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个体心里差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7-12-29
个体差异通常指个人间身心方面的不同。当然对于这个词语的定义也有相当的多,我在这里也不可能一一的列举,但是在前人定义的基础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这个词语1、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2、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人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征(即质的差异),而且也表现在同一特征的不同水平上(即量的差异)。3个体差异在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具体包括生理心里和环境方面。如果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这个词语不但会更客观也会更容易知道实践,随着个体差异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发展以及人们对改现象重视的容易加重,差异心理学也开始不断的发展起来。在人们随口就可以说出智商一词语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片面的把个体差异仅仅的局限于智力方面的差异。为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对个体差异研究的发展简要的先介绍一下。
一、差异心理学的发展

著名学者波林(Boring)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年代,90年代是卡特尔的年代,而20世纪的前10年代则是比奈的10年”。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差异心理学的发展,英国是差异心理学发展的发源地。首先是高尔顿(galton)和英国的差异心理学。 心理学史专家墨菲认为,在高尔顿以前,心理学都没有研究过个别差异,是个盲点。优生学创始人、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弗兰西斯高尔顿爵士于1869年出版了《遗传的天才》一书,提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而来,并设想人的能力的分布是常态的,其差异是可以测量的。他在遗传调查的过程中,认识到有必要测量那些有亲缘关系和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们的特性,以确定其相似程度。高尔顿设计制造了一些测量差异的仪器,在1884年的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过。这些仪器可以测量人的某些身体素质和视听觉的敏锐性、肌肉力量、反应时以及其他一些简单的感觉、运动功能。高尔顿还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他还将统计方法应用于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不但扩充了古特莱特(Guetelet)的百分位法,还创造了一种粗浅的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可以说是高尔顿开创了差异心里学的局面。

接着是卡特尔和美国的差异心理学。 在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上,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占据了一个特别的位置。卡特尔早年留学于德国,从师冯特。他将新兴的实验心理学与刚刚兴起的测验运动结合起来,不顾先生的反对,完成了题为《反应时的个别差异》的博士论文。1888年,在剑桥大学任教期间,与高尔顿过从甚密,深受其影响。回美后,执宾夕法尼亚大学之教鞭,合冯、高二氏之学,以各种心理测验来研究个别差异。他在自己的实验室内编制测定50个项目,包括测量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视听敏度、重量辨别力、反应时、记忆力以及类似的一些项目。他于1890年发表的《心理测验和测量》一文,描述了这些测验。这篇论文首创“心理测验”这个术语。在此文中,卡特尔说:“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精确。”又说:“心理测验若有一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际的价值一定可增加不少。”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因而有了专才训练与职业指导的需要,这也是促使测验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后来各种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更是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斯腾和德国的差异心理学斯腾曾从事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于1911年发表了《差异心理学》专著,这是第一本差异心理学的专著。据此,有人认为,差异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应该从此算起。斯腾认为人的差异分为三类,即现象(Phenomala)、动作(Acts)和倾向(Dispositions),差异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三类差异的(1)个体和群体心理差异的本质和范围。(2)哪些因素影响个别差异。(3)观察个别差异的特殊表现和其鉴别等问题。关于差异形成的原因,斯腾提出“辐合说”,即个别差异是由环境和遗传所造成的。斯腾及德国差异心理学的研究推动了心理学在工业方面的运用。
比奈与法国的差异心理学。 比奈(Binet),1857年生于法国尼斯市,1895年与亨利联名发表文章,批评当时流行的测验太偏重于感觉,过于集中在测量简单的、特定的技能方面。他们认为测量比较复杂的功能,不必苛求其精确度,因为这些功能的个别差异是较大的。他提出心理测量的根本原理在于将个人的行为与他人比较以归类,这是近代测验理论的基本思想。比奈决心将心理测验的理论研究变为实际的应用,不顾众人的反对,极力主张用测验法去辨别有心理缺陷的儿童。经过细心研究,于1905年与其助手(Simon)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一篇论文,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里介绍的就是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

自从比西量表问世以来,智力差异方面的研究就开始风行世界了

二 商数盛行和优生学

尽管我不是很赞同智商一词语的说法,也不是很喜欢智商的测量,也许我本来是不对这些反感的,只是因为我不喜欢测试的程序和方法,但我不得不承认智力测量对人来发展的影响,他之所以如此盛行我想必然有期合理的一方面,但我更关注的是他对世界到底是影响了什么呢?由法国心理学家A.比纳发明,他于1911年发表最后的量表,而且第一个把心理测量应用于儿童。早期心理测验着重测量感觉、知觉和运动能力,但比纳较为关注编制测验来测量复杂功能,诸如找出两物的相同点、找出原因、陈述抽象词汇的不同、指出错误、依次执行命令等。比纳最初采用智龄的概念,最终才按年龄组来编排测验项目。由于比纳的研究一开始只是为法国政府服务的,只是为了区别出那些孩子与一般孩子的区别,在进行不同的教育,其实这个活动原本是很好的想法,但是随着它的发展,弊端也逐步的暴露出来,因为它主要的功能是为了检测差异性,于是很多政客很多种族分子便利用这个进行种族屠杀,虐待智力低下儿童等等,尤其对于优生学的讨论更是大的讨论

优生学是应用遗传学原理来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科学,也可以说优生学是研究防止出生缺陷,提高出生素质的科学。19世纪60年代由英国学者高尔顿创建的。此后,优生学作为一门科学发展起来。但是,优生学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历程。在法西斯主义横行时期,种族主义者胡说什么人有“优等和“劣等之分,以优生学为幌子,疯狂地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灭绝政策,把优生学引入歧途。因此,优生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们误解,而对其全盘加以否定,使优生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预防性优生学 预防性优生学是指研究降低人群中产生不利表现型的基因频率,以减少后代遗传病发生的方法。这实际是遗传病的预防问题,所以,有人将预防性优生学称为消极优生学或负优生学。为了预防遗传病的发生,预防性优生学提出了下列几个主要措施:(1)在人群中普及有关遗传病的知识;(2)对遗传病进行群体普查,并且检出某些致病基因的携带者;(3)避免近亲结婚;(4)提倡适龄生育;(5)开展遗传咨询;(6)进行产前诊断;(7)注意产期护理。我想优生学本身做为一门科学,其实随着高尔顿统计测量和后来的智力测量等等领域的发展可以很好的服务于人类,但是对于高尔顿自己提倡禁止智力地下生育等等的问题我觉得并不合理

三、差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研究的启示
1.从差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它是适应社会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国外的研究和应用非常广泛,心理测验非常普及。近年来,我国的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和测验得到了医学界、心理学界、教育界、组织人事部门等多方面广泛重视,改革、开放的形势为差异心理学研究、心理测验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择业指导、选拔人才等,今后要大力宣传,让社会了解这门学科,并得到人们的承认和信赖。这样,差异心理学才能为社会各部门服务,而在应用过程中,又不断提出新问题,也就促进了差异心理学的发展。
2由于使用心理测验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训练,心理测验的结果又直接应用于实际中,它涉及社会伦理道德、个人利害及有关政策实施等问题,所以,对心理测验的使用者必须有较好的专业训练,对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才有保证,对心理测验的书籍、资料的出版发行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与必要规定。否则,对心理测验误用、乱传则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外国在这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警惕。
3.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差异心理学也不例外,诸如年龄差异、智力差异,我们目前是定性描述的多,定量研究的少。今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多搞定量的研究,但也不放弃定性描述。
4任何心理测验的结果都只具有相对性,因而一定要慎重使用。某个测验的进行受它理论的指导,而理论本身还在变化、发展着;另外,同一个项目有很多个测验,如智力量表有比西量表、韦氏量表等,各个量表测得的结果,也不完全一样;测验的进行还受到主体、客体及环境的影响,这些都会影响测验的结果。
综合上面的论述,我认为只有了解差异生理学的历史,了解相关的方法并且正确合理客观的对待个体差异,不管是个体还是心理学家或者是社会都应该从人道主意出发,更好的促进个体的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