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与同情共生 ——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怀着好奇与崇敬读完了《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其作者威廉·福克纳以精确、凝练又不失神秘的文字创作了意象多变、结构繁复的佳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读后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绚丽无比的文学作品。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主人公艾米丽,出生在美国南方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蛮横而自恃清高,在艾米丽妙龄时,赶走了她所有的求婚者,使得艾米丽年过30仍然待字闺中;父亲死后,家境没落,艾米丽在父亲的影响下拒绝和他人来往。她后来结识了一个叫伯隆的北方佬,两个身份不同的人竟出人意料的坠入爱河,但是很快,伯隆只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并不会与她结婚,终究是要离开她的。这一切似乎是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然而,最终艾米丽为了永远地留住伯隆,便用砒霜毒死了他,并且在她准备的婚房中,与他的尸体走完了余生。

        整篇小说都透着神秘的气息,有人说这是部悬疑恐怖小说,我感觉它是以悬疑来渗透神秘的;也有人说这是部爱情小说,我感觉它是透过爱情剖析人性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读《红楼梦》一样,都有自己的解读。小说整篇的气氛都很低沉,同时却又很强烈。因为从艾米丽小姐的身上透出一种孤独、保守,与此同时又有着不可逆转的固执。与镇政府谈纳税的保守,与邻居不打交道的孤独,不愿意接受父亲的死亡、伯隆离开她的现实的固执。所以艾米丽就用自己的独有的方式永远的留下了伯隆。当伯隆手持玫瑰来找艾米丽小姐时,他再也没能从艾米丽小姐的床上爬起,这算不算是一种永恒呢?

        如果算是一种永恒,那么制造这份永恒的参与都有谁呢?首先,应该有艾米丽的父亲,因为她父亲的蛮横、自以为是,以至于断送了艾米丽花信年华。年过30仍然独守闺中,是她的父亲赶走了求婚者的缘故。所以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在这样一个父亲的影响下,艾米丽的性格逐渐的走向了扭曲,最终迷失了自己。其次,还应该有艾米丽的邻居,因为南方小镇的保守思想,以至于断送了艾米丽的人性。社会在变化,固执的艾米丽难以接受现实的撕扯,周围的邻居没有伸出温暖的双手去帮助或是解救这位继承南方贵族的孤傲的痛苦。所以艾米丽的性格越来越扭曲。当然也有艾米丽本身的缘由,她本来就死守传统的偏激,又对爱情强烈的渴求,以至于最终深陷性格扭曲的泥潭。感觉艾米丽都没有挣扎,反而特别的享受其生根发芽的过程。

        小说艾米丽去世起笔,然后通过人们回忆她的故事来展现艾米丽不为人知的性格。整个小说似乎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因为并没有一定的顺序,而是以“意识流”创作手法体现的。整个故事的情节是读者自己在脑中自行调整、理解。最后揭晓答案,一切疑惑迎刃而解。也是到最后才真正的了解艾米丽的这个人。虽然作者只字未提艾米丽的性格,但是读后细细回味却又处处体现艾米丽的性格。一切都是那样诡异的出乎意料,但让人又不得不哑然同意。

        读到最后,我不知道是该批判艾米丽的扭曲,还是该同情她的悲剧命运。到底是悬疑的恐怖,还是爱情的永恒?也许是用神秘的基调来写言语不能表达的领悟吧。这也许就是文学的独特之处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