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上古天真论》(3)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第二段原文(2):

岐伯对曰:余闻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岐伯对曰”。

岐伯回答说。

“上古之人”。

上古时代的人。

“其知道者”。

这里的”道“,就是老子所说的那个形而上的大道,也就是自然的规律,你要顺着的规律走,而顺着规律走的前提是你知道它。自然界变化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知道者,就是那些知道自然变化规律的人。

“法于阴阳”。

法,效法、遵循。阴阳,就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法于阴阳,就是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和于术数”。

术数,就是方法,技术,方法和技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要和手术数,这个“和”字很重要。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要想长寿,最重要还是“和”,跟大自然和,跟社会和,跟别人和,跟自己身体心理和,跟自己的形体与精神和。

我觉得,这个“术数”就是自己的命,通过“术数”运算出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道理相违背。

“和于术数”就是不可违背天命,也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这里说的是上古人都顺应自然规律。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就是有节制,不挑食,顺其自然。哪一季出什么就吃什么,结合自己的体质选择你的饮食规律。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就是强调的作息时间,应该顺应日运动的节律,作息上不颠倒白天昼夜。因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不妄作劳”。

不妄是,意思是不能随便行事。

作劳,“劳”可分为“劳力”、“劳心”和:“劳房”,中医统称为“三劳”,三者引起的病机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以“劳”致病、致死为病因。“三劳”过度造成“劳倦”是致病甚至致死(临床上常见的猝死)的原因。 “劳力”过度,造成心、肺功能超负荷是猝死的常见死因。 “劳心”耗真阴,人常说久视伤血、多思则神殆,“劳心”者多焦虑,成为最常见的猝死因素。“劳房”,就是一味追求性感、迷惑而劳房,直伐肾水,折其真元,既要养生,不可不慎。

不妄作劳,就是不乱为,不过度操劳。

“故能形与神俱”。

形,形体。神,精神。

姑能形与神俱,就是所以形体与精神和谐,形体健且精神旺盛。

“而尽终其天年”。

尽终,能活到。

天年,就是人类自然的寿命,也就是说上天赐予的寿命,有人说是两个甲子,即120岁。

而尽终其天年,就是能活到人类自然寿命的期限,即天年。

“度百岁乃去”。

此白是说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此一段落大致的意思是讲,岐伯说,上古时代的人,懂得自然之道,也就是养生之道,他们能够取法于阴阳变化的规律,并顺应自然规律,饮食有节制,起居作息有规律,既不过度操劳,又不会过度行房事,所以形体和精神都很健康,能够协调统一,就能活到天年,超过百岁。

启示:

人要法于自然,遵循天地阴阳及自然变化规律,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注意精神调养,劳逸结合,自然能够长命百岁。

人体身体的调养要顺应自然,做到与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相协调相对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保养身体,增强人体的适应自然能力。

春季万物生发,阳气上升,这时候大自然从冬天的收藏状态苏醒过来,人体也要相应的增加户外的活动量,春季仍然有寒气,也要注意适当的防寒保暖,以保护人体升发的阳气。

夏天阳气逐渐上升达到顶峰,暑热亢盛,要注意避暑,但顺应自然的节气规律,春夏要养阳气,不宜过度的清凉,不宜食用过多冰凉食品,否则容易伤及阳气,对于阳虚的人来讲,夏季养阳是最容易的,而且是最合适的季节。

秋天气候逐渐收敛,万物收藏回来,天气转凉,燥邪容易侵袭人体,可以多食用滋阴润燥收敛之品,以防止秋燥。

冬天万物收藏,阳气最弱,阴气最盛,户外天寒地冻,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增加休息睡眠的时间,但辛辣燥热温补之品也不宜食用过多,否则在冬天反而容易上火,不利于冬季养阴。

因此掌握四时的运行规律,人体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会受到自然的影响,顺应四时,以养天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