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散文采用哪些论辩方法

可以把各个论证方法都举些例子吗?

第1个回答  2012-06-10
孟子以“善辩“著称,这主要是因为他能够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论辩方法。
其论辩方法主要有直言法、移花接木法、设彀法、譬喻法、变通法、用典法等。
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类比论证。如“五十步笑百步”。
二、排比手法。
三、对比论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08
设喻说理,铺陈排比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27
弹杯归去指环香:
那就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来谈谈孟子的论辩技巧。
一、类比论证 梁惠王提出了“民不加多”的疑问,以自己在“凶年移民移粟”来作为自己“于国尽心”的证据,并且与邻国国君做了对比,心中更加迷惑。孟子用战争来作比,“王好战,请以战喻”一句实际上已经揭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战争带给人民的只能是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甚至是死亡。这在古代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是普遍的现象。紧接着就是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五十步笑百步”,指出了梁惠王与邻国国君都是暴政残民,虽然程度不同,但没有本质区别。在论辩技巧上采用的是“请君入瓮”。这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也有体现:“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目的是告诫君王不要推卸责任,“在其位应谋其政”,不能鱼肉百姓。

二、排比手法 在巧妙指出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之后,孟子因势利导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王道之始”要做到三点,“王道之成” 要做到四点,这七项仁政措施都是排比,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让人无可辩驳。做好了以上这七点,“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双重否定,斩钉截铁。

三、对比论证 文章在篇末给我们描绘了当时社会尖锐的矛盾对立,巨大的贫富悬殊,让人触目惊心。“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这不是杜甫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先声吗?孟子在《寡人愿安承教》中也写道:“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可谓入木三分,同时进一步指出了实行“仁政”的必要性。

四、反问句式和判断句 在孟子的文章中疑问句、反问句很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如,“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之类。判断句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