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答案,小学语文教学法

判断题
第21题 (2.5) 分
口语交际就是一种语言活动。

正确
错误

第22题 (2.5) 分
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正确
错误

第23题 (2.5) 分
“分散识字”重在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而不强调“读写”训练。

正确
错误

第24题 (2.5) 分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

正确
错误

第25题 (2.5) 分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是:知识和能力、目标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
错误

第26题 (2.5) 分
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

正确
错误

第27题 (2.5) 分
清朝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统称为“国语”课。

正确
错误

第28题 (2.5) 分
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的方法是结构比较分析法。

正确
错误

第29题 (2.5) 分
写作教学应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

正确
错误

第30题 (2.5) 分
机械地繁琐地去掌握字的意思,也有一定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第31题 (2.5) 分
语文教育就是语言和文学教育。

正确
错误

第32题 (2.5) 分
校本人事研究就是教师们写“人”的故事。教师首先应该写学生的故事,其次应该写教师同事(含校长)或教师自己的故事(教师自传)。

正确
错误

第33题 (2.5) 分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正确
错误

第34题 (2.5) 分
学生和老师都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正确
错误

第35题 (2.5) 分
“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正确
错误

第36题 (2.5) 分
习作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

正确
错误

第37题 (2.5) 分
教师问卷日志只包括问卷调查。

正确
错误

第38题 (2.5) 分
阅读可以是一个单向活动。

正确
错误

第39题 (2.5) 分
“集中识字”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课文中识字,容易使学生觉得有趣。

正确
错误

第40题 (2.5) 分
教师的阅读与学生无关。

正确
错误

第1个回答  2012-05-23
提供一个信息给你,建议你针对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语文教育专业、初等教育(文科方向)专业必修课(72学时,4学分),主要讲授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培养学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该课程是丽江师专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课程。配套课程有《语文课程标准分析》、《语文教学设计与说课》、《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语言学》、《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等。近年来,课程组本着“三性一体”的育人理念,探索实施“教学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有机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加大了将实践教学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加强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加研究性、探索性教学比重等教学策略实施力度,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富有特色的教学效果。课程组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育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第2个回答  2012-05-23
我常用情景教学法,
  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既然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使他们乐于学,那么该运用什么样的手法创设情境呢?
编辑本段情景教学的方法
1、利用电教设备创设情境。
  如杨杰老师在讲《可贵的沉默》一课时,在同学们思考如何向妈妈祝贺生日时,利用电脑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歌声蕴涵的那种深沉的爱,那种深情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使他们内心激动不已,产生出强烈的对妈妈的爱。
2、借助板画展示情境。
  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的板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借助语言入情境。
   备课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语言必能激起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第3个回答  2012-05-23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
第4个回答  2012-05-23
我觉得阅读还是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讲才行。要不然,再好的讲解也是瞎子点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