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论男女暧昧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一个异性之间明知互相都心存好感,却谁也没有戳破,一般两人因为何种原因还是更愿意和对方成为朋友以上,恋人之下的朋友,那么,亲密关系真的可以按住步伐不发展吗?两个人的关系如果不再进一步会不会某一日温度冷却下来,关系渐渐淡化呢?

今天,我们就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就来解决这样两个问题。

首先,亲密关系能维持在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阶段吗?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如果单让某一种东西长期维持在一水平上,通过类比也可知。是需要能量供给的,说通俗点,暧昧关系的维持也是需要经营的。

我们可以把人际关系根据密切程度高低分为:

零接触,单项接触,双向接触,表层接触,轻度接触,中度接触,深度接触。

那么显然,暧昧关系必定越过了双向接触,是一种双方参与,并试图越过表层接触,来与对方建立一种更深层次接触的行为。

在关系发展中,可以认为暧昧的基础是建立在直接接触之上(直接接触是双方情感联系的开始),开始进入发现共同心理领域的状态。

通俗讲,就是从两个人的商业互吹转为了打情骂俏,从打情骂俏又进入到直接地指出对方的一些问题,直接地和对方坦白一些自己的想法,向对方展露自己里层的思想,并想要建立相互认同、接受、信任的关系。

这么高大上地说出来,是不是觉得让人羞涩脸红的暧昧,还是很值得尊重的?

是的,任何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都值得敬畏。

而暧昧之上就是更多的自我暴露了,你又要问了,自我暴露又是啥?

社会心理学家奥尔特曼和泰勒用社会渗透理论( 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来解释自我暴露对人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亲密关系形成是一个“渗透”过一个人的表面,对这个人内在自我加深了解的过程。

暧昧之上的自我暴露,就是说,双方会有更多激情的暴露,对事物看法和态度的暴露,更多自我的暴露,对恋爱的态度,甚至更多社会关,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的暴露,暧昧的加深会伴随更具有自我个性的观念的暴露,这就是所谓的,谈恋爱了。谈恋爱一个“谈”字,谈什么?

谈的就是暴露自我之后还愿不愿意继续下去,两个人是否契合就是从确定关系的一刹那开始考量的,也就是说你要警示了,或许,你们暧昧时候认识的对方都不完全是真正的对方呢,他或许不如你想的那样完美,也或许,他比你想象的更加适合作为你的另一半。

想不到吧,人际交往就是这样惊喜连连,社会关系的发展,也如同这茫茫宇宙的熵增(一种从简单开始,越来越混沌的变化状态)一般,深不可测,又艺术感爆棚。

所以想要维持一段暧昧的关系,还是上面说的那样,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啊不,是需要两个人共同的经营与维护的,而且那精力,比维持一段友谊要艰难得多!

第二个问题,那么到达暧昧之后,不想要继续发展了,关系会不会走下坡路呢?如果走下坡路,又会是何等局势呢?

科学地讲,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人而异,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些像高中数学最后一题似的,分类讨论的答案,也只能使用惯用思维和综合案例分析数据为支撑,得出一个仅供参考的答案。

了解了上面的层层“赘述”,或许你已经对暧昧关系有了一定的估量,俗话说,你已经知道这样的关系在一般社群关系中,大概有几斤几两了,这个“暧昧”的词汇,在你心中已然没有那么神秘。

那么,根据之前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通过推断可知,在十八岁之前的暧昧就想变幻的风云,一阵春风就刮成了早恋;一阵邪风,也能刮成陌生。可怕么?可怕!

青春期的孩子还没有完全独立的价值观,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思维观念的环境中,孩子更多呈现出愿意“服从”的状态,多说一句,如果想要多加了解中国人的思维,可以读一读曾仕强先生和南怀瑾先生解读的《易经》,三纲五常之性,非压迫,这与国人骨子里的性格相关。

因而,一句话,一段谣言,又或是一个命令,都能够如同地震般把青少年的社会关系鼓弄地地动山摇,我们不以一概全,当然也有无论如何都安然不动的。

那么我们主要讨论的还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暧昧关系。这样的暧昧关系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关系淡化,相互淡出对方的生活。

第二,关系维持,做对方的备胎。

第三,关系破裂,形成矛盾心理。

当然第三种是最令人难受的,也是发生相当多的一种情形。

先说说第一条,暧昧过后关系淡化。

我们运用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解释吧。

单纯的亲密称作喜欢;单纯的激情称为迷恋;单纯的承诺为空洞之爱;

完美的爱情需要同时具备亲密、激情和承诺。

那么,不尽完美的爱情又分为三种,只有亲密和激情构成的浪漫之爱;亲密和承诺构成的同伴式爱情;激情和承诺构成的虚幻爱情。

所谓暧昧,又包含有哪些部分呢,或许在暧昧即将成为爱情的刹那,是三个并存的,互相有抑制不住的喜欢,拥抱对方的激情,甚至有相守一生的承诺;又或许,暧昧时期的两人,都良好控制了自己激情的部分,有走向柏拉图式纯爱的趋势......

那么在暧昧终止的刹那,关系逆转的时钟就开始走动了。激情是一时的,会最先褪去,承诺是道德层面的标准,在长久的不联络之后,也会约定俗成地淡漠,最后是喜欢......当然,也有一些人关系淡漠的顺序是激情、喜欢再是承诺。这几乎取决于两人关系程度,社会关系网亦或是道德准则,个性等。

总之一段不维持的关系,激情的退却和情绪的淡漠在所难免,整体感情的淡然也是难以掩饰的,成熟的人自然也不会过多掩饰,在曾经最信任的人前勇敢地表现自己,或许是对这样一段感情最后的尊重,也是最好的祭奠。

两个人有走到一起的默契,也有一起退出的勇气,就像玩过一场游戏,让瞬息的亲密无间在回忆里化作永恒。

再来说说第二种,两人保持暧昧,一直做对方的备胎。这样的暧昧或许是最可能发展为完美的爱情的,不然两个毫不在乎的人怎么会愿意和对方保持持久的亲密呢?

这样的感情若是同样以斯滕伯格的三元理论解释,那便可以说成,每个人都将亲密、激情、承诺控制在一定水平上,他们为自己,也更是为了对方,在努力。

这样的努力久了,或许对方就都累了,按照人越付出越在乎的本性,这样的两个人,哪怕当时没有看上对方, 也会因为长久的感情付出而萌发出真的感情,从而达成完美的爱。

最后一种情况,关系破裂,形成矛盾心理。

心理学家Myers曾提出,通常来说,一种情感关系的破裂,要经历五个阶段,第一,分歧,第二,收敛,第三,逃避,第四,终止。

下面我们看看每一个词汇的意思,分歧意味着人际关系双方不通电扩大,心理距离增加何必彼此的接纳性下降;收敛是当关系出现裂痕时,双方总的沟通量会出现在下降;冷漠这一阶段,双方放弃沟通的努力,人际关系变得冷淡;逃避阶段,随着关系的恶化,人际交往的双方尽可能相互回避,特别是避免只有两个人在一起无所适从的窘境;终止这一阶段可能是立即完成的,也可能拖延很久。

这样关系破裂告终的暧昧,我们就暂且称他为“暧昧分手”,因为他的过程和形态很像情侣分手。

这样暧昧的终止,往往出现在双方开始意见不和的时候,一个人希望关系进一步发展,不愿意再暧昧下去,想要和对方成为男女朋友,而另一个人因为种种原因更愿意保持这样的关系,或是接受不了对方剧增的激情,干脆放弃暧昧。双方观念的不一致成为感情破裂的导火索,处理不当,便会结局如此。

这也提示我们,亲密关系的终止,往往症结在于一个甚至更多双方绕不开的话题,就比如暧昧关系的维持与否。

感谢你看到结尾,希望专业的解释,对于在感情中迷茫的你有所帮助,文章如有不周,也期待您的指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