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全息现象的自然界中的论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植物的全息现象,在大自然中,已从形态、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多方面找到了论证的实例。如:植物体上的每片叶子往往是整个植株的缩影。叶片顶端对应着植株上部,而叶柄一端对应着植株的基部。让我们看看棕榈树的叶子,有着长长的叶柄和蒲扇般的叶面,把它竖起来一看多么像一棵整株的棕榈树形啊!又如,菱叶海桐叶是聚生在枝顶端的,它的叶子也是上大下小,呈倒卵形;甘青虎耳草全株下部叶多且大,叶为卵形。再如,悬铃木叶片一般深裂为三,而它的分枝也是三个主要分叉。叶脉分布形式与植株分枝形式也全息相关。如芦苇、小麦等平行叶脉的植物,它们都是从茎的基部或下部分枝,主茎基本无分枝;相反,叶脉为网状脉的植物,它们的分枝也多呈网状。在植物的生化组成上,也有明显的全息现象。例如,高粱一片叶子的氰酸分布形式与整个植株的分布形式相同。在整个植株上,上部的叶含氰酸较多,下部的叶含氰酸较少;在一张叶上,也是上部含量较多,下部含量较少。人们把这种叶的形状反映了植株体的全部的现象叫作叶的全息律。
更有趣的是,同一株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它的叶片形状,也正好反映出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植株的外形。如青菜,从苗期到抽苔、开花结实期,它的植株外形有明显的变化,从莲座形变成宝塔形,而青菜各个时期的叶片,也逐渐由倒卵形变为心脏形。柳树也是如此。第一年割去枝条,次年在基底新生枝上的叶是狭倒披针形的,因这时叶是在全株的上部;而成年的柳树,叶则为披针形。
不仅如此,当许多植物工作者把植物的器官组织进行离体培养时,也发现了植物的全息现象。比如将百合的鳞片消毒后进行离体培养,鳞片基部较易诱导产生小鳞茎,即使把鳞片从上到下切成几段,同样发现小鳞茎的发生都是在每个切段基部首先产生,且每段鳞片上诱导产生小鳞茎的数量,也呈现由下至上递增的规律,这种诱导产生小鳞茎的特性与整株生芽的特性相一致,呈全息对应的关系。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以大蒜的蒜瓣及甜叶菊、花叶芋和彩叶草等多种植物叶片为材料,进行同样的试验,都能观察到这种全息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