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2-18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年代】盛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言律诗
原文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
  ⑴迥(jiǒng):远。
  ⑵渤澥(xiè):大海。

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不详其名。古人习惯以地名

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樟

亭:在钱塘县城外的一个观潮亭子,今已不存。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

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

声夺人,很有力量。次句,句意是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

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人感到在江潮的巨

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宠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

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三、四句写县衙门内

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五、六句“照日秋云

迥,浮天渤澥宽”,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

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

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到了第七句,“惊涛来似雪”,才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令人惊

心动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收束全篇,戛然而止。“凛生寒”呼

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读者也感到江

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这首诗层层渲染,句句紧凑,结构严密,造成逼人的气势。孟浩然的

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基调是清迥冲淡。但正如古人所说,他的诗“冲淡

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一部分作品,“精力浑

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这首

诗就是属于意境雄阔的。比起作者描绘洞庭湖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

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来,雄壮稍逊,但通篇写江潮奇景,

一意贯之,不象那首前半写湖景,后半意在干谒。因此,从全篇结构的严

整和意境的自然浑成来看,却胜于那一首。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

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

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

写潮声;实是“鹭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

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

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

“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

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古人说,一张一弛,文

武之道。其实也合作诗之道。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

波澜起伏,动人心魄。《吟谱》说孟浩然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而这

首诗以雄健壮丽为主,可以说它是壮逸中有冲淡之气。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

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

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

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

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

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

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

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

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

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他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

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

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

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

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

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

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

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

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

世。

孟浩然容像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

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

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

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

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

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

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

好。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