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 学写诗 《秋兴八首》其二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秋兴八首

其二

杜甫(唐)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释:

夔府:夔州。

京华:指长安。

槎:木筏。

画省:指尚书省。违:违离。伏枕:指衰病。

山楼:指夔州城楼。粉堞:白色的女墙,指城墙。

译文:

夔州的孤城上落日斜照,常依循北斗星的位置而远望长安。

听到猿啼声不由泪落,原本应随严武乘木筏返京,终是落空。

我因衰老多病终是没有再任左拾遗,夔州的城楼上传来隐隐的悲笳声。

月亮升起来时照在藤萝上,现已照到洲前的芦荻花上了。

赏析: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寄居夔州时作,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组诗共八首,联系严密,中心思想是故园之思,然各篇又有所侧重。王船山《唐诗评选·卷四》评:“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首联:“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此联上句接组诗其一尾联“白帝城高急暮砧”,“落日斜”放在“孤城”这一背景之下,则城愈孤,实则人也越发孤独,可见诗人炼字之功,不由得想起一句词:“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下半句“每”这一副词更是表达了诗人入骨的思念,常常依着北斗星望向长安,所望之处 ,便是心牵挂之处。故园、故国尽在诗人心中,寝食不忘。

      颔联:“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上半句用典,引用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实下”二字表现了诗人想到自身人生际遇,深有同感,引起共鸣,不觉落泪,“三声”并非只有三声,而是猿啼声不断,下半句亦用典,取自张华《博物志》卷十:“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诗人追忆往事,原应严武之邀赴京为官,因严武去世未能成行,自然成“虚随”。

    颈联:“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诗人继续回忆往事,因病而与画省香炉有违,下半句诗人被悲凉的胡笳声唤醒,声声的悲笳,在寂静的孤城回响,再加之诗人月下徘徊的只影,可谓是惨淡之极。

    尾联:“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诗人从回忆中回到现实,时间已过了许久,初升时月光照在藤萝上,而今已映照在洲前的芦荻花上了,说明沉思已久。与“兴阑啼鸟唤,坐久落花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首诗主要写诗人身在孤城,每望长安,从黄昏到夜深,满怀深情尽系故园、故国。

参考书目:《杜甫集》杜甫著 张忠纲解读 袁行霈 主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