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学青讲语文》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偶然认识了张学青老师,那是科组长带领我们一起去一个小学听课,说是苏州来的一个名师,所以可以好好听一听。

那天张学青老师讲的是六年级的一篇课文,叫做《腊八粥》,整个课堂没有新教师上公开课那种华丽的表演,只有张老师带领这孩子一句一句地理解着这些词句,觉得很温馨,便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随后,便买了张学青老师的两本书《张学青讲语文》和《给孩子上文学课》。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将《张学青讲语文》看完了,简单谈几点自己的收获。

一、教师要保持不断的阅读

“一个优秀的教师与一个普通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了阅读的能力。”

自从工作半年以来,都没有看完一本书,回头想想,忙碌之中我又收获到了什么呢?看了张老师这句话,顿时提了个醒还是要多看书。可以看什么类的书呢。1.各种各样的书,涉及了教育学以外的书都可以看,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2.看关于语文学科有关的书,包括关于汉字,修辞诗词一类的等等,已经在微信读书上看《汉字的故事》和《人间词话》了。3.看一看儿童文学作品,与儿童保持共同话题。作为一名班主任,当然也要看看关于班主任方面的书了。

二、关注诗歌教学

以前一直觉得诗歌教学难以进行,自己就懒得去进行了,但是现在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小学的儿童想象力处于活跃的状态,完全可以引导孩子读一读诗歌,写一写属于他们自己的小诗。错过了这段诗歌教学的熏陶,以后就弥补不过来了。

三、选择儿童文学作品

之前家访的时候,送给孩子们的书都是作文书,目的很明确地想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殊不知这样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所以还是应该多给孩子推荐一些儿童作品,该如何选择呢?第一,首先是儿童的,其次是优秀的,再次是有一定的阅读坡度的。

四、联系课文的原文

许多教材上的课文摘取与作家的文章,但是都是经过改动后才呈现给孩子们的。但改动后的文章难免失去了原汁原味,所以要是能找出原文和课文引导孩子一起品读,那是最好不过了。

摘录几处精彩语录

1.“女子”两字合起来就是“好”,这女子又是少女,“少女”两字合起来就是“妙”。

2.如果我们在字词教学时能够多一点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让学生感悟字词的意象,意蕴,意趣,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和热爱。

3.人靠两条腿走路,我觉得提升阅读能力也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读各种各样的书,散散漫漫地读,为阅读理解提供丰富的智力背景;二是精确训练,通过训练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这一类”的原则、规律与依据,为阅读理解构建思维模式。

4.也许最初的时候,我们会效仿名师的招式和手段,但最终成就自己的,是从实践的土壤里说生长出来的自我。

5.关于教师的成长,我认同这样两个公式:专业阅读大于专业写作;量变不等于质变。仅仅写起来是不够的——没有专业阅读作支撑,也许写得很用心,但难免步入“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的老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