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圣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曾国藩在太平军眼中是清国的走狗,但是在一班读书远中都被视为楷模以及圣贤一班崇高的存在。曾国藩到底算不算得上是圣贤呢?值得思考吧。

其实涉嫌这个词可以说是一直在被神话不断被抬高,到最后就算被冠上这个名号的人也要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因为触犯了自己的名号而被残忍的推下神坛,不说那么多,来分析曾国藩。

其实我个人的意见是:曾国藩算得上是圣贤了。因为曾国藩有极其强大的反省和领悟能力,就是事情不对劲了,他不会现在别人身上找原因,而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同时,曾国藩用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并没有成为所谓的乌合之众。

这一点曾国藩身上很早就有体现,21岁的曾国藩考试未中,结果为主考官在大庭广众之下几乎是点名批评,面对于此,曾国藩肯定是会感觉到羞辱。但是不同于当初洪秀全多次考试落地之后,把一切怪罪到了孔子身上,曾国藩开始自我反省,再次科考时便一切顺利,一路到了殿试,列一等第二,进入翰林院。

考入京城之后,曾国藩面临两个选择,他是要在官场厮混还是要潜心继续读书呢?其实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来说,在这里应该是会去混官场,毕竟自己都已经考到京城了呀,那不好好放松一下,不是对不起自己吗?还去读什么书呀,好不容易可以不用跟八股文打交道了。但是曾国藩只在官场待了40天,之后就实在混不下去了,他开始深深地反省他自己,后来在良师益友唐鉴的指导下,她才知道,学问不只是八股文,还有精神上更深层的东西,曾国藩立誓要做一个圣贤。

暂且不说曾国藩他到底有没有做到,至少他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信念,守护着自己坚信的东西,这是曾国藩在对咸丰帝失望之后又重出山的原因。

当时曾国藩直言不讳的指出了作为皇帝需要注意的地方,咸丰虽然觉得很欣慰,但终究是没能听进去,曾国藩是失望极了,顺便就回家给母亲守孝去了。

只不过那是个什么时候啊?那时候太平天国起来了呀,太平天国打的是什么名头啊?是扫除孔子,颠覆儒家,让大家去信仰一个什么上帝教。

就算曾国藩再怎么对咸丰帝失望,也不能容忍自己的信念就被这么踩在脚底下,甚至是中华文明百年来璀璨的光辉就将被毁于一旦。所以曾国藩带着一种儒家士大夫的承担,建立了湘勇,纵使打仗打的有些窝囊,但你倒是实现了他扫平太平天国,以维护儒家,维护中华文明几千年来诞生的珍宝这一信念。

好像如果只是这两点,也不足以使他成为圣贤。曾国藩还知道在适时的时候收敛。当曾国藩大破太平军却只受到清庭的军事防范,很多人都劝曾国藩直接反叛算了,毕竟当时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又有手册大批将领手握实权,实在是权倾朝野;又赶上当时慈禧和共青王掌政,整个清朝不太稳定,如果想要做点儿什么呢,这不是个大好的机会吗?

但是曾国藩没有,他很爽快的丢掉了兵权,好好做自己的两江总督。但是为什么呀,放着这么好的机会不去?

曾国藩起兵的初衷是什么?是去维护儒家的尊严,保护儒家不被践踏,那如果他自己直接反叛了,这个“儒”字还会有人信吗?不只是这个,还会有人真的相信这世界上有人做事不全是为了私心吗?

再者,湘军大破天京的时候,已经做出了屠城的疯狂举动,军队已经深陷于仇恨,杀戮和权力之中无法自拔,如果在任这群人接触到更高程度的权利,那事太还是曾国藩能够把握的吗?那到时候,天下将会因曾国藩的起义而生灵涂炭。

总结下来,我认为曾国藩确实是个圣贤了,主要原因有三:一,曾国藩有着惊人的自省能力;二,曾国藩有着属于自己的根,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三,曾国藩清楚一个“势”字儿,懂得适可而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