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与传播》—人类历史的传播学解读|(6/8篇简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在完成上周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人的延申》写作之后,我继续展开了对专业相关书籍的阅读。曾经在同学的提交中看到了这样一个名字《帝国与传播》,当时便吸引了我。于是在这次的作业中我便选择阅读并提炼出自己的感受。

      哈罗德·伊尼斯( Harold Adams Innis)1894年11月5日出生于美国 奥特维尔。他是著名的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在加拿大的学术界非常有话语权。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麦克卢汉,另一位传播学的核心人物。

                  哈罗德·伊尼斯

      需要说明的是,作者伊尼斯可谓大有来头,在阅读本书的作者序等部分可见他对传播学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其忠实拥趸兼弟子麦克卢汉的取得的成就与分量以及他本人所开创的传播学新的研究分析角度与方法。

      这本书一共涵盖七个章节,我依照本书相关的其他读书笔记和个人见解,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本书绪论,我认为这是较为重要的部分,作者在此引入了对于人类历史文明中具有影响力的文明形态与帝国新的分析视角,即从传播媒介的层面进行分析,这是本书的开头,也具有着导入全文与宏观角度提纲的作用;2、第二部分,代表性帝国,即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帝国,该部分核心论述新兴媒介的产生对帝国文明带来的重大影响,突出媒介的重要作用,“一个成功的帝国必须充分认识到空间问题和时间问题,应当不断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3、第三部分,具体媒介对帝国产生的正反面影响,即羊皮纸与纸张、纸张与印刷机。

      虽然还没有实现全书通读,但这本书视角的新颖和分析的独到给予了我不小的启发。我将重点通过绪论这一部分结合我已经阅读的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伊尼斯说到:“在政治的组织与实施中,传播占有关键的一席”。这是奠定全书基调的语句,也正是传播在帝国的发展与更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本书及其所包含的分析内容才得以成立。

      在绪论中伊尼斯举出了一个案例:大西洋水道作用条件下沿岸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和需求呈现异化,各国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政治领域方面的革命,“这一切说明,大宗原材料的大规模组织生产,都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契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的,但其方向一转,开始转而分析解决上述问题时使用的“某些工具”。“20世纪英帝国性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纸浆业和造纸业的结果,是其对公共舆论影响的结果”,是的,各领域产生的革命与影响扩散,与传播活动密不可分,这里直接点明了在这一活动中扮演媒介与承担介质的关键:纸张与造纸业。正是借助这一媒介才能实现信息传播与扩散,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各领域的革命得以进行。这一案例的影响传导路径具有典型性,其后伊尼斯指出:“首先是粘土和莎草纸为主的媒介阶段,其次是羊皮纸为主的阶段,再其次是以纸为主的阶段。辽阔领土的治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效的传播”。其后章节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时间阶段的不同帝国虽传播媒介存在不同,但都一样不可或缺。

      接下来,伊尼斯指出:“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反应媒介对文明的重要意义”。基于上部分确定下媒介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倚重时间的媒介如羊皮纸、石头黏土,适合建筑雕塑等长久存留;倚重空间的媒介如纸张等虽耐久性相对逊色,但适合广袤地区的治理和交易。与之对应的,偏重空间媒介的帝国通常具有较大的扩张度与广阔的疆域;偏重时间媒介的帝国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质与较长的持续时间。例如其后章节中提及的罗马帝国,在罗马人征服埃及后莎草纸供应不绝,为其形成一个庞大集权帝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而羊皮纸则让基督教相对于其他宗教更具优势(羊皮纸具有保存周期较长的特点)。媒介的材质等各方面的区别造成了媒介从:易传播扩散度、保存周期等方面的区别,从而形成了本段开头所说的“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伊尼斯在此区分基础上对应其后出现的各个帝国,分门别类并溯根求源地分析出不同媒介下产生的不同传播对帝国发展的影响。这对帝国的最本质特性:中央集权、自上而下明确分级的辽阔专制帝国或宗教色彩浓厚、精神层面着重的帝国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虽具有不同色彩,但每一个帝国得以在人类历史上书写下厚重的笔记,其必然就值得分析。

      正如伊尼斯所言:“我们考虑大规模的政治组织,比如帝国,必须立足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此处本应作一个小的知识迁移,但我对媒介偏向论还没透彻理解,后续再精进)一个成功的帝国必须充分认识到时间与空间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媒介的选取分析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时空平衡中实现长久稳定的延续,这个结论我认为适用于绝大部分政权。

      更进一步,伊尼斯揭示了新兴媒介的产生对帝国与政权产生的巨大影响。正如本书的章节设置,从埃及到巴比伦王国到希腊到罗马帝国……相对应的埃及的石头凿刀到巴比伦的苇管笔和泥板;从希腊的口头传播到罗马帝国的莎草纸……媒介的发展演变所产生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以书中内容为案例,古希腊偏重语言表达的口头传播,以苏格拉底为代表人物的哲人们通过口头和语言的传达实现了生动的内容传播,这是高度具象化的,也因如此古希腊文明才能“抵御东方文明的倾向”,以共同体式的城邦模式存在。但在改革中逐渐推行的文字媒介逐步加深了城邦之间的鸿沟,使得具有共性特征并建立在语言传播媒介上的政治文明逐步瓦解,为罗马帝国的吞并提供了准备。呼应前文,文字与其主要承担媒介纸张的推行使得罗马帝国吞并希腊,并以自上而下体系化的集权政治体制和统一的国家形态取代了曾经希腊的分散城邦。我想,这便是新媒介与相应传播形态诞生所产生巨大影响的典型例证。

      迁移麦克卢汉的理论,媒介的延申即新的媒介的引入,不同媒介间的“异体受精”与融合发展可见:帝国的更迭虽表面上看是政权的覆灭与诞生,但透过其下从传播角度出发我们都能看到新兴媒介的线性发展,新旧融合平衡后实现的传播效果为即将来临的新的帝国形态做铺垫。需要说明的是,伊尼斯在论述时平衡看待新媒介引入下所产生的融合与冲突:这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媒介的偏向,或是时间偏向或是空间偏向都造就不同性质特点的帝国,在融合之下也有案例体现:即拜占庭帝国。

      需要注意的是,伊尼斯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出媒介对帝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甚至上升至“决定作用”,概括为一句话即“一种新媒介的长出,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我认为这样的结论有些武断,媒介与传播作为上层建筑的存在,不能够替代生产力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形成根本力量,但媒介在加速、推动、促进社会进程方面的作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伊尼斯全书通过历史记述的方式描述帝国文明的兴衰。正如麦克卢汉所言:“伊尼斯,在历史和经验的背景中根据新的信息时代精神去寻求模式”,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伊尼斯也做到了深入隐蔽的历史情境,从内部探查文化,了解其运行机制。虽然会出现相悖的情况,但这却恰恰佐证了伊尼斯同时具体提供了一个环境的许多侧面。这本书的意义是重大的,正如序言所说:若伊尼斯依旧停步于经济领域的研究,那他也只会是一个二流经济学家,但他从传播学和媒介角度剖析人类历史,这便成就了他日后的重要地位。本书对媒介与传播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论述,并且将之放置于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以传播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具有代表性的文明与帝国是如何此消彼长的:他不仅为传播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更拓宽了传播学应用与分析的边界;同时,还进一度丰富化了对人类历史的解读。这些,我认为都是具有十足的启示意义的。我也将继续精进阅读,同时不忘其他的专业书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