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6
google/search?hl=zh-TW&q=%E7%B6%93%E6%BF%9F%E7%99%BC%E5%B1%95%E5%B0%8D%E7%92%B0%E5%A2%83%E7%94%9F%E6%85%8B%E7%9A%84%E5%BD%B1%E9%9F%BF&btnG=%E6%90%9C%E5%B0%8B&meta=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生态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如不采取综合而有效的控制措施,污染负荷将突破生态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生态与环境问题随时会恶性爆发,并可能出现难以逆转的生态与环境灾难,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大障碍,甚至严重影响全球环境并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带着深深的忧虑,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孙鸿烈。   记者:我国生态与环境的现状如何?   孙鸿烈:由于我国自然生态与环境的先天脆弱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之人口过度增长、发展模式和某些政策不当,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致使我国的生态与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生态与环境问题,在我国短期内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   20世纪80年代,我国把环保作为基本国策,90年代初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但由于没有根本改变不恰当的发展模式,生态与环境科技相对落后,加上历史欠账太多,生态与环境的总体状况并未根本改变,目前仍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发展态势。   记者: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出现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孙鸿烈:首先,生态退化的日益加剧,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我国各类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如湿地萎缩、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   我国的环境污染已经形成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态势。在区域和流域范围,出现各种污染相互作用的状况,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据估计,每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8%。   环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在严重的空气污染使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恶性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土壤污染威胁食品安全等方面。   全球变化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生态与环境的恶化,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记者: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发展对环境有何影响?   孙鸿烈:我国人口众多,随着人口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大幅度地增长,对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使污染排放日益扩大。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未摆脱依赖大量物质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年增长率必须达到7.2%,如果按现有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水平,再考虑到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将是现在的4—5倍。因此,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改变现行发展模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真正协调起来。   记者: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农村经济也有很大发展,这对生态与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孙鸿烈: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如不节约用水,将大大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城镇污水排放也将大量增加,将给城市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控制增加难度。   农村的发展也将使农村环境面临新的威胁。农业化学品投入的增加进一步加剧水体、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
城市的发展有可能使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农村,将使农村面临新一轮环境污染。   记者:加入WTO使我国进一步投身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那么经济全球化对于生态和环境意味着什么?   孙鸿烈:加入WTO虽然可以使我国实施“比较优势”战略,但也会给生态和环境带来严峻挑战。我国很可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不仅成为污染的转移地,而且会进一步增加自身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排放。   现在,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不少产品的出口面临困难。这将直接导致我国出口竞争力下降甚至失去市场份额。   但庆幸的是,我国已进入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五个统筹”为原则的新发展时期,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实施力度,将有利于把环保更好地整合到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来,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记者:科技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孙鸿烈: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为缓解资源短缺、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提高生活水平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科技正在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的驱动力。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是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和国际公约的基础。利用环境友好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双赢,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强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今后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将更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记者:当前全球生态与环境科学技术研究呈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孙鸿烈:生态与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受到了整体观、系统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刻影响,可持续发展观更成为当代生态与环境科技研究的基本思想。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生态与环境科技研究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全球环境公约与大型国际研究计划的制定推动了生态与环境科技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依靠对污染的末端治理是得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生态与环境科技正在从注重末端治理走向全过程控制,为污染综合防治和推行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撑。另外,生态与环境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社会需求导向明显。这项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依赖网络化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的积累和分析,也是当前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记者: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科技体系情况怎样?   孙鸿烈: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生态与环境科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我国具有独特的生态和环境条件,可以发展出很有特色的生态与环境科技体系。但过去20年来,我国生态与环境科研基本处于被动跟踪状态,缺乏系统的、基于国情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科研的发展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对新的环境问题缺少应对理论和技术储备,生态与环境科研不能有效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环节,使生态与环境保护战略缺少强有力的科学指导,对环境与发展的决策支撑力度明显不足。这与我国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不相适应,与大国地位极不相符。   记者:我国生态与环境科技体系同国际上的差距和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   孙鸿烈:首先,我国生态与环境科技原创性基础研究欠缺,手段相对落后,同我国面临的复杂环境问题相比,科研水平还不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其次,缺少大跨度学科交叉的系统综合研究和全球视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性、流域性和系统性的环境问题。第三,长期、连续、动态的基础数据积累不够,尽管我国在生态与环境监测方面已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尚未形成健全和完整的生态与环境数据观测网络,因而使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缺少长期、系统、可靠的数据体系支持。第四,我国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成和环保成套设备,在全球化条件下难以同国外企业竞争。最后,对国家决策的科技支撑薄弱也是不足的表现之一。   记者: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我国生态与环境科技的发展战略的情况吗?   孙鸿烈:我国生态与环境科技的发展战略思路应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指导,以全球变化为背景,以解决我国生态与环境中的重大问题和改善生态与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以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以区域和系统的综合防治为重点,通过自主创新与综合集成研究,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并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与环境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2010年,我国生态与环境科学技术战略目标应是在GDP翻一番的情况下,为遏制生态和环境质量继续恶化提供科技支撑。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应是在GDP翻两番的情况下,形成保障生态与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的科技能力,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参考: yahoo!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