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释义:(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1、出处:清朝刘开《孟涂文集》。

2、原文: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3、原文释义:(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

(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

《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刘开生平以教书为业。授课之余,潜心散文创作与文论研究,主张“以汉人之气体,运八家之成法,本之以六经,参之以周末诸子”,“然后变而出之,用之于一家之言”。

(《与阮云台宫保论文书》)他还提出:“夫文之本出于道,道不明,则言之无物;文之成视乎辞,辞不达,则行之不远。”(《复陈编修书》)刘开的这些主张和见解,进一步阐发了方苞、刘大櫆、姚鼐诸前辈的文论,对当时的散文创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刘开虽尊崇桐城家学,但不“拘于绳尺”,而能“取精汰粗,化腐为奇”,“集众家之美”,“而得其天然”。他的散文明白晓畅,动宕恣肆,才气俊逸。其诗文多反映贫民疾苦,暴露官场黑暗,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9

意思是:(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出自清代刘开的《问说》: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问说,即为关于求学应当勤问的论说。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君子之学必好问”,叙述了“问”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介绍

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人,散文家。刘开出生数月丧父,母吴氏日耕夜织,尽心抚育。少时牧牛常依塾窗外,傍听塾师讲课,天长日久,习以为常,塾师颇为爱怜,留馆就读。

刘开如饥似渴,遍读诗文。十四岁,以文章拜会姚鼐,姚鼐看后很高兴,遂收为弟子,授以诗文之法。刘开融会贯通,尽得师传,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并称“姚门四大弟子”。道光元年(1821),受聘赴亳州修志,患暴疾而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27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第3个回答  2019-10-22
比自己贤能的人,应该向他请教,解开自己的疑问,这就是跟从有道的人能够端正自己啊。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舍问,其奚决焉?怎么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代词,“他们”,贤于己者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代词,“他们”,不如己者问焉以资切磋代词,“他们”,等于己者
中心论点:阐明“问”的重要作用
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要向各种人学习。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大概就是这了吧我语文不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