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不强大怎么破?向内探索,遇见无穷大的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过年在家,总是和老公磕磕碰碰,他经常以自己的标准要求我,觉得我不会做事,让他面子过不去,不善于察言观色,过于木讷。

时不时地和他产生争执,他每次都很随意地甩一句:“你总是做不好!”而我会猛烈地反击他:“你总是想改造我,难道不是吗?”

每次被他说我总是做不好时,我会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似乎耳熟,我追忆过去,从小到大 总有人对我进行这样的评价。

而他们都是我最亲密的人,我在这个标签下生活多年,小心翼翼,深怕出错,我发现越是在乎这个标签,就越做不好,当我陷入烦恼时,我总是会忍不住自责。

直到我读了 《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 探索 的40堂必修课》 这本书,我才豁然开朗,原来我的内心不够强大,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把别人的话太当回事,太容易多想。

这本书是国内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张沛超的著作,是一本了解自己的说明书,它帮助你摆脱头脑里面,那些固执的信念, 在关系中了看见自己,疗愈自己,提升自己 ,逐步 探索 出适合自己成长的出路,你只需要跟随作者,一步步走向内心中每一个未知的角落,就能搞清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令你困惑的人际冲突以及自己与他人,与世界万物的链接方式,它让你明白 我们一生的际遇,除了外部条件影响外,更多的是由我们不知道的自己去选择和创作的结果。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迷信于属相和 星座 一类的论断了解自己,并把它套在自己身上,觉得那就是自己仿佛和自己现实的情况差不多。


当我得知属兔的人,性格柔弱,完全不能坚持做自己时,我一度把这些也作为自己的标签,默认了许久。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我把网上诊断系统里描述的形象,当做真实的自己,好像我突然明白过了一样“我原来是这样啊,我性格柔弱是讨好型人格,我以后不能对人付出太多,要懂得拒绝,否则会被人小看”。

把新的诊断当做真实的自己,无疑给自己带来新的麻烦,打乱之前的生活节奏,抛弃之前拥有的真实,可能活出了另一个不真实的自己。

什么是初心

我们的内心像一朵花,除了美丽的花瓣,还有承托花瓣的花径和花萼,孕育生命的花蕊和子房,不同的花他们大多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

如果想认识一枝花的构造,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一点点地剖析它。我们认识自己的过程就像为自己埋下这颗初心的种子,并时常浇灌它,呵护它等着它一点点绽放。


所以,不要羡慕比你过得好的人,而刻意模仿别人的生活,也许在你看来的好里,有你不知道的苦,你只需要做好自己静等花开,每一朵花开的时间不同,每一朵花的形状,颜色也不同,守护属于自己的花,耐心等着它绽放。


从同心圆开始认识自己

在一张a4纸上,画同心圆。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写在最里面一环。把和自己关系仍然很近但比第一环远的人写在第二环,以此类推,可以多画几环。尤其是和你关系也近,但是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人,也可以写在第三环。


把这些人的特质写下来比如我的爸爸很吝啬,我的妈妈很焦虑,我的老公沉默,我的孩子固执,我的姐姐强势,我的朋友随和。想想自己和这些人有什么相同或者相反的地方。写好以后我发现,我和我妈很像,性格柔弱,喜欢付出,我还惊讶地发现,我怕我姐姐,因为她强势,而实际上我与家庭以外的人相处时,也表现为害怕强势,刻意迎合,不懂得拒绝,同理心太强,还过于讨好别人。



一把理解人际关系的钥匙“配重理论”。

塔吊有长臂和短臂,通常短臂上会有一个配重,以保持塔吊在运行过程中的平衡。仔细观察我们身边任何一个家庭,都符合这个理论。


我有个朋友,她的孩子在高一时沉迷于网络 游戏 ,突然休学,朋友平时很溺爱孩子,孩子爱吃什么她就做什么,只要孩子说味道不好,她就立马换着花样讨好孩子。

孩子总是挑三拣四,孩子的爸爸对朋友的教育方式表示不满,时不时地羞辱她,也会迁怒于孩子,指责、说教、谩骂都是常事。夫妻矛盾激化,造成孩子休学。

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唤醒父母:“你们要为这个家做点什么,来挽回这个家庭。”为了引起父母注意,回到家里,做家庭的守护者的角色。孩子其实就是为家庭危机,为失衡的家庭配重体系进行配重。

看似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的问题。可是很多家长都忽视,一味地想解决孩子的问题,从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有些父母不惜花重金让孩子看心理医生,只会让整个家庭陷入更深的危机。

通常,只要碰到某些问题,我们的自动思维就是要寻找谁是制造麻烦的人。可问题本身很复杂,基本上都是系统所引发的,单独一个人不可能成为问题的成因,哪怕问题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呈现的,其背后也有更为深刻的系统危机


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办法超越问题所在的维度,那很有可能被这个问题困住。



我以前经常被人说,不善于察言观色,做人太老实。在我眼里,那些人很有心计,太过圆滑。

长大了我才明白自己也会身不由己地切换各种身份和角色,在领导面前做个稳重又听话的下属;在老公面前做个温柔贤惠的女人;在孩子面前做一个积极上进的母亲;在父母面前做个孝顺懂事的女儿。

在不同的环境中切换不同的面具是我的本能,每一个面具都是我,所有的面具加在一起成为我个人体系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我们在一个环境中感觉自己很累,做的事违背自己的初心,不能给自己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这种耗能状态维持久了,会让我们精力耗尽,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路越走越窄,逐渐走向单一化。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知道继续下去没出路,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原因,面具戴得太久,只会消磨自己的斗志,靠死扛着不会幸福。

我的表妹生活一直生活不如意。遭遇了婚变,孩子判给了前夫,赔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

她托人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份售货员的工作,为的是看孩子方便,基本上每月还完贷款只够吃饭,每次回趟家看父母钱还得算计着花。

我曾劝表妹好好找一份工作,可她说脱离 社会 那么久了,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即便她有大专学历,也没派上用场,她只说,不舍得放弃手中的工作,最起码还有一份收入,也方便照看孩子。

这就是典型的不善于转换角色,明明婚前干过多年会计工作,隔了多年后,却随便找了工作应付生活,在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岗位上,沉迷多年不去改变,走出舒适区需要勇气,一个令你厌恶的面具戴久了,脱下来也需要勇气。

不能适应新环境,适应变化的人,不能轻松自在切换自己角色的人,只能被迫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最终不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未来的路越走越窄。

能自由切换身份的人才是有大智慧,才做到了路越来越宽,才有更多自由的能量,才活得更真实、更洒脱。



打个比方,如果人心像一朵花,花瓣就是保护花蕊的,但是太过保护,会变得僵硬,死板,无法舒展自如,就会约束我们正常的成长。

有一次,我家修洗衣机的排水阀坏了,还出现别的机械故障,修理师傅修好后,我付了380元修理费,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洗衣机无法甩干,我很生气,以为被骗,联系客服后要求给差评,还给维修师傅打电话,没等对方解释,我就说他不负责任,欺骗消费者。

后来,修理师傅上门来给我解释一番,原来我家浴室地面倾斜,洗衣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平稳,随着筒子的重心偏移,会暂时停止运转。修理师傅帮我把洗衣机移到平整的地面,并耐心告诉我,放衣服时,把衣服放平,不要弄成一团。

事后,我反省自己,我把自己对他人的不信任,投射到维修师傅身上,由于吃过亏,就以为全天下没有好人,受害者心态,让我总认为自己会被人欺负,这也是我不敢与人走得太近的原因,把自己的 情感 、意志、愿望投射到别人身上,使自己对外界的看法产生错误的偏差。人的内心是复杂的,通过投射我们可以找到不同层面的自己。

当我们和他人不断投射时也在优化自身,如果和不同的人交往,不同的互动获得不同的投射,从而外化自身内在不同的部分,让我们的自己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自己也会越来越真实和全面。

通常我们在某个情景下体验到的某些情绪中,会有一种核心的情绪。把复杂的情绪比作同心圆,处于同心圆圆心位置的就是核心情绪,他的周边存在着很多情绪丛林。

比如说老公找我麻烦,嫌我家务活做的不好。我最先体会到的是,他习惯了我的付出,认为我理所应当做家务,我有种失落感,心想家务活不应该我一人做,紧接着我会进行自我攻击,觉得自己很糟,都是我以前把他惯坏了,继而产生烦躁的情绪,很不开心,甚至会觉得这个男人不值得我付出,委屈感油然而生。


如果他在持续指责我,我会很愤怒想去反击,但我意识到我不能被他的的情绪牵制住,我可以通过合理的途径表达出来,通过由外到里的情绪体验,我一点点感知识别和接纳每一个情绪,找到核心情绪时,我看见了自己,接纳它,不再压抑自己。

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感受,直接告诉他“家务活不是我一个人的,只要在这个家生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家务劳动,包括儿子在内。”


果不其然,当我平和而坚定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后,老公和孩子都开始分担家务,老公做饭我就洗碗,儿子扫地和整理衣物,经过我几次对情绪感知力的加强,我准确读懂每一个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坦然接受不好的感受,我的内心变得平和而稳定,我不在纠结自己付出太多,心理难受,而是懂得合适地宣泄情绪,表达欲求。


其实,每种情绪都有它自己的语言,负面情绪并非我们的敌人,而应该是信使,就像每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一样,而情绪作为一种真实的体验也有它的语言。


比如说 ,愤怒背后是脆弱 。人之所以愤怒,一定是自己的底线被触犯了,用愤怒的情绪让对方尊重边界,愤怒是一种脆弱的表现,往往只有弱者才会被人随意侵犯边界。


比如说, 烦是的背后是怕 。人经常烦躁,是对现实的焦虑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恐惧和害怕。

第一种烦是对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因为一直做不到,害怕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所以就烦躁。

第二种就是必须做不想做的事情, 比如你一直做着你不想做的工作,你为养家糊口又离不开这份工作,就算这个工作不喜欢你也得做,害怕一直做下去就会烦。



小结:

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子上。

认识自己是一个向内不断 探索 的过程,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体系。

一定要“正心诚意”,我们不要做给别人看,不用向别人炫耀,也无需在朋友圈打卡各种求关注,而是真的帮助自己,真的想成为自己的知己,想与自己建立亲密关系。了解处于关系中的自己,突破关系束缚,了解内心防御机制,卸下防御伪装,让自己轻松,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了解自己的人格面具,整合为自己的一部分,更要接纳各种情绪的包裹,读懂每个情绪语言。


愿我们拥有强大的内心,向内寻找一个能让我获得圆满人生的答案,我真的想成全自己,想遇见无穷大的自己。


相信读了这本书,你能收获内心的平静,更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