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文学常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3-10
十种我们不应该犯的文学错误
一、 内容繁杂,有失文学性 .文学社团的报刊,是刊登学生文学作品的,以发表学生的文章为主要内容。 但有个别 单位却把文学社刊办成了校刊,大到校长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计划部署,小到短期活动的安排,教师生活、学生生活无所不有,政教总务、教学科研无所不谈。文学社刊与校刊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文学性,一个是综合性。把文学社刊办成四不象、大杂烩,貌似很全面,实则风马牛。二、 形式空泛,有失严肃性近年来,文学社刊不仅在内容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形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有的刊物越来越大,质量不高,却在追求花里胡哨上下了不少工夫。文章插图,生动活泼,本是好事,但有些刊物的插图,与文章内容根本不沾边,为追求活泼而活泼,为追求美观而美观,给人以云里雾里的感觉,实在有失文学刊物的严肃性。学生看后,影响如何?三、 语言浮躁,有失纯洁性文学作品的语言,有其独自的风格和特征。但有些社会上流行的不良语言,直接腐蚀了学生作品的纯洁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媚俗的语言。吸收民众语言的精华,追求语言的生动活泼,对摆脱有极大的好处。但随着社会的开放,社会上流行的很多蹩脚的“港台腔”和令人莫名其妙的网络语言,时不时地在学生作品中出现。“哇噻”、“妈咪”、“爹的”、“酷”、“美媚”、“酱紫”、“打铁”、“菜鸟”、“恐龙”、“286”等,读起来拗口,听起来费劲。语言的媚俗,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倒退。它对学生的不良侵蚀,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警惕。二是洋化的语言。在我们看到的外文中,从没有见到一段英文中插上几个汉语词汇、一篇法文中出现几个中文句子的现象,但在我们的学生作品作文中,却时常看到汉语中乱插英语、乱用译音的情况。洋化的语言,实际上是有些国人崇洋媚外心态的反映,千万不能让这种怪胎成长。每一个公民,都有捍卫自己民族尊严的义务。三是乱套的语言。由于受新闻媒体特别是有些不良电视广告的影响,学生作品中时常出现乱用谐音的现象。乱套的语言,实际上是社会上有些人追名逐利心态的反映。反映到学生作文中,就破坏了好的语言传统。表面上看,类似幽默,实则滑天下之大稽。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这是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