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两人,一人是秀才,一人不是;古人讲,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闻。兄弟不服气,出题目总难不倒他。

一次,兄弟上山砍柴,听到树上汪汪汪的叫,抬头一看是只鸟。爬上去去看看,鸟飞了,书上有个鸟窝,伸手一摸,有个蛋,还是四方的。赶紧回家为难他秀才兄弟。结果他的秀才兄弟说:鸟儿汪汪,下蛋四方。窝是灵芝草 ,树是木香。 可惜你什么宝贝也没得着。兄弟这才服气。
我从爸爸妈妈那里听来这个故事,请问高手,有何出处没?

第1个回答  2012-07-15
我倒是看过这样的故事,不过没有你讲的这样有哲理,只是里面有相关的名词比较相近,不知是不是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前有三个秀才,汪、王、旺,家住靠山村。大比年,三秀才邀约赶考。为节省盘缠,大家只叫王秀才书僮王九同行服侍。王九虽然不乐意,但又不敢吭声。临行时,各家老爷都叮嘱王九要尽心尽力,多说吉利话,若有差迟,严惩不贷。一路上,秀才骑马游春,赏花观景。王九挑担跟随,苦不堪言。
一天路过一块菜地,一农夫正挑粪浇菜。王秀才想捉弄王九,故意问:农夫挑的是啥?王九正累得气喘吁吁,见秀才明知故问,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发作,想起东家的叮嘱,强压怒火想了一下说:挑的是金黄酱。王秀才没难住王九,反把汪、旺逗得哈哈大笑。一次,碰到出殡。一人在前手持招魂幡,四人在后抬着棺材板。王秀才问王九:那走在前面的手上拿的什么?王九说:那是风摆柳。王秀才又问:那后面人抬的又是什么?王九答:逍遥杠。又没难住王九,王秀才恨得咬牙,汪、旺齐夸王九聪明。又一回,看见做道场。王秀才正欲发问,王九抢先言道:这是叮当会。看见失火,就说是房上光。看见乞丐,就说是满门撞……反正一看见不吉利的事情,就抢先把它说得吉利,免得王秀才刁难。
进考场那天清晨,三秀才要王九说几句吉利话。王九想起一路辛苦与刁难,想趁机报复一下,于是便说:小人不才,编了几句顺口溜,祝三位相公高中。三秀才闻言大喜:快快说来。王九说:“三个秀才汪王旺,顿顿吃的是金黄酱,来是风摆柳,去是逍遥杠,一年一次叮当会,三年两次房上光,子子孙孙满门撞。”三秀才大怒,举手想打,王九早已溜之大吉。借王九“吉言”,三个秀才果然都中了举。
殿试年,三个举人又赴京赶考。路过观音铺,三人进去参观。但见如来端坐中央,左文殊,座下金狮;右普贤,座下白象。汪举人诗兴大发,在粉墙上题诗一首:“弯弯一小路,来到观音铺。文殊骑金狮,普贤骑白象。”最后一句不押韵,汪秀才便将象改为兔。
王举人一见,摇头笑笑,在下面添了两句:“把象当作兔,放你妈的屁。”写必,觉得不押韵,于是又把屁改为了布——放屁不就是布的一声么?
旺举人一见,差点笑倒,在下面又添了两句:“把屁当作布,丢了先人脸。”写毕,觉得也不押韵。于是将脸改为裤——反正裤丢了,脸也没处搁。
这时,观音铺的和尚进来看见,便念到:“弯弯一小路,来到观音铺。文殊骑金狮,普贤骑白兔。把象当作兔,放你妈的布。把屁当作布,丢你先人裤。”三举人听了,面红耳赤,匆匆离去。三个草包,最终却金榜题名,都被招为附马。
一天,蒙古进贡一匹宝马。皇帝要三个附马以马为题,即兴作诗。汪附马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水上放金针,老丈人骑马到东京。去了又回来,金针尚未沉。”
王附马不甘落后,随即言道:“火上放鹅毛,老丈人骑马到临洮。去了又回来,鹅毛尚未焦。”
旺附马历来沉稳,最后才说:“丈母娘放个屁,老丈人骑马到会稽。去了又回来,孔门尚未闭。” 皇后听了,拂袖而去。三附马面面相觑,莫明所以。
中秋节,皇帝一家在御花园赏月。皇帝以中秋为题,要三附马吟诗助兴。汪附马看了看月亮,说:“十五的月亮圆圆,过了十五缺半边。天上的星星乱糟糟,天亮了静悄悄。”
王附马咬了口月饼,说:“一个月饼圆圆,咬了一口缺半边。一家人抢得乱糟糟,吃完了静悄悄。”
旺附马看了看岳父岳母,灵机一动:“岳父岳母圆圆,死了一个缺半边。一家人哭得乱糟糟,死完了静悄悄。”皇帝夫妇闻言大怒,当即把三个附马赶出宫去。汪附马万念俱灰,当了和尚。王附马杀心难灭,作了屠夫。旺附马游手好闲,成了混混。
一日,三人聚会。汪和尚提议行酒令:第一句有尖尖,第二句有圆圆,第三句有千千万万,第四句有万万千千,第五句为不。
汪和尚想到自己每天抄写经卷,便说:“笔儿尖尖,砚儿圆圆,大字写了千千万万,小字写了万万千千,要叫我写情书啊,不。”
王屠夫依葫芦画瓢:“刀儿尖尖,盆儿圆圆,大猪杀了千千万万,小猪杀了万万千千,要喊我杀人啊,不。”
旺混混不慌不忙:“筷儿尖尖,碗儿圆圆,大福喜(白食)吃了千千万万,小福喜吃了万万千千,要喊我给钱啊,不。”
三人相视大笑,尽欢而散。
第2个回答  2012-07-16
bu don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