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怒批国宴:吃了的还没扔掉的多,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足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在国际交往活动中,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出访的接待规格最高。

除了隆重、热烈的欢迎仪式、会谈签约,接见参观等活动以外,国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流程,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中看到国宴的盛况:金碧辉煌的宴会厅中,一道道美味佳肴配着精美的餐具,令人赏心悦目。

宾主双方在宴会中相聚尽欢,将访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除了接待外宾,国内举行重大活动时也会举行国宴。我国作为礼仪之邦,自然是十分重视国宴。

可是,毛主席曾经怒批国宴: “吃了的还没扔掉的多,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足够!” 从此,勤俭节约成为了国宴新的方针。

1949年10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齐聚天安门广场,共同见证了激动人心的开国大典盛事 。随后,中央政府举办了首次国庆招待会,宴请600多位来宾,称为“开国第一宴”。

周总理亲自过问了整个国宴的安排。为了照顾到来自五湖四海客人的口味,周总理决定在国宴中采用淮扬菜系。

淮扬菜是周总理的家乡菜,兼顾了南北菜系之长,能符合大多数人口味。后来,淮扬菜、鲁菜一直是国宴中的主导菜品。

“开国第一宴”的地点选在了离天安门不远的北京饭店。宴会由政务院典礼局局长余心清全权负责,新中国第一位“宴会设计师”郑连富担任宴会总管。

北京饭店硬件设施一流,声名远扬,但它擅长的是经营西餐。接到国宴任务后,北京饭店急忙向著名的淮扬饭庄——“玉华台”求援,请来了朱殿荣、孙久富等9名淮扬菜名厨为国宴掌勺。

这些厨师各有绝技,确实名不虚传,总厨师长朱殿荣擅长“红烧狮子头”;孙久富一个人就做出了600多份软糯鲜香的淮扬汤包;王杜堃制作的海鲜“红烧鱼翅”,就连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华侨代表们都拍手叫好。

“开国第一宴”的菜系极为丰盛,一共有八凉、八热、一汤等17道菜 。宴会主菜分别是鲍鱼四宝、红烧狮子头、红烧鲤鱼、翡翠虾仁、红烧鱼翅、清炖土鸡、红扒秋鸭、鲜蘑菜心等八道热菜。

主食是淮扬汤包、黄桥烧饼、炸年糕、艾窝窝等4道点心。另外,还精心准备了餐后水果和酒水饮料。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菜单并没有特别出彩之处,用的也不是高档华贵的原材料,但国宴菜的功夫都是蕴藏在整个烹饪过程之中。

比如,看似普通的一道“开水白菜”,就是用土鸡熬出来的汤做出来的,外表和清淡白水做出来的白菜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吃起来新鲜中透着清香,味道极佳。这种讲究精良的制作和追求适中的口味,成为了以后国宴 美食 风格的基调。

为了让国宴达到最好的效果,组织者对每一处细节都进行了推敲。

每一张桌子的安排,上菜的线路,服务员的站位都是经过反复演练的。上菜的时间也要经过仔细测算,菜品从厨房出锅后,送到客人面前正好是适合食用的温度。

在宴会上,北京饭店厨房的工作人员和大厅的服务员们精神焕发,脸上洋溢着热情。他们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在为这么多的宾客服务。许多参加宴会的代表也是激动不已,参加国宴成为了他们一生中难忘的回忆。

毛主席在宴会上是逢敬必饮,兴致很高。周总理发表了热情的讲话。朱德总司令高兴地向大家祝酒: “同志们,今天是 历史 性的一页!”

“开国第一宴”取得了圆满成功。在以后的10年中,每一年的国庆都要举办一次国宴。

1953年,金日成主席访华,毛主席设宴款待朝鲜代表团,这是国宴上第一次接待外国元首。国宴隆重而又豪华,茅台酒首次登上了国宴的餐桌。 从此以后,国宴的标准越来越高。

1959年国庆节的国宴是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内举行的,来宾人数超过了5000人。

筹备工作从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丰泽园、玉华台、惠丰堂等各大饭店的近百位名厨被征调前来掌勺。

周总理亲自审定菜单,菜单沿袭了之前清淡、香醇、口感温和的国宴菜风格。在一些细节上行了调整,比如国宴来宾中有驻华使节和国际友人,要考虑到他们的饮食习惯。

菜单中不能有带骨头的菜品,毕竟当众吐骨头有些不文雅。人民大会堂的加工能力有限,这次的国宴菜品以凉菜为主,加以水果、点心和饮料,只保留了两道热菜。

为了让上千名现场服务人员动作整齐划一,筹备组独具匠心地设立了“红绿灯”指挥系统。

红灯亮时,所有服务员处于静止肃立状态;黄灯亮时,提醒服务员各就各位,准备行动;绿灯亮时,服务员步调一致地操作上菜、换盘等程序。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这场震撼人心的5000人国宴开创了大规模、高规格国宴的先河,后来的国宴越办越大,甚至达到了上万人的规模。

举办国宴不仅拓宽了国际交流,增进了友谊,也团结了国内人民,鼓舞了士气。

然而,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我国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们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接待的外宾也越来越多,这样就给礼宾部门造成了很大的接待压力。

迎来送往和陪同也占用了国家领导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不堪重负。

另外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国宴的豪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毛主席注意到了这个现实的问题。

在一次与汪东兴的谈话中,他对礼宾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提出了批评,毛主席说道: “我们招待外国人,桌上千篇一律都是燕窝、鱼翅这些名贵的菜品。而许多外国人却不爱吃,平白无故浪费了很多钱。”

他接着对国宴菜品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以后我们宴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就足够了。”

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艰苦的岁月中一路走来,十分痛恨铺张浪费。

看到老百姓节衣缩食,而国宴上却在白白浪费,心中自然不是滋味。而且举办一场国宴,动辄需要上千名工作人员参与服务,这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毛主席认为: “接待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

毛主席的情绪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达到了愤怒的状态,他在报告中写道: “我们许多工作人员中间,现在滋长着一种不愿意和群众同甘苦……的危险倾向,这是很不好的。”

1965年,毛主席在会议中对外宾接待工作提出了四点指示: 降低宴会规格,精简陪同人员;减少赠送的礼品;收到的礼品一律交公。

毛主席提倡节约,反对阔少般的浪费,他是这么说的,自身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早在“三湾改编”时,毛主席在开饭时,就把自己碗中的白米粥倒进士兵吃的野菜粥大桶中,搅拌均匀后,同大家同吃一锅饭,废除了旧军队中“官兵不同灶”的陋习。

建国后,毛主席的本色不改,他的睡衣上面打了好几个补丁也舍不得更换。

有一次,外交部的官员看见毛主席脚上的皮鞋十分破旧了,认为在接见外宾时有损于国家形象。

于是,打算为他添置一双新的尖头皮鞋,以便在出席重要场合时穿。

毛主席知道后坚决拒绝了,他风趣地说道: “外宾来是为了见我毛泽东,还是为了见我的皮鞋呢?”

毛主席平时对伙食的控制也比较严格,他要求厨师不买反季节蔬菜,因为不划算。儿子毛岸英刚回国时,仍习惯于穿西装、吃面包。毛主席把他送到老乡家里干活,在农村吃了半年的窝窝头。

三年困难时期,为了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毛主席率先宣布不吃肉,因为营养不良,得了浮肿病。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毛主席称之为“进京赶考”。

他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不要做李自成,要保持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的作风,至少要做到: 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

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才对国宴中排场越来越大,菜品越来越奢华感到忧心仲仲,对于浪费的现象感到愤怒,以至于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毛主席对国宴等接待工作有了明确的要求,周总理责成外交部安排落实“四菜一汤”的指示。

1966年,外交部向中央提交了“举办宴会要注意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的报告。 报告迅速得到了批准,其大致内容有:

招待外宾不一定要举行宴会,可采用冷餐、茶会或酒会等简便形式招待。对重要外宾,一般只举行一次正式宴会;降低宴会标准,不讲排场,不摆阔。

宴会不上鱼翅、燕窝等名贵菜,品种一般不超过“四菜一汤”,菜量够吃就行;

尽量减少陪餐人数,将宴会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提前了解来宾的口味和生活习惯,尽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菜谱,避免浪费。比如西哈努克爱吃“沙锅狮子头”,美洲客人却喜欢吃“佛跳墙”等等。

1969年,阿尔巴尼亚新任驻华大使出席完外交部的宴请后,在返回使馆途中,酒后驾车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周总理听后大为震怒,要求将茅台酒从国宴上撤下来,换上低酒精度的葡萄酒。规定在国宴上不得劝酒,严禁酒后驾车。

这些措施的实行很快取得了效果,刹住了铺张、浪费之风。

不仅人民群众为之拍手叫好,就连老干部们也认为早该如此了。然而,新规定在实施之初也曾遇到过一些问题。有些国家的外宾对中国突然降低接待标准表示不理解。

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科列加一行访华时,就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周总理得知后,指示礼宾司将参观山西大寨列入访问日程。周总理陪同客人在大寨吃的是窝窝头就咸菜,喝的是小米粥,最丰盛的一顿吃的是羊肉饺子和土豆丝。

客人实地看到了中国人民节衣缩食、艰苦奋斗的场景,自然就理解了中方的良苦用心。

后来一些代表团还主动要求中方降低国宴标准。此后,我国的接待工作一直沿袭“四菜一汤”的标准。

当然,“四菜一汤”并不包括凉菜和点心、水果。国宴在食材选用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也没有放松,精心制作、注重口味的风格也没有改变。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经济不断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国宴也在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

从1978年9月起,国宴上只邀请来访国驻华使馆的部分人员出席宴会,不再邀请与来访嘉宾不相关的各国使节陪同。

自1980年起,国宴上不再演奏两国国歌,而是由军乐团在席间演奏来访国著名乐曲。宾主双方也不在国宴期间发表正式讲话。

到了1984年,中央将国宴最新标准修订为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不超过“三菜一汤”。凉菜做成一个大拼盘,简化了上菜程序,同时引入了自助餐等形式。

目前,我国领导人宴请外宾时,采用的就是“三菜一汤”或者“两菜一汤”的标准,只邀请国宾30-50名随行人员出席,国宴时间控制在75分钟内。1987年后,后厨会把做好的菜按人数分盘上菜,这样既卫生又减少了浪费。

无论是国家领导人出访还是外宾来华,都取消了答谢宴会,这些改变也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在1984年的国宴改革方案中,还对宴会的开支标准进行了量化。

一般宴会每位客人的标准为30-40元;有国家主席、总理等重要国家领导出席的宴会,标准为50-60元;如果是宴请特别重要的外宾,每位宾客的开支不超过80元。

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个标准也在不断修正,但时至今日,也没有突破每位宾客200元的标准。

2008年奥运会闭幕式后,国家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宴请各国贵宾。这次“奥运国宴”采用的就是 “三菜一汤”的标准。

从盛大的“开国第一宴”到现在的“三菜一汤”,从国宴数十年的变迁中可以看出,我国接待客人的风格越来越务实。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无论是毛主席当年怒批国宴,还是当今领导人提倡的“光盘行动”,都诠释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理应把勤俭节约的精神世代相传下去。

王建柱,《国宴规格解密:四菜一汤到三菜一汤》,解放日报,2014年10月4日;

马保奉,《漫谈国宴轶事:毛主席说请外国人,四菜一汤就好》,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4日;

《新中国国宴不是饕餮大餐,周总理定标准四菜一汤》,南京日报,2011年9月29日。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