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04
1、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好大喜功,对外发动的几场战争都大败。他又自认为自己很努力治国,然而国家治理得并不好,人口数量并不多。他问孟子是什么原因。

孟子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喜欢打仗,那我就用打仗来作比喻吧。战鼓咚咚敲响的时候,双方战士刀兵相见打在一起,而有些士兵就丢下盗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一口气逃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一口气逃跑了五十步停下来。逃跑了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那些逃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大王您以为如何?”梁惠王说:“这不行。尽管没有逃跑一百步,他们同样是逃跑呀。”

梁惠王几十年的当权,和韩、赵、齐、秦等国作战有胜有负,国家并没有强大,人口也并没有增多,而其他国家的国君并不像他那样为国操劳,国力也和魏国不相上下。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结果,就向孟子提问。

孟子用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故事来告诉梁惠王,在错误的方向努力,不管努力多还是努力少,都只不过是白费力气而已。梁惠王的所谓努力治国,只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是扰民,而并未施行仁政,孟子告诉他,只有真正施行仁政,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百姓生活。

孟子

2、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

宋国有个人,担心自己的禾苗长得慢,就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高了些,累得筋疲力尽。他回到家,告诉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紧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已经全部都枯死了。

孟子讲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需要平时不断地积累仁义才行,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不断地坚持培养。就像种禾苗一样,需要耐心耕耘,不能忘记,也不可以拔苗助长,只有不断地集义,才可能培养得了浩然之气。

3、王良请辞——《孟子·滕文公下》

从前,赵简子派王良给他宠幸的小臣奚驾车打猎,一整天打不着一只鸟。奚回报赵简子说:“王良是天底下最差劲的车夫。”王良知道后就说:“希望再来一次打猎!”他尽力说服奚,奚才答应了。一个早上就打了十只鸟。奚回报赵简子说:“王良是天底下最棒的车夫!”赵简子让王良专门给奚驾车,王良拒绝了,说:“我为他按照规则来驾车,整天打不着一只鸟;我违背规则驾车,一早上就打了十只鸟。我不惯替小人驾车,请别让我干这种事。”

孟子得不到诸侯国的任用,他的主张不能得到实现,他的弟子替他惋惜,委婉地建议他去主动游说诸侯。孟子以王良自比,把当时的诸侯比作小人奚,他不肯歪曲自己的主张去追随诸侯。孟子还指出: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