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哲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5-11-08
巴里·斯托德:什么是哲学?

我现在面对的问题是“什么是哲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问题太荒谬。稍作反思,我发现这个问题是荒谬,但还比不上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荒谬。然后就我个人而言,我意识到让我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就更加荒谬了。不过现在,既然已经到了这个更为个人化的角度,我倒能够把问题稍作改变,不再是“什么是哲学?”,而仅仅是“我如何理解哲学?”。但这仍然令人望而却步——“我如何理解哲学?”——不过感觉上有下手的地方了。然而,我有可能给出的答案很可能不会引起广泛的兴趣。它会像一只跳蚤用自己的区区之身不停地忙活而发出的讯息,报道的是“我如何看待大象”。试图回答这个大而无当、非个人化的问题是荒谬或令人沮丧的,犹如试图回答像“什么是绘画?”、“什么是音乐”一样。这当然不是说对此什么也不能说,其实其中还是有些可靠的东西的。但是,对想得到答案的人来说,说什么才能对他们有所裨益呢?

首先,绘画、音乐和哲学都是具有历史的人类活动。它们之所以是此时此地的样子,是因为它们昔日和彼处的存在方式。理解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在于理解它们是如何从以前所是的状态进入现在所是的方式。但是,我们一开始所问及的那些完全一般性的问题似乎只是问“它们是什么?”而且,如果某人是出于完全的无知而问及这样的问题,比如一位火星来客,要是告诉他绘画、音乐或哲学的某种类型如何导致了另一种类型,最终告诉他我们此时此地所具有的是何种类型,他不太可能对这类故事感兴趣。

这道出了试图回答那个完全一般性问题的一部分荒谬之处:问及该问题的人到底想知道什么,这并不确定。就人类生活来说,这样的人应当已知多少,不知道哪些?我们可以从何处开始试图告诉某人什么是绘画、音乐或哲学?例如,对一位从未拜访我们这个星球的火星来客来说,告诉他在地球这块地方,有些人画画,而绘画就是往表面上涂颜色,或者告诉他,我们所喜爱音乐就是作曲家以特定方式有序组织起来的声音与无声,他或许会感到满意。就这种情况言,这没错,但是,要是一位离我们更近的人问及什么是绘画或音乐,这样的回答可能就不能令他/她满意了。对于“什么是哲学?”的问题而言亦复如是,甚至更个人化的问题“我如何理解哲学”也是如此。

试图回答那个完全一般性的问题的另一个荒谬之处在于,哲学是许多不同的东西,也是以许多不同的方式而被研究的。没有理由坚持认为哲学仅仅是一个东西,或者能够以某种明确的方式被概括或界定,即便对于那些人生阅历非常丰富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我把自己限制在“我如何理解哲学”的问题上。

但是,另一种放弃让事情变得公平了。我对(比如说)画家对他们自己的绘画作品所说的一切感到怀疑,也没有太大兴趣。绘画的技术细节是精细的,材料和步骤也是令人着迷的,但是,要是轮到说那幅绘画到底是“关于”什么的,或者那画家到底在干什么,更不用说绘画在一般意义上是什么,对此,我并不认为画家有任何特殊的地位。最好还是仔仔细细地观赏绘画本身。那才是该画作之所是、之所为所表明的东西,才是画家在画它的时候的行为所显示的(如果有什么可显示的话)。我对哲学的感受亦复如是。看看哲学家的个案工作要比倾听他/她谈论自己做了什么更好,也更可靠。哲学家对哲学的构想,或他/她的研究方式,只有在实际的作品中才能真正找到。因此,对于哲学是什么,或应该怎样研究哲学的表述,即便是哲学家做出的,我都感到怀疑。我以为,某个具体的哲学研究是如何进行的,这才是真正的哲学问题。而进行该研究的哲学家对此并不必然拥有特殊有效的地位。

尽管心里想着所有这些保留,我还是能够试着说些什么是哲学或我如何理解哲学。说绘画就是往表面涂颜色,固然是真的,但没什么启发意义,因此,说哲学即思想这样的陈词滥调也不过如此。哲学是对世界的非常一般性的方面的反思,特别是那些涉及人类生活或与之紧密联系的方面。能进行哲学反思的是人,因此哲学反思可以说是自我反思的一种形式。但不是任何一种思想都是哲学,即便关于那些涉及人类生活或与之紧密联系的方面的自我反思也并不就是哲学。正如并不是所有往表面涂颜色的活动都是绘画,有声与无声的有序组合都是音乐一样。

就哲学的特殊之处或独特之处是什么而言,上述看法对此问题的回答并没有推进多少,但也确实告诉我们一些东西,它指出了一些重要的方面,而不论哲学思维的特殊或独特性质最终会是什么。哲学并非在每一个社会或文化中都必然存在,当然也就不是都会繁荣发展,这一事实很重要,但并不总是得到承认。不过,每个社会或文化都必定有一套观念体系,关乎事物在一般意义上所是的方式,以及它们是如何与和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某些诸如此类的关于世界的一般构想和从人类立场出发的对自身的某些构想,对于全部人类生活而言,似乎是至关重要的,至少也是普遍可行的。

世人皆有一定的兴趣和关切,一定的恐惧和热望,无论它们出现在何处,都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人类生活当中。而且,人类还需要某种制度化或社会性的东西,以处理或追求这些自然的关切,为人类群体提供在某种统一性中共同生活的方式。这既是一个文化所具有,也是它所实践的大部分内容。不过,我并不把所有诸如此类的文化信息的内容都算作哲学,也不将其每一个都看作是一种哲学。每个文化都拥有一些关于基本特征的思想和态度,这些基本特征属于人与宇宙的其他领域之关系,属于死亡与人的有限性,属于与他人互动的适当方式。哲学是关于这些事物的,但并非每一种全面理解它们的方式,甚至每一种思考它们的方式,都算是哲学。

仅从下面这个事实,就表明上述看法是显而易见的:在过去和现在,有许许多多的社会,对它们来说,存在着比哲学更重要的东西。对人类生死、对人与世界和他人的关系的关切,必定在哲学能够产生的可能性甚至构想之前,就已经得到了关注。哲学只有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之下才能存在或繁荣,而在不是全部社会。但是,如果社会正处于最危机的形势当中,不会给哲学留下什么位置,却也需要某些共同的理解和观念,它们关乎自身以及自身与世界其他领域的关系,从而使社会团结一心,发挥作用,那么,哲学观念的出现也并不必然等同于哲学。

显然,与哲学发挥作用甚至繁荣发展所必需的最低条件相对照,要想让社会支持哲学,或为之留出空间,这个社会必须相当发达才能办到。哲学需要相当良性的生活条件,以及相对而言水平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至少对某些人群来说是如此。但是,仅有这样的条件并不能够保证哲学在该文化中取得正式的位置。当然,哲学活动可以在正统文化之外,甚至与之相反对,但这只会发生在昔日的哲学创造传统尚未消失殆尽的情况下。但是,尽管在那时,除非在更有希望的时代到来之前,有可能以某种方式保持住该传统,否则也很难而且最终不会导致哲学领域的繁荣。

这种讨伐哲学或试图压制哲学的高压国家,会把那些业已失业的疲惫不堪的哲学家变成扫大街的或洗窗户的,但这些国家并不缺乏一套想让其公民共同具有并指导生活的观念。它们所宣传的学说是一些一般性的观念和原则,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目标和价值,以及如何获得它们。但是,这些观念和原则并不因此而被我认为是哲学。要么或可被称为“哲学”,至少试图推行它们的国家会这样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甚至接受并遵照这些观念而生活的臣民,是在支持或从事着哲学。

社会不仅必需相当发达,而且需要自身相当宽松,才能为哲学提供正式的位置,而让哲学提供最好的结果。就现在而言,对我们来说,至少就系统性和公共性而言,除了大学可能做到这一点,很难设想还有别的什么地方。当然并非一直如此。大学与我们相伴的时间当然要少于哲学陪伴我们的时间。但是,皇家和贵族(或任何形式的私人)充当庇护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许多哲学领域内的研究是由大学之外的各种社会赞助形式所支持的。那些明显用于紧迫的国计民生的资源有时候也能光顾哲学家。这是发达国家的一个标志,甚至是我们西方文化的文明程度的标志。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们的社会对某些紧迫社会问题的态度的标志,但如今大学才是哲学繁荣发展的地方。

这对我来说是好坏参半。说这是坏事,因为大学正在日益专业化,大学拥有的是日益专业化的哲学。在我看来,这使大量哲学枯燥无味、空洞乏味、令人腻味。制度向个体要求的,它自己也会得到。君不见现在即便是最好的大学,对每个教授所要求的基本上都是出版发表的数量,在专业文献上的被引用频率,被广泛鉴定的专业声望,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简历上的其他量化手段。而这也就是哲学教授大体上所提供的,我认为这是对哲学的损害。

不过,哲学与大学的关联也是好事。这为哲学提供了研究空间,如果也提供了明智的领导,那么哲学就会在它能够繁荣发展的条件下得到研究。哲学需要教学,需要公开地说出清楚的东西,既让这些东西易于被别人理解,也使之得到批判性的评价。只要采取了让参与到教学活动的人所接受形式,教学便是在传播这个学科,这个传统。大学还提供了长时间并以新的方式思考某个问题的自由,即便这些方式并未表明什么有效益的社会效果。哲学工作(即使是那些看上去毫无用武之地的工作)得到了大学的正式支持,【30】从而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正式支持,而且这些都不是因为大学或社会指望它获得的特定结论。哲学活动应当继续下去,这比它应当获得这样那样的特定结果重要得多。以获致的结论或确立的命题的形式出现的结果,并非实质性的东西。

依我只见,这是好事,因为我并不人文哲学是一套结果或学说,就它们是获致的结论获确立的命题而言。每一个社会或文化都需要一些观念、信念或学说,以便赋予其成员的生活以意义和方向,这没错。而且,接受某个信念或学说,或者支持某种意识形态,也都是某种思想的形式,思维的方式。但是,这不是哲学所是的那种思想方式;倒不如说,这种思想方式可与缺乏哲学相比,或者,可与哲学处于最佳状态时的宝贵财富的缺失相比。

宗教也是一种思维形式,也的确与人类休戚相关。但是,我认为宗教信仰或宗教思想亦非哲学或哲学思想。我刚才说过,它可与哲学的缺失相比,即便那些包括信念、态度和规则的思想亦复如是,不管这些信念、态度和规则是否建立在关于人与世界的一般性思想的基础之上。有些思想和信念表达了关于世界的构想,或信条,但在我看来哲学并非信条,也不是去发现或创制信条的努力。

我认为,促使人们探求哲学的态度或动机也不是典型的宗教态度或倾向。哲学家在根本上是不与世界和平相处的。作为哲学家,他并不认为自己最终能够以某种方式得多很好的照顾,获得安全,因此也不愿默认那些不经理解就能够或必须被接受的东西。当然,哲学家也像其他人一样,在面对事实的时候,是必须默许服从的,至少面对那些不可能以别的方式产生的事实时必须如此。但是,哲学依赖于恒久的好奇心,依赖于无尽的探求【31】。哲学源于如其所是地、如其所展现于我们面前地把握自然的希冀和尝试,但困难在于得到正确的或在理智上令人满意的观点。

对我个人来说,哲学之所以有趣且富有挑战性,只是因为不存在关于事物的其他世俗的神学解释。即便我真地认为存在着另外的世俗的神学解释,我想我所发现的关于这些东西的严肃思想,也不会像哲学所能展现的如此有趣或令人满意。这一努力本身似乎会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的困难之上:对于上帝或其他任何被认为是主宰者的东西所具有的根本不可思议的方式而言,我们能有希望得到多大程度的洞察呢?

但是,即使我热衷于诸如此类的思想和信念,而且它们对于我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言也确实重要,我也不会认为,在接受它们的时候,我是在从事那种我所认为的哲学。这并不是因为我认为关于这些思想和信念的哲学毫无价值,在我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态度和关系上毫无效果,我只是想说,我所理解的哲学与上述哲学是不同的,所具有的效果也是以另外的方式产生的。哲学并非达到一些结论,而这些结论可以应用或运用到对生活的指导或系统安排之上。这些是思想,是反思,从事哲学纯粹是为了理解一些东西,只是为了发现那些困扰我们的世界的各个方面究竟是怎样的。即使从事这一事业的每一个个人的生命终结了,这一活动在一定意义上仍是没有穷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产生任何东西或任何效果。只是当这些效果出现的时候,所采取的形式并非发现一些用于引导或指导人们生活的结论或学说。
第2个回答  2020-02-04
第3个回答  2020-02-25
第4个回答  2005-11-02
哲学是研究一切存在之间抽象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何谓一切存在?依赖我们感觉的,不依赖我们感觉的;主观的,客观的;实在的,虚构的;以及一切我们想象得到的,和想象不到的。一切存在至少包括以上所有这些存在形式。

抽象是哲学的根本特点。哲学为什么是抽象的?因为一切存在之间都拥有抽象的同一,这种抽象的同一是内在结构的抽象同一和外在关系的抽象同一。正是基于这种抽象的同一,使我们有可能感觉到一切存在的存在。哲学所要做的就是阐述这种抽象同一的内容。

头脑(http://sk1.8u8.com/)说,哲学是万学之学。一切具体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遵循抽象的规律;一切具体的应用学科都应该遵守抽象的哲学原理,但这必须以哲学原理的正确性为前提。

抽象不能脱离具体而独自存在;具体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关系必须遵循抽象的规律。把握抽象必须用具体;把握具体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关系只能用抽象。

研究哲学不能脱离研究具体问题的应用学科;某一具体的应用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它与其它学科的外在关系,应该遵守抽象的哲学原理。把握抽象的哲学原理必须依赖具体的应用学科,具体的感性现象和具体的生活体验;把握具体的应用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它与其它所有学科的外在关系只能是哲学。

哲学的有用是因为它是统一一切学问的万学之学;哲学的“无用”是因为它不直接致力于解决具体的问题。
参考资料: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341862&Key=768659683&strItem=no01&idArticle=34607&flag=1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05-11-03
哲, 即是智慧, 指「思想的研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