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深切缅怀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有何现实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4
驱的历史功
第2个回答  2013-10-14
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1911年是一个刷新中国历史的里程碑,而2011年,则是这座里程碑的延伸之年,其显著的标签刻在了人们最近的记忆中——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些影响深远的历史大事件,由近及远,一波接着一波,画就百年中国远山近岑最壮阔的几笔。而这波澜起伏百年历史的起点,始于辛亥年秋日武昌城的清脆枪响,令人难忘。
我们记忆犹新,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响起的那起义的枪声,划破了长空,震撼了人心,动摇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就是从这一刻起的100年间,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领导、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壮大、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继发生,如火如荼,并闻名于世,影响全球。
毫无疑问,辛亥革命唤醒了中国人的觉悟,开启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大幕。从古到今,中国“从没有哪一个百年,像这一个百年般惊心动魄、脱胎换骨、翻天覆地”。尽管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未见彻底,尽管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未被改变,但一切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历史的印痕,是抹不掉的,孙中山的丰功伟绩是抹不掉的,辛亥革命精神是抹不掉的。在积贫积弱,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晚清时代,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民怎么办,现在怎么做,做什么,靠谁做,一直是孙中山等革命先贤们苦思苦想的大事。
面对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中华大地被列强铁蹄践踏的斑斑血迹,以及人民救亡图存的悲壮呼号,孙中山站出来了。他奔走游说,上下求索,倾尽所有和所能,甚至不能回家尽孝,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入革命,就连家人积攒的那500元也一分不少地拿出来用于支持章太炎办好民报,宣传革命道理,鼓舞革命者斗志。
一次次地组织发动旨在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制度,结束封建专制历史,追求民族独立、平等自由和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的武装起义,又一次次地失败。每一次失败,在孙中山的眼里都是胜利。那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都给了革命者无限大的振奋和激励。孙中山不承认失败,他只知道这些起义震撼了神州,起到了摧枯拉朽,打击清王朝势力,拯救华夏民族的作用。这,就是胜利。
今天看来,没有辛亥革命,没有孙中山力主的“三民主义”,以及他后来开明而智慧地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没有中国人民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那一天,也就没有革命后来者的真正胜利。辛亥革命爆发两个月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亚特兰大宪报》就曾预言,如果这场革命成功,以共和代替帝制,“中国的进步,无可限量”。
100年,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13亿中国人民,以世界舞台的“中国奇迹”印证了这一不可限量的伟大进步。中国正在崛起,中国人民正在走向辉煌,当年孙中山破天荒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宏大愿望,也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步步地实现。
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曾经如此慨叹辛亥革命:“革命先烈的行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在亡国灭种的忧愤中,辛亥英烈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悲壮呐喊,以其“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高尚品德,“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坚强意志,追求真理、不断进取的赤子之心,放眼世界、迎头赶上的雄心壮志,以及“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正是我们需要的爱国主义胸襟。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深切缅怀孙中山的根本答案。当历史走进新时代的时刻,辛亥革命精神依然熠熠生辉。为了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踏着孙中山的足迹前行。尤其是两岸同胞,更要紧密地团结起来,为了一个中国的繁荣昌盛而摒弃前嫌,奋勇向前。
深切缅怀孙中山,继承辛亥革命者遗志,进一步振兴中华,华夏儿女尚需努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