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沟12号冰川的综合应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1958年,中国现代冰川考察队首次发现该冰川时,称之为老虎沟20号冰川;到20世纪70年代,该冰川又被重新编号为老虎沟12号冰川。“透明梦柯”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高大、宽广,这是我国冰川学家王宗太于2001年重返老虎沟时给它取的名字。
1958年至1962年,中科院曾在该冰川末端附近设立我国第一个冰川定位观测站,专门开展关于冰川气象、冰川运动、冰川物质平衡、冰川水文等方面的监测、研究,后迫于种种原因检测终止。
1975年至1979年,在该地区开展了“以冰川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影响”为目标的考察研究;1984年至1985年又以“冰川、气候及径流变化”为目标进行短期考察。
2005年5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下,重新开始了老虎沟12号冰川的物质平衡、雪冰现代过程、冰川运动、气象等方面的观测。在2007年12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又决定,对老虎沟12号冰川恢复全面系统的冰川定位观测研究,并新命名为“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从中国冰川类型分布图来看,祁连山西段大雪山地区冰川是一条典型的极大陆性冰川,是理想的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场地。2007年成立的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主要是对大气、冰川、冻土、植被、水文等的长期综合定位观测,使其成为进行多圈层,如大气、冰川、冻土、植被等耦合研究与环境变化监测、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观测研究站。并重点在冰冻圈现代过程、大气环境过程、冰-气界面和地-气界面过程研究,开展不同海拔高度各类型植被变化与适应及其与环境要素关系研究,应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开展不同自然地带典型地段近代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与比较研究;揭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环境变化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在典型流域开展冻土、积雪水文过程的观测,构建包含冰川变化、积雪消融和冻土冻融过程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探讨寒区流域水循环机理;预测未来祁连山区气候环境变化,评估流域未来冰冻圈变化及对水资源的影响。
在50余年中,老虎沟12号冰川退缩了300余米。从1958年起进行的观测数据表明,12号冰川一直在退缩,每年7、8两月是冰川消融最快的时期,50余年的观测发现,12号冰川平均每年后退在6米以上。 开发历史
老虎沟12号冰川最高峰海拔5483米,这里也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一支登山队首先揭开了该山峰的攀登历史。
作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这里冰面景象丰富,周围景观雄浑壮阔,电影《见龙卸甲》曾在这里拍摄过外景,随着影响的不断扩大,探险旅游也随之升温。
每年的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攀登的最佳季节,而对于普通游客来说,7到8月则是最好的旅行季节,此时不但冰面温度高,而且景观也富于变化 。
开发优势
1、 人们生活中少有接触的冰川,被蒙上神秘的色彩,而规模较大的老虎沟12号冰川尤其景象丰富。加之其多样性的旅游功能,从而成为21世纪中国西部地区旅游开发亮点之一,并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凡是没有冰川的地区,都是其潜在的客源地,尤其是国外市场更为看好,客源潜力很大。
2、 老虎沟12号冰川位于兰新铁路与国道312线及敦煌机场之南100余公里之处,是肃北县城、敦煌、瓜州、玉门及嘉峪关扇形城市群的轴心。可为其服务的交通工具有飞机、火车、汽车,地理区位极好。
3、 老虎沟12号冰川之北为丝绸之路旅游线,其东有世界闻名的嘉峪关古城,西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之南为蒙古族、裕固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民俗风情园。而环绕其近周的景物又有汉唐戍喧古城堡石包城遗址、闻名的榆林石窟,大量岩画群、野马峰天池、象牙山风景以及现代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透明梦柯冰川被包围在人文景观和民俗景物之中,景物互补性强、旅游品位高、区位条件好。
4、 老虎沟谷床及冰面平均坡降为 2.6°—6.6°,沿途平缓而无任何坡折和陡坎,现今已有简易车道直达冰川前100m处,可进入性极佳。沟内岩性为寒武纪和前寒武纪的硅质灰岩、片岩、石英岩等。无地震、无融沉、无泥石流。为修建等级公路的工程施工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5、 沟内每年径流量0.477亿m3,水质好、水量充足。输电线路,可始于石包城和昌马,40余公里,10kv高压电线极易架接。石包城和昌马列程控电话,也极易拉通。
6、 肃北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小康县”、“三无县”(无毒、无赌、无黄),民风淳朴、热情、社会稳定。老虎沟12号冰川附近是牧民的夏季草场,蒙古族特有的民风,给老虎沟12号冰川的开发以良好的社会环境。
7、 肃北县将老虎沟12号冰川的旅游开发作为发展旅游业的突破口,非常重视,并将为国内外融资团体和个人提供各方面政策优惠和大力支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