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如人生,都是一个人的行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01

夜跑和领队聊天,谈起当初为什么开始跑步,以及又是怎样坚持下来的,领队感慨万千。

感慨什么呢?他说自己从2010年开始,几乎每天跑,风雨无阻的坚持了八年。从最初有三百多人的QQ跑步群,到如今有八十多人的微信跑步群,近四百个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是一起跑过来的。

我没有感到奇怪,领队是一个身材很棒、腹肌可见的人,像他这个年纪的男人,标配一向是秃顶啤酒肚。没有日积月累的奔跑,持之以恒的锻炼,不可能保持这么好的身材。而从平日生活里所见的人中,真正身材好的中年人实在是寥寥无几。

年轻人就更少了,早晨只想肆无忌惮的在暖暖的被窝里多睡一点养足精力,一会儿还需挤公交、挤地铁、挤进拥挤的人群,一头扎进残酷的一天;晚上回来也早已经疲惫不堪,白天上班筋疲力尽,夜晚谁还想去运动呢?

他继续说,八年来陪了差不多近四百个人跑步,坚持得最久的不过五百天,大部分人跑过春夏跑过秋就停止了,有的人跑了一两次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作为一个常年领跑的人,总有一些跑了一阵儿决定放弃的人对他说感谢。

其实是我要感谢他们,他说。

跑步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表面上是我陪他们跑,但何尝不是他们陪我跑呢?很多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久而久之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很多东西。

呼一口气,他接着说:

没有人能真正陪着谁,每个人只会陪你走过一段路,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中只是为了给你个教训教会你一个道理,有些人出现只为陪你跑上一程,就算有人替你加油,但没有人可以替你跑,所有的路都只能自己一步一步跑下来。

我说是的,没有谁能一辈子和谁在一起,真正能一直陪着你、了解你的人唯有你自己。所以总有人说,每一个跑步的人都是孤独患者,就算见识了春的繁花似锦、接纳过夏的热情奔放、感受过秋的怦然心动、领略过冬天的寒风扬雪,跑过熙攘的人群、喧嚣的闹市,跑过街边的花园...

然而, 当繁华落幕,每个人终究一齐跑向同一条路——与自己对话。

领队想了想,认真的回答,倒也不是,每个人跑步的目的不一样,可能你是为了减脂她是为了增肥他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我则像我签名所说的:“不是天生喜欢,只是越坚持越热爱”,真的热爱跑步了,也便不觉得有何孤独,我在享受这个过程。

我明白,很多人喜欢的并不是跑步本身,而是把跑步当成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比如我。

而领队则纯粹把跑步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

02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跑道像是生命的长度,都有起点有终点,都是一个人的行程。

无论路途怎样,风景如何,有没有人参与你这一段跑程,有没有人为你大声加油喝彩,其本质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无论是五公里还是十公里,无论你是气喘吁吁还是面不改色,是被迫或是享受,这条路都得由你跑完;没有人可以代替你承受,你也没得选择,一切都要在奔跑中慢慢习惯,成为自然,构建稳步而不可撼动的步伐。

人生而孤独,你可以今天明天找人一起跑步,但没人会永远陪你跑下去。

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有句话说的:在世间我们每人都是孤独的,各自关在青铜塔里,只能打手势与同类沟通,但各有各的打法,手势的含义模糊不定。我们可怜巴巴想把自己内心的珍贵想法传达给别人,对方却没有能力接受,我们只好孤独前行, 肩并肩却不是同伴,既不能理解旁人,也不能为旁人理解。

这个状态像极了。

或许在曾经感觉未来时间期限还很长时,我们也曾选择见识新的世界,结交新的伙伴,期望有伙伴同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发现, 人真是越长大顾忌越多啊,很多人相处更像是一种试探,小心翼翼的探出手接触着,稍稍有点不对劲就缩回来,特别害怕受伤害。

于是逐渐“求稳”,退居在情绪满足的龟壳里,体现在行为上便是更愿意与自己相处,如果可以和关系稳定的旧友一起跑,那便不再结交新人;没有必要的社交需求,能避开就懒得去维系了。

有时候甚至仅有的社会关系也不再想去耗费心力, 三观虽是没有高下之分,却有你我之别,在谁都未察觉的时间长河中,早已经越走越远。

而且,“老朋友不懂新情况,新朋友不懂老脾气。” 有些情绪可以与那一段的朋友分担和分享,但是漫漫长路,只能靠自己去坚持。

也许我们都同意路旁的野花很美,但是你看到的是它即将面临凋谢,我欣赏的是它迎风起舞的样子。

03

民谣歌手李志在《梵高先生》中唱到: “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听到这里,我总是十分悲怆。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我默念这句话,而陪伴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

我是一个喜欢神游的双鱼座。奔跑的过程中,会路过树路过墙,迎来一群人,跑超一对情侣,跑过拖儿带女的年轻夫妻,跑过万家灯火的小区...有时看着来来往往穿梭而过的人群,每个人的装扮迥然不同,脸上神情各异。或行色匆匆,或一派从容,我都会细细的琢磨,他们暗藏在面具下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是谁的父亲,谁的丈夫,谁的儿子,他的成长轨迹如何,是不是妻环子绕仍有孤独的时刻;

她是谁的母亲,谁的妻子,谁的女儿,她会不会也曾对自己为他人洗手作羹汤而感到少许遗憾…

他们如此恩爱,他们肩并肩,他们就是同伴了吗?

当然,我的想法很少有答案,往往随着人群走过而消逝。

作为一个资深北漂,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北漂里最苦的,为了能在北京有一席之地,有些人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一个人看似无牵无挂,却比谁都想家,在无声的夜里编织着梦想进行曲。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我的日子也应该是孤独且无聊的,社交平淡简单,日常几乎只与同事、三俩朋友联络,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看书追剧、跑步学英语,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穿越斑马线,一个人走过漆黑的夜。

日复一日的重复,相当乏味枯燥,却也不觉晦涩难熬。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

我也是。既可以和同伴一起,独处也能自得其乐。

其实生活也好,人生也罢,都是一场跟孤独和平共处的过程罢了,一群人变成一个人的落差,两个人变成一个人的落寞,你总要去承受,没有人可以陪你走完整的一生。 能够面对孤独,才能跟自己相处,才能顽强对抗全世界。

跑八公里,能够聊好些内容,最后我的理解是,跑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成长的很大一部分是 接受,接受生离死别世事无常,接受分道扬镳恩爱不在,接受成就欣喜无人分享,接受无奈悲伤突如其来。

相识免不了人在风中,聚散不由你我,往前跑,是新的惊喜亦或旧的孤独,自有定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