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姐姐来帮忙啊。(一个语文题)急急急!

为了明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语言讲究很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会有什么变化?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注意格式:···不能去掉 ···从···上限制,去掉以后语意就···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1个回答  2012-05-17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个比较更为准确的说明了石拱桥出现的时间,如果去掉,那就是一般性的古桥了,出现的早一些,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是说不确定,但是前后相差不多,如果去掉就成了确定建在282年了,不够严谨;
这个可能是有记载的跟上文的大约一样,都是不确定,去掉不够严谨。
3、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是说有很多的意思,但不是真的哪里都有,要是去了几乎就成了哪里都有,那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几乎是比较恰当的说法。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去掉当时可算是 就成了到现在还是世界上最长的了,这个词是为了更准确的说明当时它的地位。
第2个回答  2012-05-17
括号中的短语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以第四句为例,去掉“当时可算是”,便使得整句严谨性出现纰漏---赵州桥在2000多年前是世界上最长的拱桥,而当今却已经不再是了。
所以综上所述括号中的词语是不能去掉的,否则对于要说明的对象有失准确。追问

老师要我们逐个分析呀?

追答

这样也可以的,这也算理由

第3个回答  2012-05-19
不能去掉,从时间上限制,去掉以后语意与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4个回答  2012-05-19
1比较一词不能去掉,比较一词从范围上限制了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时间,去掉以后与题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大约 可能是有记载的不能去掉,大约一词限定了旅人桥出现的时间,去掉后与题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几乎一词不能去掉,几乎一词从范围上限制了石拱桥出现的范围,去掉后与题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当时可算是不能去掉,当时可算是一词从范围上限制了石拱桥石拱的长度,去掉后与题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参考资料:原创

第5个回答  2012-05-17
上网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