和安全管理的项目管理组,而且还建立健全了施工技术责任制和质量监督责任制。每到一个工地,张明总要告诫官兵:我们从事的是事关国家、军队安危的百年大计,一定要始终绷紧质量这根弦,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
正是在这种质量第一思想的指导下,5年来,工程兵旅承担的近百项大小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到100%,优良率在82%以上。其中,有一项工程还创下了标准最高、技术最新等六个之最的新纪录。
面对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张明清醒地认识到:工程兵只会苦干不行,还要会巧干;只懂常规技术不行,还要懂高新技术。
为此,旅里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成标准的专业训练场和功能齐全的军官训练中心。设立岗位自学专项基金,为官兵购买学习资料近万册,解决函授学费40多万元。采取以工代训、送学深造等形式,培养各类专业技术骨干500余名。
张明坚持把工程作为科技练兵的阵地,经常鼓励工程技术人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在一次旅里承担的工程中,要挖掘一个数十米深的竖井。这是工程技术界公认的一个硬骨头,如果以传统方法挖掘,不但费时费力,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研究施工方案时,有位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个新设想:利用定向爆破技术实施垂直爆破一次成形。有人认为,国内外爆破界尚无先例,这样做太冒险,万一有个闪失,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而且会损害部队的声誉。
张明当然十分清楚个中的利害,但他更看重的是这个方案所具有的创新价值。在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后,张明认为方案可行,果断地拍板实施。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张明先后9次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召开论证会,对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缜密的推算和预想。并且不时地给工程技术人员鼓气:大家不用担心,只管放心大胆地去工作,如果出了问题,一切责任都由我承担!
2001年9月16日凌晨4时,在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随着火光一闪,只听见轰隆一声,竖井一次爆破成形。消息传来,张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项成果很快通过了总部组织的鉴定。专家学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爆破领域的一项空白,是竖井开掘技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张明,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他那执著的信念、无私的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模范实践三个代表,倾心基层建设,想打赢、谋打赢的时代之歌,是名副其实的功勋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