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推动二孩、三孩生育的哪些举措比较管用?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甘华田表示,他将提交提案,建议“为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发放教育专项补贴,为第三孩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阶段的免费教育”。

第1个回答  2023-03-02

云南:二孩生育补贴2000元、三孩补贴5000元

2022年9月16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二孩补贴2000元、三孩补贴5000元),育儿补助(二孩、三孩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800元),对婴幼儿意外伤害险参保给予补贴(婴幼儿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50元)。

山东济南: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

根据《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建立健全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济南市户籍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对按照国家政策生育二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60万元,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90万元;生育三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60万元,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100万元。

第2个回答  2023-03-0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老龄化的时代。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我国已经开展了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实施,其中包括推动二孩和三孩生育政策。但是,目前这些政策的效果似乎并不显著。那么,你觉得推动二孩、三孩生育的哪些举措比较管用?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经济方面的推动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经济是影响他们是否愿意生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推动二孩、三孩生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刺激生育。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家庭生育奖励力度。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实施了许多家庭生育奖励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效果并不显著。建议政府加大家庭生育奖励的力度,例如在生育一个孩子之后,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助和福利,使得更多的家庭愿意生育。
2. 改善育儿条件。将经济投入到育儿行业,在育儿设施建设、育婴健康等方面实施更多的政策措施,能够提升人民群众在育儿方面的信心和条件,使得更多的家庭愿意生育。
3. 减少育儿成本。当前,我国育婴育幼的开支相对较高,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可以通过降低儿童服装、玩具等方面的价格,降低生育成本,从而刺激生育。
二、教育方面的推动
教育也是影响家庭是否愿意生育的一个关键因素。以下是几种教育方面的推动:
1. 宣传生育知识。对于很多人来说,生育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宣传措施,向人们普及生育知识,包括女性孕期保健、生育后照顾等方面,从而增强人们的意愿和信心。
2. 加大生育教育的力度。在学校开展相关生育教育,包括生殖健康、家庭规划和育儿知识等方面,帮助年轻人更加深入地了解生育和育儿相关的知识,为他们未来的生育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建立充足的托儿机构。当前,很多年轻家庭由于缺乏充足的托儿设施,而不得不放弃生育。建立充足的托儿机构可以降低年轻家庭养育孩子的成本,提高人民群众生育的意愿。
三、社会方面的推动
社会氛围同样对人们的生育意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社会方面的推动应当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进行:
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发展都至关重要,而家长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要在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中灌输正确的生育观念,为培养国家需要的新一代人才创造和谐的环境。
2.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生育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生育,以及为什么大家都要努力生育二胎等,都可以进行宣传。
3. 加强公共服务水平。近年来,政府加大了社会保障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导致很多家庭在生育和育儿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公共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从而增强人们的生育意愿。
综上所述,推动二孩、三孩生育是一项复杂又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从经济、教育、社会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希望今后我们的政府能够加大力度,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鼓励人们生育,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第3个回答  2023-03-02
2021年1月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2021版)》对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准入要求适度放宽,积极鼓励更多辅助生殖机构提高辅助生殖水平助力优生优育。为应对2020年首次跌破1%的出生率(8.52‰),2021年7月国家颁布了“三孩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其中也明确提到布局合理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体系以提升优生优育水平。全国各省市地区纷纷就以上政策积极回应,将三孩生育费用纳入医保、普遍延长生育假、增设育儿假、发放生育补贴、发展普惠托育体系等,并几乎都纳入2022年重点规划之中。此外,2021年8月国家医保局将一系列辅助生殖用药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为辅助生殖开启了医保支付大门。我国不孕不育率持续攀升、平均生育年龄持续上升,作为“想生不能生”家庭最后的保障,辅助生殖一直备受瞩目并被予以厚望。上述一系列政策的颁布更是一次次将辅助生殖推到聚光灯下,行业热度持续上涨。为了厘清这一系列政策将给辅助生殖上中下游产业链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蛋壳研究院通过对政策的深入理解、对行业数据的多维度剖析,调研1家科研院所、8家创新企业、2家投资机构,访谈8位专家、企业创始人和投资人,制作了本次报告。主要结论三孩政策以更强、更全面的支持力度,将再度扩大辅助生殖市场。相较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三孩政策”的支持力度之大、支持范围之广历史上也难见一二。我们测算,政策红利将构筑近8000亿辅助生殖市场。在技术和支付相关政策支持下,红利将优先在下游辅助生殖机构显现。政策支持下,实施第三代试管婴儿的辅助生殖机构数加速增长、国产辅助生殖用医疗器械不断完善化和全面化、辅助生殖支付门槛逐步降低、市场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下游辅助生殖机构将迎来更多的周期数并最终取得更高的成功率、活产率。商保在政策支持下,将推出更具价值险种以反哺整个辅助生殖市场良性发展。商保的地位在政策和市场推动下逐年增加,随着辅助生殖市场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商保将推出更具价值的辅助生殖类险种,以逐步显现市场调节作用,最终反哺整个辅助生殖市场,推动市场加速良性发展。需求和政策双驱动,辅助生殖进入快速上升期1.1 超1500万潜在需求造就8000亿蓝海市场我国辅助生殖需求高达1566万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不孕不育率逐年攀升,目前,已达12-18%。根据2020年底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信息预测,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率将增加至18.2%。美国辅助生殖成功率高、市场渗透率高,根据Frost Sullivan数据,2018年美国辅助生殖渗透率达30.2%。如我国达此渗透率,意味着辅助生殖潜在需求近1566万人。ART潜在市场需求数测算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动脉橙数据库,蛋壳研究院制ART潜在市场规模超7995亿元。ART主要包括人工授精(AI)和试管婴儿(IVF),《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医生AI和IVF选择比例约为 7:19。根据以上数据测算,我国整个ART潜在市场规模达7995亿元。加上部分产妇由于孕育二孩、三孩有2次及以上ART服务需求,以及每次ART服务可能由于高龄等原因需要3个及以上周期治疗,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7995亿元。ART潜在市场规模测算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动脉橙数据库,蛋壳研究院制1.2 ART费用入医保,“三孩”多方配套降低生育成三孩政策配置更强支持力度:延长生育假、增设育儿假。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公布,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各省市区积极响应,截止2022.1月底,据不完全统计,27省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更新,普遍延长产假30-60天、延长男性护理假(陪产假)至15-30天,并为育有3-6岁以下小孩的父母各增设每年5-30天育儿假。各省市地区产假、护理假、育儿假修订情况数据来源:各省市地区人大官网,蛋壳研究院制三孩政策配置更强支持力度:生育费用纳入医保。各省市地区医疗保障局也相继出台政策将三孩的生育费用纳入医保并享受生育津贴。其中,广西省更是决定,已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不缴纳生育保险费也可按规定享受其所在统筹地区的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三孩政策配置更强支持力度:多方面降低“三育成本”。北京、贵州、吉林等省市地区发布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多方面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如规定社区每千人应配置幼儿床位数;增加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可及性;针对育有3岁以下孩童的税收减免、贷款降息等具体政策。生育三孩的人群与接受ART人群特征高度吻合。大多数生育三孩产妇由于年龄偏高,自然生育成功率降低、风险升高,ART是解决这一困扰的关键;另外,其经济实力普遍较好,费用压力也显得更小。可见,从年龄阶段、经济实力而言,生育三孩的人群和选择ART的人群高度吻合。随着三孩政策及其一系列支持措施逐步落地和完善,将进一步释放二孩家庭生育三孩的潜力。这也意味着在三孩政策推动下ART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技术和支付合理松绑,组合拳政策多维度把关2.1 实施PGT不再是三级医院“特权”ART机构增长速度放缓。2007年10月9日,《国务院关于第四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将“医疗机构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许可”的权限下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此决定极大促进了我国开展ART机构的数量增长,调整后的5年,截止2012年底,开展ART的医疗机构数复合年增长率(CAGR)高达30.24%,平均每年增加52家,达到史上之最,之后呈逐渐放缓的趋势。实施ART医疗机构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蛋壳研究院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指导原则(2015)》(下称“指导原则(2015版)”)规定,每年批准筹建机构不超过总机构数的20%,而最新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2021版)》(下称“指导原则(2021版)”)将这个指标下调到了5年内总新增机构不超过现有机构的15%。加快PGT机构增长。指导原则(2021版)第一次对开展PGT机构在数量上给出了指导意见:“占比不超过30%”。这一占比就目前14.6%的现状而言,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此外,指导原则(2015版)中关于新筹建开展PGT应当配置在“具备产前诊断资质的三级综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和三级妇产医院”的规定,在指导原则(2021版)中去掉了“三级”的要求,放宽为“具备产前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这使得二级医院等也加入了可开展PGT的机构行列之中,无疑将促进机构数量的增长。2.2 ART用药进医保,减少费用超30%辅助生殖用药纳入医保,承担ART费用超1/3。2021年8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581号建议的答复》,明确指出,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支付范围。至此,覆盖ART全周期的降调节药物、促排卵药物、诱发排卵药物及黄体支持药物医保均有覆盖。辅助生殖用药医保覆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动脉橙数据库,蛋壳研究院制促排卵等药物纳入医保,意味着接受ART夫妇的经济负担将减轻超过1/3,这让更多不孕不育的夫妇能够负担得起ART治疗,获得自己的宝宝。2.3 70%器械免临床,多产品打破进口垄断大范围免临床试验加速ART用医疗器械拿证。2019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公布新增和修订的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下称“免临床通知”)将ART用医疗器械中的无源Ⅱ类医疗器械产品全部列入免临床试验目录。并且,除了ART激光系统及部分培养液等ART用液,大部分Ⅲ类医疗器械也进入目录。
第4个回答  2023-03-02
目前生育率下降有许多原因,包括初婚都有不生育的,别说二孩了,因为许多原因完成目前生育率下降。推动二孩、三孩生育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包括政策、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协同推进。以下是一些可能比较管用的举措:

政策上的支持: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相关的生育鼓励政策,比如增加生育津贴、扩大生育保险范围、提供免费的婴幼儿托管服务等,以减轻家庭生育负担。

教育宣传:政府可以加强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的好处,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让公众更加了解生育、育儿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支持:社会可以加强对家庭的支持和帮助,比如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增加幼儿园数量、推广共享育儿等社会化育儿方式,让家庭能够更好地兼顾工作和育儿。

经济支持:政府可以推出相关的经济扶持政策,比如增加家庭收入、降低教育、医疗等支出,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政策的协调:政府可以加强相关政策的协调,比如加大对育龄女性的职业培训力度、调整生育政策与女性职业发展的关系等,以更好地支持家庭生育和女性发展的协同推进。

总之,推动二孩、三孩生育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社会齐动后才能解决生育难的问题。想要推动全面生育高峰,必须达到成熟条件后才能实现。也就是政策,教育,还有很多制约生育的。
第5个回答  2023-03-02
二孩政策目前还是不够完善,所以当今虽然有许多生育愿望的人不敢生育,只有政策完善,社会多方面给与帮助后才能达到生育目的。推动二孩、三孩生育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包括政策、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协同推进。以下是一些可能比较管用的举措:

政策上的支持: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相关的生育鼓励政策,比如增加生育津贴、扩大生育保险范围、提供免费的婴幼儿托管服务等,以减轻家庭生育负担。

教育宣传:政府可以加强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的好处,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让公众更加了解生育、育儿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支持:社会可以加强对家庭的支持和帮助,比如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增加幼儿园数量、推广共享育儿等社会化育儿方式,让家庭能够更好地兼顾工作和育儿。

经济支持:政府可以推出相关的经济扶持政策,比如增加家庭收入、降低教育、医疗等支出,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政策的协调:政府可以加强相关政策的协调,比如加大对育龄女性的职业培训力度、调整生育政策与女性职业发展的关系等,以更好地支持家庭生育和女性发展的协同推进。

总之,推动二孩、三孩生育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社会齐动后才能解决生育难的问题,也能促进育龄妇女生育,同时达到人口增长。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