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最被争议的一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90后首先被人嘲笑的,是他们成为了最年轻的“负一代”。据一项调查统计,90后平均收入约为6000元,但他们的平均负债却已经高达15万。

大多的90后处于非理性消费状态,这样的负债状况,不禁让人对90后的未来感到担忧。

有绝大一部分人,过着所谓的精致生活,为了某种看起来很向往的生活状态,花费了很多无意义的钱,甚至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姑娘,月薪9000。而这点钱在北上深来说,只能勉强果腹。

但她却花了4500块钱在市中心附近租了一个单身公寓,精装修,有着巨大的落地窗。

“我不是冲着这个房间来的,我是冲着这扇窗来的。”

每天下班回家后,她都会坐在落地窗前,看着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即便没有红酒,端着一杯凉白开也能让她怡然自得。

对于大多数90后来说,所谓的“理性消费”不过是花钱来满足自己的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在《我家那闺女》节目中,焦俊艳的几番话说到了大部分90后的心坎里。

“我觉得不谈恋爱就不谈恋爱吧,老了之后集体住养老院不也是一种选择吗?”

“我单着,也挺好,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一定要有另外一半?”

在另外一间房间里的焦俊艳的爸爸听完后,皱起了眉头,他觉得女儿的想法太极端了,认为年轻人不能总看到黑暗的一面。

其实和焦俊艳一样,如今的90后,都承受着来自“催婚”的压力。他们口中的特立独行,在父母眼中只是不符实际的偏执和幼稚。

文科科出身的我,我选择了做传媒。第一份工作月薪3000。因为常与音乐节合作,所以一到周末便会加班,所谓的双休也变成了调休。

有一次我妈问我,你做这份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我本来想回答她,这是我想做的事情。但我知道,现在想做的,并不能让我生存下去。那是我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但对于偏执的90后来说,撞一次南墙是不够的,后来我换了单位,但依然做着同样的工作。

90后在经历无数次碰撞后逐渐变得清醒,但他们的方式却是在清醒后仍然选择凑合地过着。

三: 90后也逐渐成为过去式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第一批90后的胃已经垮了”、“第一批90后已经秃顶了”、“第一批90后正在经受中年危机”、“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了”……

但是近几年,关于90后创业成功、90后科学家的消息也层出不穷。每当此时我都会疑惑,究竟是90后真的那么不堪,还是社会对于这群年轻人太过苛责。

有评论指出,当下网络对于90后的抨击是源于“崇拜”的畸形发展。

当过去的传统被老人们玩得风生水起时,我们总觉得那些有资历的长辈是多么的博学多才。但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他们不再被崇拜,年轻人成为了新时代的领头羊,资历老的人反而要向年轻人学习,“衰老”似乎意味着被时代淘汰。

在00后眼里,不论是90后还是80后,都已成为了过去式。而在他们眼中,满屏小鲜肉也许要比这批90后更加的优秀。

但如此大规模的抨击,单靠一两句话是不足以成气候的,这背后还有利益的拉扯。

大量评论“90后”、“中年危机”、“油腻青年”的文章似乎都在向那些少未经事的年轻人传递一个信息:那些年纪比你们大的人,生活都很糟糕。

90后的“现实生活”成为了一种消费品,不断地被各大媒体摆上台面,而他们看中的是年轻人强大的消费能力和传播能力。

每个人都会变老,也都会面临失败,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们都曾努力活过。如果一种利益的核心是对于一群人的数落,那么这样的行为最终会荼毒整个社会。

是的,90后可能激进、执拗,任性却又脆弱,但他们从未放弃过。

他们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每天都会担忧自己的收入能否支持自己的生活,计算着房租、水电、购物的花费。

他们在每一个夜晚揉碎自己的梦想后又含着泪拼凑起它。他们也是第一次出远门,脱离了父母的保护,开始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里摸索着前进。

他们也曾被父母宠坏,不懂圆滑。一感冒就要请假,心情不好也要请假,一言不合便辞职。他们做过很多错的决定,但也失败中慢慢成长:头疼脑热,吃片药继续坚持,面对压力,他们不再选择妥协。

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对于90后来说,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罪,遭过的白眼都会成为帮助他们长大的蜜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