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第4集:愁连远水波涛夜,梦断空山雨雹时(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明远公主道,“太子一死,东宫虚位,宣德王野心勃勃,一心觊觎太子之位,而皇后和高相一党,为了巩固外戚势力,肯定会想方设法扶植一个傀儡占据东宫,承鄞无忧无虑的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不管他愿不愿意,都会被卷入这场血雨腥风。”

        明远公主在得知李承鄞死里逃生以后,她忍不住为李承鄞的未来担心,故而,她开始分析朝局形势。现如今,李承稷已死,东宫太子之位悬而未决,皇后和高相一党,为了能继续把持朝政,势必会扶植一个傀儡入主东宫,李承鄞从小失去母亲,他作为皇后的养子,自然是最佳人选。

        而李承鄞要面临的,可不仅仅是他要成为皇后和高相的提线木偶,他还要面对来自宣德王为了登上太子之位而针对他的明枪暗箭。只怕,李承鄞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了,他再不愿意,也会卷入这些是是非非之中,因为,这就是他是皇帝之子、皇后养子的命运。

        这里,是编剧对原著的改编。原著中,明远娘娘只是出现了区区数笔,她只出现在小枫的回忆里,说她是一个好看的女人,穿衣打扮同西州的女子都不一样(不像电视剧,明远公主虽为中原人,但仍是一副西州打扮),西州王待她很好,西州王说,待她好,就是待中原好。在电视剧里,编剧对明远公主这条线,进行了丰厚的扩写,且逻辑清晰,有条有理,十分能显示出编剧的创作功底。编剧安排明远公主,成为点醒李承鄞的第1人,并在明远公主的引荐下,李承鄞得以结识柴牧与顾剑,开启了他利用母族势力争储夺位的历程。而柴牧,则完全是编剧杜撰出来的,竟然还能这样合情合理。

        柴牧担心道,“五皇子为人单纯,容易被人利用,轻信于人,再加上他不是皇后亲生的,万一失去利用价值,只怕有性命之忧吧。”

        1.其实柴牧也并不足够了解李承鄞,他也彻头彻尾地被李承鄞做出来的那一副单纯无知的表象所蒙蔽了。李承鄞他真的很单纯吗?他真的轻信于人吗?其实并不是。他从小装作自己喜欢吃核桃酥,他在救他一命的小枫面前,都警惕性满分。从始至终,他完全信任的,除了他的皇长兄,就只剩下了一个裴照。就是对着柴牧,他都不够信任,更不要说顾剑。

        书鄞比剧鄞更加心思叵测,他可是谁都不信,包括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裴照。书鄞安排裴照做诱杀顾剑的总指挥,他从始至终根本不曾出现,为什么?不过是因为,书鄞觉得小枫比起他来,更加偏爱裴照,他非得斩断小枫对裴照的情意不可。同时,他在借这件事,告诫裴照不要觊觎他心坎上的女人,否则,明天他也会让裴照像顾剑一样万箭穿心。要知道,顾剑身上的每一根箭,都是李承鄞对他恶毒的嫉妒化成的诅咒,它非但杀死了顾剑,亦恐吓了裴照。好在,裴照从始至终不曾对小枫有过半分奢望,而且裴照一直知道,就算是失忆的小枫,亦爱慕太子,他很是能恪守作为臣子的本分,再加上裴照从小和书鄞一起长大,他便平平顺顺地活到了最后。

        2.柴牧对五皇子的第2个揣测,倒是很对。五皇子是真的与皇后面和心不和,书鄞和剧鄞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来说一句公道话,李承鄞被皇后利用,难道他就不曾被柴牧利用吗?柴牧为什么那样不遗余力地帮着李承鄞登位?不过是为了他要利用李承鄞为顾家翻案。而李承鄞对顾家真的有那么深的感情吗?

        在李承鄞尚在襁褓之中时,他的生母顾淑妃就过世了,可以说,他的生母除了生了他,除了把他托付给皇后照顾,什么都没为他做过。至于他的舅舅顾如晦,李承鄞更是与他毫无交集,对他毫无感情。(我们总不能强词夺理地说,因为有血缘,便会有一种不可割断的亲情吧?亲情这种东西,本身就受到成长环境和认知差异的影响的,在亲情之上,还存在人与人之间作为独立个体的互相理解和包容,这也是很多领养的孩子对原生家庭感情淡漠的理由。)

        同时,李承鄞真的对皇后毫无感情吗?其实也不是。李承鄞也明白,皇后一手养育了他,虽然小时候对他很严厉,但也是为了让他成材,而且,皇后和他是利益共同体,皇后对他的感情也不掺假,若无皇后,别说他能登上太子之位,就是他能不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不一定。所以,剧鄞在设计扳倒皇后以后,才会那么纠结、痛苦。

        所以,从人性的考量来看,李承鄞与柴牧、与顾剑只是一种互相利用、互相成就的关系。李承鄞利用柴牧、顾剑来登上太子之位,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为生母复仇;而柴牧与顾剑,则是利用李承鄞为自己的知己、自己的生父翻案。所以,当他们之间因为李承鄞的目标已经达到,而顾剑又在撼动李承鄞对绝不肯舍弃的挚爱的占有欲的时候,这种不牢靠的同盟关系便立刻土崩瓦解了。所以,李承鄞诱杀顾剑,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不是因为李承鄞是太子,我们任何一个人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会这样做,只不过因为李承鄞是太子,他可以把事情做绝,他可以在刺杀顾剑、留住小枫的时候,做得更有效率。

        明远公主总结道,“也许,是时候告诉他真相了。”

        明远公主为什么决计在这个时候,告诉李承鄞有关顾家的前尘往事呢?

        1.明远公主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她再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李承鄞,只怕没有机会了。

        2.明远公主担心,因为李承鄞与皇后、高相之间信息不对等,使得他在被皇后、高相利用的时候,缺乏足够的戒备心与警惕感。毕竟,在明远公主看来,当初皇后能毒死顾淑妃,便能随时舍弃掉这个不是她亲生骨肉的李承鄞。明远公主是在保护李承鄞。

        3.明远公主希望靠李承鄞在为顾家复仇的同时,清除掉朝廷的奸佞——高相,为皇帝分忧。这是明远公主这个角色身上的局限性,她并不知道,掌握绝对权力的皇帝,才是害死顾淑妃与顾如晦的罪魁祸首。她还在妄想以除佞臣、清君侧的方式一整朝纲,是为幼稚。

        明远公主身上除了这一点局限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她太过淳善。要知道,她被她的父皇派来和亲西域,只是她的父皇安定边疆、坐稳帝位的一颗棋子罢了,她死后,她的兄长,当朝天子,没流露出一丝伤感,只是着急她一死,边疆不稳,急火火地要把小枫娶进东宫。从始至终,只有太皇太后对明远公主念念不忘,追思不已。人真的没有必要为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付出感情,因为那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为了他的权力,会去利用任何一个人,因为这份绝对的权力,就是那个人身上的虿尾,他随时会伤害他身边的人,哪怕是深爱他的人。

        这里,便引申出《东宫》这部剧中的一个终极的问题——李承鄞究竟值不值得小枫来爱呢?

        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李承鄞的父亲,当今的皇帝,并不值得任何一个人来爱。单单说他身边的女人,顾淑妃可是他心中的白月光了吧?可是他任由皇帝毒死了顾淑妃。他对明月也算得上是痴迷了吧?可是他只是在明月的身上寻找顾淑妃的影子,他可以一边和明月谈情说爱,一边就赐死明月的生父柴牧。皇后没做过什么对不起皇帝的事吧?可是皇后最后却被废弃,自己把自己吊死了。还有高贵妃,高如意也是真心爱慕皇帝的,她还怀了身孕,皇帝却在利用完了她以后,赏了她一碗堕胎药,让那么大月份的高贵妃小产而死。

        再来说李承鄞。李承鄞虽然不是皇帝,但他是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了。先来说书鄞。赵瑟瑟算是书鄞明面上的挚爱了,但是书鄞对瑟瑟,却是从始至终地利用,在利用赵家扳倒高家以后,他赏了毫无利用价值的瑟瑟一杯毒酒,还叫赵家满门抄斩。书鄞也曾经因为那个模糊的背影迷恋过绪娘,与她春风一度,让她怀上孩子,书鄞却为了抓住赵瑟瑟的把柄,任由赵瑟瑟毒死绪娘,书鄞亦丝毫不曾顾念过绪娘腹中他的亲生骨肉,反而试图利用绪娘小产挑拨皇后与赵家的关系,为自己在前朝除去高家铺路。书鄞对小枫算是痴心不悔了吧?可是书鄞却丝毫不顾念婚礼当天被他抛在丹蚩的小枫的死活,直到在以为小枫死后,他感受到他难以承受的痛苦,他才意识到自己对小枫的情意。

        再来说剧鄞。剧鄞对瑟瑟如何呢?其实大体的套路与书鄞没有多大的改变,只是他没有心狠手辣到亲手赐死瑟瑟而已,瑟瑟最后的疯癫,也是李承鄞一手逼出来的。小枫死后,西境局势平定下来,李承鄞继承了皇位,他还会留着赵家吗?其实剧鄞对赵家非常不满意,这一点,从他对赵世玄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赵家最后,也一定会落得个高家的结局。剧鄞对小枫呢?编剧非常偏爱剧鄞,把他最大的罪孽——不顾留在丹蚩战场上小枫的死活这件事彻底抹去了,但是他其他的罪过倒是一点儿也不少。他无视小枫与他隔着国仇家恨(最后一集,剧鄞已经想起了一切),非要强求小枫,小枫为何自刎?至少有一半是为了李承鄞在以战火要挟西州。他无视小枫从顾剑那里回来,受惊严重,瘦得脱了形,还非要小枫委身于他。他在诱杀顾剑的时候,无视阿渡是死活。这样的李承鄞,真的值得一个女人来爱吗?越有权力的男人,越不值得女人来爱。

        李承鄞在高显和裴照的侍从下,来到了西州王宫向西州国主求亲。李承鄞道,“我此番来西州,是奉了父皇之命,特意前来奉上这和亲国书,请王上过目。”说完,李承鄞便双手奉上了这国书,并为西州国主行了一个近90°的鞠躬礼。

        从这个近90°的鞠躬礼中,我们可以看出豊朝对西州的态度——他们很想拉拢西州,以为自己即将对丹蚩用兵扫清障碍。所以说,如果小枫真的嫁到上京,如果她最后不自杀,就算李承鄞对她毫无感情,也会让小枫顺顺当当地做皇后,母仪天下,因为,小枫有西州的势力傍身,谁也不敢轻视她。

        有人可能有一种大汉族的情结,觉得他们汉人朝廷,是绝对不会接受一个番邦女子做皇后的。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之前就已经分析过,豊朝是以李姓唐朝为原型的,而历史上的唐朝,非常尊重女子,女子在死了丈夫以后,是完全可以改嫁的,甚至会嫁得更好。(后面的番外里就说过,李承鄞的儿子李穆,给元珊和晋王赐婚,元珊是孀居,原先嫁的是封地遥远的赵王。)他们李氏一族,并不是完全的汉人,而是有鲜卑血统的汉人,甚至就是汉化的鲜卑人,他们对于与少数民族联姻,让异族女子做母仪天下的皇后,不会有任何顾虑。

        李承鄞直起身子,接着说道,“父皇希望,王上能将贵国的九公主,嫁到中原来,继明远公主后,两国能再次缔结连理,敦睦邦交,累世通好。”

        李承鄞很清楚地为自己的父皇传达了他的意思,皇帝当然知道,明远公主已经身染重病,时日无多了,他希望九公主嫁入中原,也是为了能在明远公主病逝后,能与西州多一重保障,而不是从此后形同陌路。

        西州国主道,“两国和亲,累世通好,正是本王的夙愿,本王……”

        西州国主当然很容易地就答应了下来。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西州的细作米罗已经把太子遇刺、豊朝马上对丹蚩用兵的准确情报送到了西州王宫,从西州国主的这番话中,可以很容易地推断,西州并不打算沾染豊朝与丹蚩的是是非非,他甚至还想让小枫嫁到豊朝去,以改善和豊朝的外交关系,不要让战火蔓延到自己的国土上。

        就在这时,硕博的求亲使者利敦来了。因为利敦他并不想真的为硕博国主求亲,而只是为了挑拨硕博国主与西州国主之间的关系,以为自己篡位铺路,所以,利敦可以说是趾高气昂,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

        李承鄞见了这样不堪入目的场面,自然不愿和这种人白咧咧,他立刻给自己的亲信高显使了个眼色,高显也立刻明白了,高显向西州国主进言道,“既然有国事要处理,不如让五皇子先行回避,具体和亲事宜,由末将处理可好?”

        编剧在这里,埋下了高显将会为了让李承鄞登上太子之位,一定会用尽一切智谋与手段,逼迫小枫嫁予五皇子的伏笔。

        这里,是编剧对原著小说的改编。原著小说写的明明是,李承鄞刚开始来西州求婚的时候,根本就不是诚心的,他是和硕博商量好了,一起来求娶西州九公主,为的就是逼九公主离家出走,他再借着顾小五这个假身份,跟着小枫去丹蚩,在与小枫成婚的当天,把丹蚩引入中原的包围圈,丹蚩阖族被屠。李承鄞故意不理战场上小枫的死活,为的就是除去他的软肋。可是在他以为小枫死去以后,他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而小枫在赫失和阿渡的保护下,逃出了十里连营的屠场,李承鄞便不准小枫死了,他非得勉强小枫嫁他,来满足自己对小枫的私心。为了让小枫肯回到他身边,在他找不到小枫的时候,他派使臣去西州,把小枫的娘亲带来,好胁迫小枫,小枫的娘亲性情刚烈,不愿受辱,于是伏剑自刎。后来,裴照给李承鄞出了一个主意,说他亲自去西州,以小枫父兄的性命为要挟,逼迫小枫答应和亲,小枫最终才答应了。编剧非常偏爱李承鄞,也非常偏爱裴照,把李承鄞与裴照胁迫小枫的这件事,全部转嫁到了高显的身上,想要洗白主角,我刚开始真的无法接受——这哪里是那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太子啊?

        李承鄞仍然在西州国主面前保留自己的谦恭之态,他假意不理世事,毕竟他只是来奉上这和亲国书的,他又不是那个求娶九公主的人,于是,他做出一副只想着自己的姑姑明远公主的姿态。李承鄞问道,“我听说明远姑姑身体抱恙,我想去探望一下她,不知是否方便?”西州国主立刻答应了他,叫侍从带着五皇子去探望明远公主。

        这时候的李承鄞,表露出了他第4处堪当太子的能力:他很会收敛自己。明明他才是在棋局背后搅弄风云的那个人,他却从来不肯过早地暴露自己的能力,还要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以他重情义、轻权位为借口,置身事外,打消所有人对他的猜忌和顾虑,同时,利用棋子达到自己的目的。

        李承鄞真的对利敦毫无兴趣吗?其实并不是,他走之前,明明目光深沉地盯了利敦一眼,反倒是利敦,丝毫不把他这个五皇子放在心上。这就为后面,李承鄞联合硕博与利敦,合纵连横,一起屠灭丹蚩埋下了伏笔。

        我要吐槽一句,李承鄞的这身衣服,是他所有衣服中最难看的一身,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一身。一身绿不说,还显得他俗艳无比,就像个纨绔子弟。

        就在九公主进膳的时候,阿渡来禀报说,“豊朝和硕博两国使臣,正在议政殿向九公主提亲呢!”大妃听了这句话,非常愤怒,骂道,“硕博也来提亲?”

        大妃之所以这样,不过是因为,硕博国主是个行将就木的糟老头子,比自己的父亲铁达尔王的年纪还大呢,他有什么脸来向自己刚满15岁的爱女提亲?再说了,自己的姊妹嫁给了硕博国主后,就病死了,但是,她究竟是怎么死的,谁也说不清楚,不能排除她是被虐待致死的可能,她怎么可能让自己的爱女跳到硕博那个火坑里去呢?

        小枫啊小枫,你可真可怜,难道古代的女子就只有嫁人这一条路吗?在这个故事中,也许唯一值得一个女子嫁的男人,就是裴照了,剩下的,谁也不值得。

        李承鄞前脚离开了议政殿,小枫后脚就假扮自己的侍女阿渡去了议政殿,不幸的是,二人擦肩而过,谁也没看见谁。女鹅啊女鹅,你这时候看见李承鄞,多好啊!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被李承鄞假扮的顾小五给骗了啊!可是,你就是这么命苦,非得这时候见不到李承鄞,又非得遇上后面的顾小五不可。

        李承鄞来的时候,明远公主正在抚琴,吟唱一首《思乡曲》呢。明远唱道,“山一更,水一更,山水迢迢还旧梦。梦里忽恨碧山阻,碧山还有暮云遮。风一程,雪一程,风雪凄凄盼归人。人言落日天涯处,望断天涯不见家。”

        这首《思乡曲》,应该是编剧仿照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和李觏的《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自己拼凑出来的,只不过,拼凑得有点不伦不类——这首诗杂糅了思乡(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与怀人(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两种情感,明远公主的确是在思乡,但她怀什么人呢?其实明远公主和西州国主还叫感情和睦,也不曾喜欢过她不得不放弃的人啊!

        这一切,都被李承鄞听到了耳朵里,也记到了心里,并且,这首歌,对李承鄞的影响是很大的。那就是,小枫也是和亲公主,爱上小枫的李承鄞,在小枫失踪以后,突然想起了他在西州王宫里听到的这首歌,便怕了。他借酒浇愁,泪眼汪汪地问裴照,“你说,小枫她是不是不喜欢上京?她想回西州了?”

        或许,编剧安排,让明远公主唱了这一首思乡兼怀人的《思乡曲》,是为了投射小枫的命运。在上京的小枫,便是思乡兼怀人的。她想念西州,怀念那个一心一意对自己好的顾小五。而这一切落入李承鄞的眼中,便是无穷无尽的恐惧,和嫉妒心。他怕小枫会回西州去,再也不出现在他面前,他更害怕小枫与她爱的那个人私奔,心里一点他的位置都没有,再也不管他了。

        明远见到了李承鄞,仿佛见到了自己的故乡,忍不住叹道,“一别上京多年,真的好想回去看看。”李承鄞笑道,“姑姑,不如这样吧,您这次啊,就跟我回上京,好好住上一段日子,正好让太医,好好调理调理您的身子。”

        还记得小枫在听到明远娘娘说到上京的时候,她是怎么说的吗?小枫的话和李承鄞,是一模一样。编剧在这里,暗示了李承鄞爱上小枫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小枫就是李承鄞的本心,严峻的现实逼得李承鄞不得不藏起自己良善、纯真的一面,但李承鄞又把自己最希望实现的生命哲学投射在小枫身上,他才那样地维护小枫,离不开小枫。

        除了这些,这里还正好对应了书鄞对小枫的照顾。小枫从顾剑那里回来,和李承鄞说了顾小五的事,两人彻底决裂。李承鄞觉得自己太子的尊严受到冒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