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不停和别人讲道理会使对方产生负面情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4
您好,我是一名心理领域创造者,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从这问题上看得出来题主是从好意出发,真心想要帮到对方,但是却引发了对方的反感,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是 自恋 (不是贬义词)的。

我们希望按照自己方式去做事,我们希望自己的想法、判断是正确的、我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不管比自己层次低还是比自己层次高的人给我们讲道理,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自身遭到质疑、攻击等。

不管道理对不对,我们其实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这是我们的天性。

特别是去听那些看起来不如我们的人讲道理,我们肯定会更加抗拒,即便这个道理非常正确、与我们当下非常契合,我们宁愿做错事,不进步,也不愿意去采纳。

一旦采纳就意味着我们要接受一个不如自己的人指导,我们会很受挫。

往好里想的话,对方其实已经接受您的观点了,只不过不愿意放下面子去承认罢了。

题主可能听到或看到一些对方的言行举止,便结合自己的经验指导对方。

然而,题主可能并不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说出的道理往往很空泛,不一定准确。

比如,很多家长觉得现在的孩子有吃有喝有穿,为什么还不知足呢?为什么还不好好学习呢?

随后家长便对孩子强调一番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这样做往往没有什么意义,孩子并不会因为听到这些道理就好好学习。

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可能在学校里遭遇霸陵,有很多苦衷,因此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绝不是单单讲道理就可以的。

题主应该多去听听对方为什么这么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一旦了解详细的情况后,题主可以更加了解对方,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思考,从而提出更有效的建议。

题主的问题中提到了不停的讲道理,我猜想题主肯定希望只要讲地的足够多,对方一定会多少吸收点,多讲点肯定比少讲点强。

这个想法初衷很好,但是越这么说,对方会越抵触您说的话。

即便有朝一日,对方看似采纳了您的意见,似乎按照题主的道理来做事,对方也不会感激您,也不认为是您帮助了他。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题主,也欢迎其他答主在评论区讨论。

谢谢你的邀请。当你给别人讲道理的时候,你和对方就不是站在一个水平线上了,就有一个居高临下的感觉。这自然会让别人很不舒服。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是感情动物,一大堆道理比不上你的一句贴心的问候。

如果你给别人讲道理,代表你比别人知道的多,这样就弱化了别人的能力,让别人的自尊心受到挑战,一次两次出于礼貌,也许别人会包容你,可是时间长了别人就会感觉不爽。

夫妻之间讲道理,不如一个微笑来得有效,父母越给孩子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

总之一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

超值教育;心理专家:为什么你越讲道理别人越反抗

有这样一则故事: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反映了4个问题:

★ 以自我为中心;

★ 没有注意方式、方法;

★ 没能注意“度”的把握;

★ 没有换位思考。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多次的重复对一件事进行批评,使孩子的内心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说的次数多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一定不能超过度,对孩子要“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尽量避免重复批评。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要知道,抓住你的听众,关键在开始的三分钟。

那么,面对对方犯错时,该如何引导呢?

原则一:批评之后要鼓励

原则二:不要捕风捉影去批评

原则三:学会运用幽默式批评

语言学家拉克夫曾说过三个说话的原则:

说话不要咄咄逼人让别人也有说话的机会让人觉得友善

任何沟通,特别是旨在诱发别人态度改变的说服和引导,都必须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犯下面的错误:

第一,在不停讲道理的过程中,你没有肯定过对方,甚至否定对方,没有任何人愿意接受被否定,会严重打击积极性和自尊心,自然就会有负面情绪

第二,你讲道理的过程是重塑自己影响的过程,在不考虑对方接受情况下,往往会拉大彼此之间的距离,形成新的对立,对立面会产生新的负面对抗。

第三,你讲的都是教科书的道理,很多都是大家听了成千上万遍的内容,早已经听烦了,关键是你本人没有做到,那么就会形成讲空话不实际的情况。

说到本质,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总是喜欢用指导和审视的态度来对待,平视产生亲和感,俯视会产生情绪的倾斜。

因为人更需要对情绪的反应,比如你理解了他此刻的心情,他觉得终于找到知己。讲道理同时也在颠覆他以往的认知,但是人又有避免不一致行为,讲道理意味着他之前的认知错误,人本性反感这种被否定的行为

讲道理让对方产生抗拒一般有几种可能:1、你的认知和对方不同频,对方不接受你的逻辑和解释,过多的分享自己的道理会让人厌烦。2、你讲的道理和对方需要解决的问题无关,而你滔滔不绝,对方会失去耐心和礼貌。3、对方根本不在乎事情如何解决,而在乎你对他的态度,但你只关注事情和道理,让人感觉被忽视,所以会有失落后的抗拒情绪!所以,要了解对方的需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因为沟通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对,而是取得让对方接受并作出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喋喋不休地和对方讲道理,类似于“好为人师”的人会让人很反感这一现象。以前在其他平台做过解释,现在复述一下大约可以从三个角度是可做出解释的:

一、从认知角度来说,心智里面没有改变的欲望,外界的影响是不起作用的。

二、从学习迁移角度来说,没有“准备区”,就不能跳起来摘桃子,学习与改变就难以有效果。

三、但是我更愿意从心理欲望角度来解释这种“好为人师‘的现象。我们内心都会或多或少地希望自己成为重要的人,最少是被别人觉得有价值、可交往的人。

这种欲望实际上是想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即控制欲。

理智告诉我们,直接要求对方对我们重视是不合适的。我们会主动思考哪些东西对别人来说是最好的,这样会自主地将我们的“帮助性建议”强加于对方身上,于是,成为有用之人的欲望变成控制别人的欲望由此启动。

通常来说,有经验的人会主动给经验少的人提供建议,身份高的人(家长或长辈,有教师经历的人)会给身份低的人提供指导,即便是这些人对某些方面不擅长,比如对服饰穿戴、发型、甚至如何交异性朋友。

遇到过没有孩子的人指导做父母的人如何培养良好性格的孩子,心理咨询领域常见的令人苦笑不得事就是关于两性关系的培训师竟然没有谈过恋爱……

不停地和其他人讲道理,类似于“好为人师”,讲“道理”的人内心是有一种控制欲的,即便是动机有时候确实是非常单纯,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错在哪里。

那些孩子处在叛逆期的家长更应该小心使用自己的“帮助性建议”,特别是在自己都不懂的领域。

当然,我上面的这些说辞,也有“好为人师”的成分。

1、忠言逆耳。

2、你讲的时候可考虑过自己是否拥有对方所没有的优势。

3、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PS、请保持口气清新和说话距离。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欢迎补充啊。

你好,我是张滴滴,一名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一起用心理学美好生活。

首先邀请你,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考虑一下:如果别人不停地跟你讲道理,你会产生负面情绪吗?

是怎样的情况,让你会不停地跟别人讲道理呢?是想要说服和控制对方思维和行为的时候对吗?

一个人感受到对方正在企图控制自己,负面情绪就会是第一反应。

另外,再讲一下什么是道理,你的道理,是你心中的行为标准和思维路线对吗?它绝对正确且一定产生好的效应吗?你可以为对方接受了这个建议的后果真正负责吗?

我想分析到这里,我们应该能明白,为什么不停地有人跟我们讲道理,我们就会开始反感了吧。

接下来,再来说一下沟通中的重点部份,其实不是谈话内容中间所蕴含的所谓“道理”,而是创造良好谈话氛围的“共情能力”。

你希望对方能跟你讲出自己心中所想,期待能为他的情绪起到良性的调节,共情力才是关键。感受对方的情绪,接纳对方的情绪,安抚对方的情绪。

我们不是用听完大道理过好这一生的,我们是通过爱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接纳的人来感受爱的。

你好!

萧伯纳说过,人们是永远无法被教会的,学习是自主的活动过程,学习来源于实践。

你希望他理解你所讲述的道理,首先你要站在他的位置上思考,以他能理解的方式去表达。每个人的觉悟有高有低,你只顾自己讲,讲的对方听不懂或听不进去,是会让人心生反感,事倍功半。

您试想一下,有些人对你讲述某些道理,你可能一时也无法理解。突然有一天,经历了某件事,恍然大悟。

有些人觉悟高,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些人则对所谓的大道理不屑一顾,因人而异。

你想对方能听进去你所说的道理,有两个建议。

1,能走进对方的内心,和对方成为很好的朋友,很多时候我们跟朋友沟通胜过父母。

2,需要他自己有读书的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对方没经历过的,是不会轻易明白的。唯有自己经历过,方能自知。

你的道理是对,表达方式对方不一定喜欢,要用对方法哦。当然,要是恋爱中千万不能给女方讲大道理哈[可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