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怂的诸侯,为了逃亡抛弃妻子,留下一句话让人笑掉大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9

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驾崩,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宦官当权,朝廷昏庸,百姓民不聊生。于是少帝刘辩登基之后,大将军何进,听取了袁绍的建议,召董卓入京,想震慑何太后,让其同意诛尽宦官之事。结果董卓入京之前,何进被诛;董卓入京之后,少帝刘辩被废,汉献帝刘协,成为了新的傀儡,朝廷大权则完全由董卓把持。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董卓不仅是一个权臣,他还迫害忠良,危害百姓,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毒瘤。

当然,董卓的暴行,总有人无法忍受,于是根据汉末三国历史,改编的《三国演义》中,有了十八路诸侯聚义,讨伐董卓之事。对于演义中的这段故事,可能很多人印象最深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有人印象最深的是,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有些人印象最深的,则是如今早已红遍网络的,那句雷人语录——“ 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因为这句话,潘凤成为了如今的“网红”,几乎无人不知,令人笑掉大牙!

说出这雷人语录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十八路诸侯中的冀州刺史韩馥。虽然他派出的潘凤,刚刚出阵,就直接被华雄斩杀,可谓迅速打脸。但是,当时十八路诸侯,因为华雄打败孙坚一事,个个恐慌不已,拿不出什么章程,他却敢于举荐自己的麾下,前去迎敌,好像也体现了,他自信而且有担当的一面。

可是,如果我们接下往下阅读,却会发现,这仅是一个误解而已——韩馥并不是什么有担当、有魄力、有自信的诸侯,他反而是当时最胆小、最怯懦的诸侯。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小说第七回中,袁绍屯兵河内,没有足够的粮草,韩馥派人资助他,结果袁绍的谋士逢纪却把韩馥当成了待宰的肥羊,劝袁绍攻占冀州。

而袁绍最终拿下冀州,可谓兵不血刃,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袁绍去公孙瓒去信,约公孙瓒共取冀州,实际上却认定了,韩馥不敢面对公孙瓒的大军,会主动让贤给自己。事实也果然如他们所料,韩馥听闻了公孙瓒兴兵的消息之后,非常恐慌,于是听从了手下谋士荀谌和辛评的建议,请袁绍入主冀州,就算长史耿武劝阻,他也坚持这样做。

也就是说,韩馥拥有富庶的冀州,却在听闻公孙瓒想要攻打自己的时候,立马让冀州让给了袁绍,其胆小程度可见一斑。然而,这还不是他最胆小的时候,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小说原文写道: “绍入冀州,以馥为奋威将军,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馥懊悔无及,遂弃家小,匹马往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也就是说,他执意请袁绍入主冀州之后,很快便被完全架空,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了袁绍的狼子野心。

可是他并没有积极反抗,或者谋划什么么,反而匆匆逃亡,离开了冀州,甚至不惜像刘备一样,选择抛妻弃子,匹马逃生。胆小到这个程度的诸侯,莫说汉末三国,就算华夏五千年历史,一共又有几人呢?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小说中韩馥的形象,甚至还是被罗贯中美化过的结果,在真实历史上,他投奔张邈之后,袁绍派使者与张邈议事,仅是耳语了几句,他便以为袁绍让张邈除掉他,吓得跑进厕所自杀了。

通篇分析之后,谁又能将,十八路诸侯聚义之时,那个看似霸气无双,而且用一句话,缔造了一个“网红”的诸侯,与这个胆小怯懦之人,联系到一起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