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读闲书,导致阅读力差,家长该怎么引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有位读者 “心如明镜”给我 留言说她的 孩子只爱读闲书的问题:

读闲书,在许多的家长眼里就是玩、就是浪费时间。这让我回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弄堂巷子里 读小人书的场景:

每到周末早上,小孩子们和家里大人打个招呼便溜出家门,焦急等待书摊主推着书摊车姗姗来迟,我们帮摊主开书箱,放板凳,然后争抢着找自己喜欢的书,付给摊主1角钱,围坐在书摊旁,心满意足地读起来。

书读得开心,但是也不敢在外呆得太久,得赶在家长动怒之前赶回家写作业了……这个抢着读书的一点点周末时光,恰恰给了我许多写作文的“材料”,让我的作文总是拿到班上的高分。

而现在的家长一看到孩子拿着本小说、童话在读,就会管不住自己,开始 焦虑 起来,要么担心孩子 没时间做作业 ,要么就是觉得闲书会 把孩子教坏

闲书真的是那么可怕吗?

1

孩子看闲书

家长在怕什么

什么是"闲书"? 很多家长将 课本、教辅以外的书 统统划在闲书行列里,觉得它们和学校课业没有直接关系,读闲书只会 占用孩子时间,让孩子分心 ,是影响学习成绩的"罪魁祸首"。

认识这样一位家长,有一次她从孩子的书包里翻出来一本动漫书,武断认定 孩子不务正业 ,并想当然地将借书给孩子的同学认定为"坏学生",并且禁止孩子和这位同学来往,孩子感到莫大的委屈,与妈妈发生激烈冲突,因为读"闲书"母子关系变得水火不容。

虽然这是一个特别的案例,但是我们生活中父母对孩子" 只做与课堂学习有关的事 "的执念却越来越强烈,我相信他们当年也读过小人书,也背着家人和老师偷偷读过金庸的武侠书、《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大部头闲书,只是我们忘了 这些书在我们年轻的生命中曾起到的重大作用 ——

1.让我们对未知世界充满渴望和想象。

2.让内心生出无限的希望,想快快长大,去做更多现在的自己做不到的事。

因此,小时候不读"闲书"的孩子,会变得毫无兴趣,当下的课本学习是"刻意学习",那么除了刻意地学习知识之外, 孩子的心需要被"不刻意"的人事物装满 ,它们大部分来自于"闲书"和"闲事",有了"闲书"和"闲事"孩子才会 灵动起来 !因此,"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曾说过,他"痛感闲书看得不够"。

2

闲书闲物

是孩子身心发展的最佳工具

我深深体会到,"闲书"不仅要读,而且要 多读 。不是吗?教育也在改革,我们那个成长年代的“闲书”《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两部名著,现在已被列为初高中学生指定书目,成为 "必读"书目。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因为教育者也已经体认到,如果学习只停留在课堂上,孩子的思维会被局限在几册课本和教辅书里,获取的信息量太少,导致知识面太窄,最后 学无所用,学不致用

我认为 "闲暇里有真教育" ,就看家长如何看待、如何引导。

我看到一位邻居孩子,曾经是一个十足的"网瘾少年",一直沉浸在 游戏 世界。不过,孩子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小虫子,妈妈便想着 利用孩子的这个爱好做点什么,促使孩子改变 。一天,她给孩子买了一本《昆虫记》,然后装作不经意地放在孩子书桌一角。

改变自此发生了,孩子随手翻阅后,大呼难以置信,一只微不足道的小昆虫竟可以在书中被描绘得如此活灵活现,孩子也仿佛真的置身于一个昆虫的世界。

他放下了 游戏 ,开始在周末缠着妈妈带他去动物园、昆虫馆,观察它们的形态,再对比和书中的描述有何不同,最后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用笔墨记录下来。

孩子 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写作,读的书也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 最后这个孩子大学报考了中文系,还憧憬着未来想做大自然的记录者,将兴趣与事业结合。

这就是 “闲书”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本好书,胜过妈妈苦口婆心的千言万语。家长呵护孩子手上的闲书,说不定它在和孩子的思维碰撞后,会产生 神奇的效应 ,惠及孩子一生。

3

主动阅读闲书

"知识留存率"更高

当孩子抓耳挠腮不会写作文时,我们一般怎么做:催促孩子快去背作文选上的好词好句呀,因为当年家长就是这样教我们的。然而,我们一旦应付掉考试,再来写文章时,发现自己胸无点墨,原来死记硬背的那点"养料"荡然无存,竟然全忘光了。

被动学习是低效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孩子往往被培养成"被动式学习"的练习者。比如,为了认识生字,让孩子反复抄写;为了记住课文,让孩子反复背诵;为了提高计算能力,让孩子反复做同一类型的计算。其实,类似这些单纯靠抄写、刷题和背诵来提高学习成果的方法,早已被证明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模式, 知识留存率甚至低于5%

知识留存率

所谓“知识留存率”,指的是大脑所记住的内容在一个人所学的知识中所占的百分比。百分比越高, 说明知识在孩子的大脑里留存得越多,也就意味着孩子记住的学习内容越多。当一个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时,知识留存在大脑中的比例是不同的。

主动阅读便于知识的内化和输出

如果孩子通过主动学习的模式,在"行动"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被记住和内化的概率就会提高很多。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将广告倒背如流,因为觉得有意思而愿意记,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决高低,看谁背得熟;流行歌词再长也能快速背下来,因为爱唱呀,可以在晚会上一展歌喉,或者和同学朋友大合唱。

同样的,孩子主动去读一本自己喜欢的闲书,他可以通读、精读,一遍两遍三遍反复读,还会把精彩的片段讲给别人听,偷偷把读书感想写在日记本里, 这个时候的“知识留存率”可以从30%上升到75%,甚至90% 。因此,自己爱读的书读多了,孩子留在脑海里的"库存"就丰富起来,到了写作时自然就会有 "料"下锅,有感而发地烹制出一篇好文章。

一位家长和我交流时就说,之前,她的孩子每次写作文时,都要干坐一下午,也写不出半个字。她给孩子指导,孩子又觉得和自己的想法不符合而抗拒,一来二去,一场家庭大战就上演了。现在,她会注意丰富孩子的闲暇活动,听、读、看得多了,孩子的作文即使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也能以事动人,以理服人。老师的评语也从原来的“空洞无物”变成了“言之有物”,这给了孩子很大的信心。

4

充分利用闲书

培养孩子阅读力

回看前面的提问,孩子会不会因为阅读闲书而导致阅读力变差,占用了学习时间让成绩下降呢?

我的回答是, 成绩下降与孩子能否合理安排时间更有关系,这更多的是孩子的自控力和学习驱动力的问题,而不应该怪罪读闲书。 打个比方,你把孩子的闲书没收了,难道他就不会闲坐着,用打 游戏 、煲电话来打发时间吗?相反,安排好时间读适合自己的闲书,会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直接有利于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珍妮•查尔教授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九岁之后的主动学习能力就是由早期阅读能力拉开的,而孩子间的学习差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从早期阅读开始形成的。

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立即着手对孩子的阅读力进行开发和培养, 建议家长学习以下三步法:

第一步,用闲书让孩子爱上阅读

我在写《学习的格局》书中关于阅读的章节时,专门去拜访朋友,因为她家有大大小小不同的书柜,里面装满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闲书,装饰布置得又非常生活化。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 在孩子还没有接触到电子用品前,先把家布置得到处都能遇到书,触手可及就能拿到书,这样可以让孩子有冲动去摸书、玩书、读书。

我的另一位闺蜜在家的客厅里放了一个大木桌,一到晚上,做完作业的孩子们和父母会一起围着桌子,有念书的、有画图的,还有做手工。二弟爱读海洋动物的绘本,尤其是鲸鱼,于是爸爸带领孩子们动手用穿小了的T恤衫来缝制鲸鱼;当小弟读到了恐龙的灭绝绘本故事后伤心地大哭时,聪明的妈妈抓住了机会,去图书馆借来了所有的恐龙的书,那一周全家的阅读主题就是恐龙和地球的变迁史。

在书海里泡大的孩子,爱上阅读是水到渠成之事。孩子有了浓郁的阅读兴趣了,在读自己喜欢的书时,孩子更能耐得住性子,专注力更高,小脑瓜也更卖力地思考,从而 奠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第二,教孩子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书

一个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反映了他的 个性和兴趣。

孩子年幼时,就表现出对某些事物的喜好了,父母根据这些喜好为孩子选书,并挑选与他阅读能力相匹配的书,我把这种自适应的阅读方法称作"零难度阅读法",这样孩子才会爱读。

孩子大了,家长可以把选书的自由还给孩子,如果父母 尊重孩子的选择 ,就可以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参与度。

朋友家就有这样一位“故事奶奶”,虽然学识并不渊博,但她会把自己小时候听的故事,再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听;会问孩子今天要读哪本书啊,然后手把手地和孩子一起读。

孩子大了,奶奶最爱做的事,是带孩子逛书店。因为书店的书更丰富,品类更多了,孩子就像老鼠跳进米缸里。

如果孩子挑选了自己喜欢的书,那让孩子在挑书时说一说自己选择的理由,鼓励孩子 理性分析自己的选择 。如果有些书真的不适合,也要向孩子 说明原因 ,是价值观引导有误,知识性错误,还是编校质量问题,等等,教孩子知道什么书是对自己有利的。

孩子也许不想读某一本书,但他想读《哈利·波特》,那么我们可以设计一个 套餐书单 ,其中既包括孩子感兴趣的《哈利·波特》,又有精选的必读书籍。

关于书单,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家长可以收集各种书单来给孩子做参考,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感到压力或生出一份"我落后了"的感觉,相反,是为了拓展孩子的选书视野和阅读广度。

第三,教会孩子安排时间

有智慧的妈妈不会切掉孩子的闲书

再看前面那位因孩子读动漫而大动肝火的家长,她不仅撕了孩子借来的书,而且锁住了家里的闲书,希望用这种方式阻断孩子与闲书的联系,结果事与愿违。

针对读者"心如明镜"说 孩子阅读能力差,而怪罪闲书的问题 ,我倒是觉得,孩子喜欢阅读这样大部头的闲书,阅读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看看阅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出在理解层面,还是输出写作层面,还是学习态度层面……

因此,我 最后来做一个总结 ,如果家长想要干预孩子的阅读,可以建议把关注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孩子阅读后的输出能力,包括复述、陈述、写读书笔记、作文等;

2.孩子平衡闲书与学习的时间管理能力,拥有“在合适的时间里做恰当的事”的判断力;

3.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时的自控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