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的发展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而国际上现代岩石力学学科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1962年成立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标志着岩石力学成长为世界性的科学分支。我国现代岩石力学与工程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峡工程水利枢纽工程,从那时候起就成为全国岩石力学研究的基地。到70—80年代岩石力学工作在全国得到普及,金川矿山、葛洲坝工程,成昆铁路及一大批国防地下洞室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对我国岩石力学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陈宗基、谷德振等老一辈科学家倡导下,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理事会成员,1982年组建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筹备委员会,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性一级学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振兴中华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旗帜下,工程建设的规模、质量速度要求空前提高;举世瞩目,世界上最具高规格工程再度落成在华夏故土;基于中国大陆的漫长演化历史与复杂动力学过程造就了岩土工程环境的多样性与全球代表性,为岩石力学与工程的理论创新和工程贡献,提供了世界上少有的发展空间。也因此,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岩石力学界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岩石力学如何保证岩石工程与环境协调、友好,确保工程的耐久性与环境安全。诸如,西南巨大水能资源开发,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交通干线和能源输运、工程及其高边坡、深埋长隧道;地下深部资源开发与矿山安全;海洋资源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高放核废料地下处置等一系列复杂而困难的地质和岩石工程问题,都期待岩石力学工作者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
基于这门新兴学科的交叉性和边缘性及其自然科学的属性与强烈的社会功能,其价值在于实现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兼具理科学会和工科学会的特点,既要增进多学科学者间的沟通、交流,完善学科建设;更要推进产学研协同攻关,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成立以来得到了较大发展,会员从成立时的2000余名发展到15000有余,约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总数的两倍。此外,在土木工程、建筑、水利、煤炭、铁道……等学会,根据行业特点,也建立有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学会在历届理事长:陈宗基、潘家铮、孙钧、王思敬和钱七虎的努力推动下,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围绕学科发展和工程贡献,卓有成效地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并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广泛的咨询和技术支持,走过了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和相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所难忘的20年。
两年多来,学会以改革为中心,围绕民主办会、推进多学科专家的协同而增强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会员制度;规范学会工作,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又创新局面。在国际上树立中国作为岩石力学研究和岩石工程大国的形象,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国内,如何根据这个新兴交叉的学科属性,针对工程建设需求和科学难题,组织内容多样的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学会的作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切实增强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进协同攻关,提高创新能力,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