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回顾“香港楼市”崩盘始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5
香港楼市的惊心动魄之旅:历史的教训与未来启示

曾几何时,香港楼市的泡沫破裂让人心有余悸,房价的陡降犹如一场经济风暴。今天,当我们看到中国楼市的繁荣,不禁回想起那昔日的动荡,那篇文章——作者yevon_ou在水库论坛的深度剖析,为我们揭示了郁金香泡沫与香港楼市泡沫的微妙关联。他指出,郁金香故事背后的宗教色彩与香港楼市的现实状况有着显著区别,70%的跌幅并非无迹可寻。


香港楼市的起飞始于1960年,年均增长率稳定在约10%,1991年至1997年间,尤其在1995年,房价涨幅显著,市场波动开始显现。那时,太古、嘉道理家族和华人大亨的资产抛售,以及“红筹”接盘,形成了市场的狂热。人们普遍认为,大陆的资金会接棒,炒房热浪席卷而来。然而,1997年临近,特别是新社区和所谓“伪豪宅”价格骤降,KFS降价和“学区房”也受到重创,楼市经历了三波下跌,分别是CEO盘、暴涨后的调整和市场真实下跌。


1995年至2001年的四年阴跌,房价持续下跌,房东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焦虑。然而,即便在最坏的情况下,房东也不轻易降价,最长可能的下跌持续时间约2年。市场在经历低谷后,经过6年的下跌和6年的回升,房价勉强回到起点。此时,"既得利益集团"的态度转变,负资产的出现揭示了市场的泡沫与过度投机。政府干预救市,但教训在于,市场走势的误判和政府干预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董伯伯的“八万五”政策未能平息楼价下跌的焦虑,反而加剧了分歧。政府坚守立场,拒绝房东的不合理要求,但“大游行”和政策调整的反复,使得土地供给量大幅减少,形成“大冰河期”。房价下跌后,房东的力量变得强大,要求恢复97年的高价,这显然不符合经济逻辑。政府被迫采取救市措施,目标是恢复最高价,而非合理价位,这在官方数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1991年、1995年、1997年到2003年,那些坚持“买入持有”的投资者,尽管经历了经济的曲折,但十年间的复合回报证明了稳健投资的价值。香港楼市的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在政治力量的干扰下,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找到立足之地。


总结,香港楼市的崩盘并非偶然,它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告诫我们不要盲目跟风,要理性看待市场,尤其是在面临政策干预时。经历过风雨,香港楼市的故事依然在提醒我们,唯有坚持价值投资,才能在市场起伏中保持冷静,收获长远的回报。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