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和人力资本的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27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

王忠明/文今天的题目是人力资本问题。通常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上的概念,而人力资本更多地是经济学的概念。 对加入WTO的认识加入WTO是中国人民一个长期的愿望,我们已经奋斗了几十年了,从当初的“复关”到现在的“入世”。现在“入世”已经势不可,关键是中国人、中国的企业对“入世”的实际意义在多大程度上认识了。有的人认为加入WTO就是我们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是一片福音;有的人则认为是一场灾难,会使我们的民族工业荡然无存。我认为加入WTO将提供一种“催生催死”的机制:对于一部分基础较好、准备较充分的企业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机遇,使它们能够快速进入全球化的平台。譬如象海尔集团,已经完成了“海尔的国际化、国际化的海尔”的过程,对于她来说,肯定是一个加快发展的机遇。但是对于一部分企业而言,加入WTO是“病危通知单”,甚至是“死亡通知单”。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成为世界公司、国际公司,不出国门已经汇入全球竞争。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面对比加入WTO前更多更强劲的对手,这对你的竞争力将是严峻的考验。中国民族工业在加入WTO后很大程度上要重组,相当一部分企业要垮掉,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入世不能简单地视为福音或者灾难,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情是更好地充实自己、装备自己,把我们的基础打牢,把我们的竞争对手瞄准。我的理念是看一个企业的实力如何,看它的竞争对手就可以了。如果竞争对手都是国际级的、知名的大企业,那么这个企业肯定是实力雄厚的、充满希望的企业。能够盯住这些国际级的“斗士”,与它们一争高低,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利用加入WTO给我们的机遇。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查斯说,“别指望21世纪能带来什么,21世纪期待着你们付出一切”。我想加入WTO也是这样,没有这样的恩赐,能够让我们在加入WTO后不付出辛劳就可以分享全球化的成果。因此我们要做好拼搏的准备。浙江万象集团的口号,“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资源,作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钱”,这样的企业和口号给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以强化。加入WTO,中国企业不仅要注意中国特色,更要注意国际准则。加入WTO后,如果过于顾及中国特色,会使我们在许多方面由于忽略了国际准则要求而陷入被动。按照国际准则,我们现在的许多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有待改进。例如,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准则,那些难以为继的企业的唯一出路就是关门。按国际规则办事,可以解决很多国际纠纷。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法则。这是一个崇尚变化的时代。我们小时侯唱“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加入WTO,打开门户,就是让“帝国主义夹着皮包进来了”。丝绸之路令中华民族至今引为自豪,现在真正需要的是“思筹之路”,必须积极思考、早做筹谋,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等生存问题。但是现在书店里以“生存”标榜的翻译介绍进来的书就有好多种枣《数字化生存》、《虚拟生存》、《网络化生存》……似乎生存又发生问题了。确实,如果我们今天对数字化、虚拟、网络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一定会影响我们的生存质量。因特网是人类自制的蒙在地球上的人造皮肤。现在的企业是“不上网,勿宁死”。 加入WTO后,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世界公民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素质。我认为中集集团能够以这种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是一种先见之明;我也对你们的企业文化口号枣“尽心尽力尽善尽美”,表示钦佩。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的企业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有两件事是非常急迫的,一是制度的变革,二是人力资本储备。这里我想说明以下三个观点: 人力资本主导经济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以前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物力资本投入为主的、粗放的,现在正逐步转变为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的集约经营的轨道上来。这样就对人力资本要求越来越高、越迫切、越深刻;同时,人力资本、知识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的企业如果没有充裕的人力资本存量,就不会有很好的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经济企业有相当部分的“有腿资产”,可以跟着人脑走的。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的风采,我们现在可以逐渐地体会到了。比尔·盖茨可以理直气壮地迈向世界首富的宝座,菲奥里娜入主惠普的签约报酬是9,000万美元。这是知识在新经济时代价值飙升的典型事例。在这个时代,人力资本是有价格的,价格高低在于我们的投入。不在人力资本方面加大投入,一味注重物力资本投入,物力资本的消化吸收率也会大大递减。人力资本最重要的投资渠道是教育培训。中国对公民最大的欠帐就是教育。这种欠帐,影响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将影响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除了表现在某些典型产业,如IT、生物工程等以外,重要的是把新兴技术成果转化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知本与资本的结合是知识经济的天仙配。以前是人们追逐资本,现在是资本追逐知本。拥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是资本追逐的对象。人力资本主导经济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 人才大战已经拉开帷幕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企业而言是最根本的资源。由于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人力资本价格飙升,必将导致一场国际间的人才大战。经济的全球化召唤人才的全球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优秀人才而战成为优秀企业不可回避的现实。我们现在衡量人才的定位太低,中专以上都是人才,应在世界范围内加以考量。应当充分认识到,中国是在有2亿文盲的背景下争取加入WTO的。人口素质低和制度不到位是我们投身全球竞争的两大包袱。用人不公、分配不公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企业。为什么人才大战中获益最多的是美国?为什么清华某些院系80%的毕业生去美国?这里面至少有制度上的原因枣用人制度、薪俸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光讲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是不行的,应当看到现在人才越来越市场化,越来越价格化了。你必须明码标价,必须给他良好的回报。我们现在搞股票期权,搞“归巢工程”是正确的。如果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我们必将在人才大战中失败,面临人才荒漠化、空壳化的困境。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争夺不仅越来越激烈,而且争夺目标也大大提前了。微软到小学里面去“预购”神童,聘请的顾问不仅是资深技术人才,还聘请十几岁的电脑天才。这种意识,中国企业有多少已经具备了?对于这种白热化的人才争夺大战,我们应当去感同身受,应当有明晰的认识,早作筹谋。我认为改进制度,完善投资环境是我们吸纳人才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美国某咨询公司总裁说,“具有竞争力的待遇,特别是长期财富积累,是人才战争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砝码。那些能够识别人才,并且向他们打开金库的公司最后将会发现他们的投资回报是多么的丰厚”。 教育培训将进一步升温如前所述,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人才大战的帷幕已经拉开,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热情空前高涨。现在学习的需求已经非常显著。虽然现在经济呈现全方位的过剩,其实掩盖着更加深刻的短缺枣人力资本短缺,技术开发能力低下。未来竞争优势在于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所谓速度制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速度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而速度的前提是人的素质。我国现在是人口过多与低素质人口比例过大并存;人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人才稀缺与人才浪费并存。必须采取举措,改变这一局面。还有一个问题是教育培训有效供给不足,我们拿不出精品给那些嗷嗷待哺的、亟需知识的人们。中集集团与CEN、南开大学合作,共同进行一种培训模式的探索,是非常有价值的。知识在今天已经不是耐用品,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持续不断地学习。英语里面有一个词,Commencement,有“毕业典礼”和“开始”两个意思,耐人寻味。麦克卢汉说,“不会学习是一种罪恶”,真是发人深省的名言。生命的每一刻都是你学习的新起点。作者为国家经贸委教育培训司司长。本文根据作者在中集集团后备干部培训班的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2个回答  2013-12-27
有人才有能力,有能力才能运用知识来生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