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考那几门科目的啊?每一门分数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啊?

问一下;总分达到多少分是,才能上比较好一点的高中啊?随便问一下,还有那些要注意的!那几门应提前做好准备的?我现在读八年级!
我是在广东省的!麻烦按照广东省的来讲!按照今年出台的新规则!

第1个回答  2008-04-13
语文,数学,英语,还有政史各120,生地70,物理化学各100。还有体育30。
我就要中考了。。。好紧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19
语文

英语,
政史各120
70
物理化
各100
体育30



紧张
第3个回答  2008-04-03
一、 中考改革全面推进

这些年,中考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无论在招生制度上,还是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早在1998年教育部下发《关于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便拉开了中考改革的序幕,以后,教育部又多次发文,提出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及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4年,在经过三年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有17个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了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的探索,改变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加上了综合素质评定作为录取的一个依据。2005年实验区的数量增加到了500多个,到2006年全国已有约1/3的中学加入到实验区的行列。

在改革考试制度的同时,考试内容、形式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命题指导思想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无论是实验区还是非实验区,都改变了过去那种着重对学生知识的考查,而更加强调考核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试科目方面各地差别很大,但所有地区语文、数学、英语均为必考科目,此外大部分地区还考物理、化学、政治,也有几科合卷同考的,如物理、化学合卷,政治、历史合卷等等。在考试形式上,除传统的闭卷考试之外,许多地方还采用开卷考试或半开半闭结合的形式,各科题型、题量,分值各地更不统一,十分开放。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和实验区的迅猛增加,2006年的中考更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二、2007年中考命题趋势

1.命题依据、指导思想就全国而言,毕业考和中考仍是不可省略的考试。形式上毕业考和中考可以两考合一,也可以两考分离。课改实验区一般将毕业考和中考两考合一,称之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其考试成绩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但不是招生的唯一依据。对于课改实验区的中考成绩,目前仍是招生的唯一依据。但无论哪种情况,其命题依据都是根据教育部关于中招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和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既不能超过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考试范围,也不能提高或降低其对考试内容的难度要求。

总的来说,中考命题应坚持以下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国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及个性化发展,有利于课程改革发展,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2.命题原则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严格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科学地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坚持“以能力立意”和“以教育价值立意”的命题理念,注意试题素材的正面教育功能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提倡整合学科知识以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3.命题趋向根据对近几年中考真题的分析,特别是对2006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以及教育部对命题指导意见相关精神,可以预见2007年中考命题总的趋势。

语文 考查内容仍包含“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积累与应用”考查主要包括:字词、语句、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中外名著阅读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写作”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淡化文体要求,注重选择性。有些地区还可能出现口语交际类试题和综合性学习类试题,包括综合探究类试题。

数学 在考查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将更加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数学与现实联系的考查,关注对获取数学信息能力以及“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的考查。在题型设计、情境安排及问题设问方式等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开放型、应用型、信息获取型、实际操作型等新题型可能出现的更多;在题量和难度方面不会有多大变化。

英语 从试卷结构上看,总的包括口语考试、听力理解、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方面的试题,但各地的组卷方式会有区别。口语考试是英语考试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目前开展口语考试的省市还不多。听力理解开考已有十多年历史,已成为中考的必测项目。听力理解除常见的听录音选句子、选答语或回答问题之外,新近出现了使用图画的形式;语言知识运用主要以单项选择、完形填空、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占分20%左右;阅读理解始终是中考英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不仅限于文字,还有图表等视觉材料及实用性语言材料作为素材,如广告、告示、说明书等;书面表达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越来越重视写作能力的考查,常见题型仍是写信和命题作文。

文科 包括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历史与社会等几门学科,通常中考中只考政治或政治与历史,考地理的地区较少,这几科考试命题趋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加强能力考查,其考查力度有加大的趋势;二是在注重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三是加强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四是试题素材联系生活实际,注意使用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身边的问题,关注人文精神。

理科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课程的“科学”,中考形式仍以闭卷笔答为主,题型没有多大变化,含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和综合题,动手操作考试的地区不多,会作为今后逐渐推广方向。考试本身有几个明显的趋向:一是着重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试题材料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二是越来越重视探究能力的考查;三是综合性试题会更常见、考查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能力的题也会越来越普遍。在新课程实验区的学业考试中,除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试题之外,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题也越来越受重视。
参考资料:www.chengcai.net转发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7/01/19 18:06:05

--------------------------------------------------------------------------------

广 州 市 教 育 局

穗教转〔2006〕24号

转发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
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有关单位:
现将《关于印发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基〔2O06〕137号)转发给你们。我市在即将印发的《2O07年广州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意见》中将提出贯彻意见,请各单位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做好2O07年的招生考试工作。

广州市教育局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联系人:侯静敏,电话:83187990)

广 东 省 教 育 厅

粤教基〔2006〕137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
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
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
现将《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制定本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厅基础教育处联系。

广东省教育厅
二○○六年十二月七日

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稳步推进我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保障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仅仅以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普通高中学校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改革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招生办法等三方面予以突破,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2.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3.学业考试成绩以等级的形式呈现,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业考试成绩等级数和等级标准。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以有利于学校录取和学生发展的方式应用学业考试成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根据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或公布名次。
4.学业考试由地级以上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科目与考查科目由地级市确定,考试或考查应在该科目教学结束年级进行。各地要适当控制考试科目,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学校要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并体现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各地要积极推进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实验考核评价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纳入考试或考查科目,或体现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5.学业考试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可根据考试的具体内容采用纸笔测验、计算机辅助考试、听力测试、口试、实验操作等形式;纸笔测验可采取闭卷、开卷或开闭卷相结合等不同形式。积极倡导英语听力考试、英语和语文的口试。
6.学业考试命题工作由省或地级以上市的政府教育部门组织。省考试中心为有需要的地区提供命题服务。组织命题的地级市要成立以骨干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为主的命题、审题小组;命题人员、审题人员必须分开,注意优化命审题队伍结构;逐步建立相应的命题、审题专家库。命题要注意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要注意准确反映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结合学科特点适当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得设置偏题、怪题。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公平性。组织命题的地级以上市在考试结束后一周内将各考试科目的一份空白试卷(含答案和评分标准)报省考试中心备案。
7.学业考试阅卷工作由地级市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阅卷人员必须是当地在职的骨干教师。应确保阅卷工作的客观、公平和公正,特别要加强对主观题阅卷质量的管理。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8.综合素质评价应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其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9.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专门力量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具体方案,内容应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
lO.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两部分:(1)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2)等级。结果采用“A”、“B”、“C”和“D”四个等级。学校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为“D”时,应极其慎重,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有条件的地区可同时提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典型材料。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原始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注重对原始实证性材料的分析与概括,力求做到客观与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11.各地要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接受投诉与举报,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学校要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培训与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中的问题。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应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评价结果应通知学生个人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如有异议,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应及时进行调研与处理。
四、普通高中招生录取
12.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主要依据是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
13.各市应根据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按照等额投档的原则,分批录取。各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录取标准必须在学业考试前向考生、社会公布。各普通高中学校必要时可组织专门委员会面试。面试方案必须经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面试内容应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得以此为由进行书面考试。
14.各市要统一制定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特长生录取原则,各普通高中招生学校依据统一原则制定实施办法,并在招生录取开始前向社会公布。
15.各地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普通高中招生办法。从2007年起,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地区,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前提下,选取一定比例的学校,探索开展将优质普通高中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或由初中学校推荐优秀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普通高中等方式的试点。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学校自主招生方案报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经公示后实施。
五、保障措施
l6.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地级市要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实验区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17.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公示、诚信、监督和监控评估等制度,杜绝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各地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包括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以及普通高中招生办法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2)诚信制度。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与市教育行政部门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市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监督评估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要实行全程监控,包括对考试费用开支情况的监督。
省教育厅将对考试命题不符合要求的市,取消其组织命题的权利,由省组织命题。考试管理不符合要求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宣布其考试结果无效,责令重新组织考试。省组织命题费用和重新组织考试的费用由被处理的市负责。
l8.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关于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结果存在异议和投诉的,要给予答复。
各地《2007年初中毕业生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公示后,应经地级以上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并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备案。

参考资料:http://www.gzzk.com.cn/html/100002064.html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