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985/211毕业的大学生,未来出路在哪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剑未配妥,出门已是江湖”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有820万人,大多非985/211的学生因毕业找不到工作,或认为自己找工作不占优势的同学,有238万人选择考研。

在迈出象牙塔那一刻,头上的阳光变为生活的利刃,现实扑面而来,我们终要学会面对人间残酷。

一.找不到工作的普通毕业生

小海是2018级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到当地报社找工作,实习三个月间,周周加班,晚上熬夜剪片子到三四点,在无数个奋斗的黑夜里透支着青春。社长拍着他的肩膀:“小海啊,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放心吧,该你的实习工资一分都不会少。”

听到社长这句话小海忐忑不安的心像打了一针镇静剂,也许转正有望,在这820万毕业生激烈竞争中,他能找到工作当真是幸运之至。

三天后,现实却给了他当头棒喝,报社录用的那个和他一起实习的西南大学的毕业生。

小海知道这个消息时,身体一瞬间从头凉到脚,动也不敢动,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西南大学毕业的小刚,平时朝九晚五按时上班,一加班就很累,一剪片就推脱的人会被留下来。自己尽心尽力把每件事都做好,却被告知实习期结束,请另谋高就。

他委婉的向社长请教原因,社长也委婉的回答了他:普通二本大学的人,大学的师资水平,自身学到的知识多少自己心里清楚,新闻专业一方面比不上文学专业文笔好,另一方面又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电脑水平高,两边都不专业,自身价值不高。

古人说,英雄不论出处,今人说,英雄必论出处。

什么是无力?就是你用尽全身力气去争取一份认可时,别人只看了一眼你的学历,就把你远远丢弃。

二.工作两年后想考研的毕业生

我认识一个师兄,大二开始创业,毕业到现在已经有四年创业经历,三家文化公司的他,却在某一天突然告诉我他要考研。

我知道师兄家境很不好,从小就因贫穷遭受了很多歧视,那时候还没有校园暴力的概念,师兄的成绩在同学的打压和老师的忽视下日渐下滑,之后一直位于全班倒数第一。

高三的时候,他看到奶奶迈着瞒珊的步伐去外面捡瓶子支撑他读书,一瞬间心酸得盈满苦涩, 也就是在那一刻,他清楚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重量。 师兄拿起被他抛弃了很久的英语,背单词,学语法,认真听课。虽然老师讲的英语像在对他念天书,他也不气馁,就拿起最基础的音标自学。

看他那么努力,我以为他会上很多小说里的人考上大学,逆袭成学霸,独立创业,走上人生巅峰。

可现实哪能尽如人意?高考英语41分,还是在两次睡着之后,半梦半醒猜的。

最终他带着2000块钱来到这个普通二本,从此没接受过家里的一分钱,大一接受各种兼职,大二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恰逢校庆60周年,师兄做了大批工艺品,成立了现在这个工作室.慢慢的,也有大公司找上门,想联合他手里的资源,将市场打入学校,开发大学生资源.

现在,他手下已经有两家公司,联合一家全国性的企业,每天忙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现在却突然间想考研?

师兄苦涩一笑,四年创业,他遇到过太多的坎坷,找过太多的合作伙伴,大多数公司的经理看到他的学历就把合同放一边,或者是下次再谈,那种感觉难受又心塞。

少年时意气风发,凭着一腔热血想闯出天下,在现实中跌跌撞撞,相信不遇南墙不回头, 进入社会后,拿着二本院校的找出路时,他发现自己可能再也买不起入场券了。

师兄说,自己努力的天花板,都不过那是那些高学历的起点。

小时候受贫困歧视,长大后努力赚钱,当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贫困的自卑时,进入社会后却还会因为学历被歧视。 社会有条自己的鄙视链。

他说:考研是我目前唯一且最好的出路。我知道在底层的滋味。

什么是低层?底层就站在你天空下,累到极致也不敢倒下,因为你身后空无一人。

三.双非同学,为什么要通过考研上名校?

1.避免沦为平庸。

《静进》中有一段话: “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

世界的人被二八分,好多想成为二的人,原本有信心、斗志心,却困顿于环境的松散,自身的慵懒,最终成为八。

进入名校,它可以使你在潜移默化中精进。一步一步朝着既定目标前行,多年以后你会回头发现,原来自己已走了好远,也许你不是名校同学中最优秀的那一个,但你一定不是当年那个迷茫困顿的自己。

2.更高的薪酬待遇。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社会对双非学生就业有那么多的恶意?”

下面有个答主说了他自己毕业找工作遇到的情况。

a公司管培生只要985,月薪1万起。

b公司管培生211的5000起,985的8000起,双非的普通岗位3000起。

学历是个敲门砖,分金砖、银砖和石砖。

你不得不承认,阶级的分层让局限在阶级固化内的人很难打破限制,马太效应越来越显现的现在,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在未来暂不可逆。 “读书无用”论早已过去,知识付费的今天,高学历就是那张决定了你坐什么交通工具的车票,看到什么人生风景的门票。

3.看见世界更多风景,博闻强识

作家刘同在高中时,学习成绩常年排倒数第二,他在《向着光亮那方》里说过让自己改变的瞬间。

刘同高三时去湖南师范大学考中传的播音主持系,落选后在整个大学城逛。当刘同看到那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结伴成群,一起弹吉他、唱歌、表演话剧、喝酒看电影,在他眼里大学就像幸福自在的天堂。

可能现在的你进了大学发现,每天除了上课,躺寝室,刷抖音,大学根本没有那么美好时, 这世界,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刘同从师大回去后,眼前似乎打开了一扇门,通往一条从未见过的路,他强烈地想尝试一种新的生活,认识更多有趣的人。

从某种程度上说,普通大学限定了我们的环境,但它也给了我们一次突破自我,发挥潜力的机会。

为什么要通过考研上名校? 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没有名校光环的你,起点已经比别人低很多,所拥有的资源也少很多,后天唯一的出路,真的还是只能靠知识。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只要你不停下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