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成语来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Ⅰ 外强中干的成语故事

外强中干的成语抄故事:袭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 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 "自古以来, 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 因为它土生土长, 熟悉道路, 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 不好驾驭 (控制) , 一遇到意外, 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 (原文是“外强中干”) , 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战斗打响后, 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 很快陷入泥泞, 进退不得。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 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外强中干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释义]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Ⅱ 成语故事外强中干

成语故事外强中干:
春秋时代的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版结束逃亡生活,回到晋权国继承王位当上了国君。
在夷吾的逃亡生涯中,曾经答应过秦穆公,若是有一天夷吾能够有机会回国当上国君,夷吾就把五座城镇割让给秦国,当作救命之恩。可是,当上国君之后的夷吾并没有实现诺言。
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也没有伸出援手帮助秦国,秦穆公为此怀恨在心。后来,秦穆公发兵攻打晋国,很快就打到晋国的一个城镇,为了抵抗强大的秦军,晋惠公亲自领兵反抗。他下令拉战车的马,一定要用郑国的骏马。有位大臣看到,连忙对晋惠公说:“郑国的马看起来虽然很强壮,但是实际上却很虚弱,打起仗来一紧张就会不听指挥。到那时,进退不得,大王还是不要做此决定吧!”但是晋惠公一点都不愿意听大臣的劝告,果然,没多久晋惠公的马车就出不听指挥,而晋惠公一下就被秦军捉住,当了俘虏,晋国因此而大败。
庆郑所说的“外强中干”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间,内部;“干”是干枯、空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实际上内部力量空虚。

Ⅲ 形容外强中干,虚有其表的成语是什么

色厉内复荏

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ě制n

[成语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典故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拓展资料:

[ 近义词 ]外强中干、虚有其表

[ 反义词 ]表里如一、名副其实

[成语举例]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叶圣陶《英文教授》)

[常用程度]常用

[感 *** 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色,不能读作“shǎi”。

[成语辨形]厉,不能写作“历”。

[成语辨析]色厉内荏和“外强中干”;都含有“外表强大;实质空虚;软弱”的意思。但色厉内荏指的是精神状态;多用于书面语。

[英文翻译]an ass in a lion's skin <be weak inside though fierce in countenance;appear severe but weak inside>

Ⅳ 外强中干这个成语常用来外强中干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什么形容什么

1、解释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2、出自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专以从戎事,及属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3、示例
一切反动派都是~的纸老虎。
4、近义词
外刚内柔、外方内圆
5、反义词
外柔内刚、外圆内方
6、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主要用来形容某些人 或事 外面看信心满满很不错的样子,其实内在什么都没有。。

Ⅳ 与“外强中干”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色厉内荏、外刚内柔、外方内圆

Ⅵ 纸老虎(打一成语)——外强中干 谜底解释是什么

老虎本身彪悍而且勇猛,可是纸做的就是一层表面,没有实际的内核,所以说是外强中干,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成语:外强中干

读音:wài qiáng zhōng gān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翻译: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到时候不好调配,你会后悔的。

(6)外强中干成语来历扩展阅读

近义词:

色厉内荏[ sè lì nèi rěn ] 外表强硬严厉,内心怯懦软弱。厉:凶猛。荏(rěn):软弱。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共犹穿窬之盗也与?

翻译: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作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反义词:

外柔内刚[ wài róu nèi gāng ] 柔:柔弱;内: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翻译:甘卓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施政宽大仁惠。

Ⅶ 比喻外强中干的词语

不舞之鹤 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窑主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
空心汤圆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出处:茅盾《“九一八”周年》:“华盛顿也许要来‘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
滥竽充数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卖狗悬羊 犹言挂羊头卖狗肉。意指名不副实。
名不副实 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南郭先生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出处:《晋书·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强凫变鹤 指硬把野鸭变作仙鹤。喻滥竽充数,徒多无益。
出处:语出《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徒负虚名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同“徒有虚名”。
徒拥虚名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同“徒有虚名”。
徒有虚名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土龙刍狗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出处:《三国志·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土偶蒙金 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外强中干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蜗角虚名 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出处:宋·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行尸走肉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绣花枕头 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六回:“顶冠束带,居然官宦人家,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外面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

Ⅷ 外强中干成语什么意思

外强中干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释义]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Ⅸ 形容一个人外强中干的成语

比喻见风使舵---变色龙
粗心大意---马大哈
勤奋踏实---孺子牛
不受欢迎---过街老鼠;丧家犬
外强中干---纸老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