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回避型依恋的“压抑”策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06

如何理解回避型依恋的“压抑”策略?

回避型的忽冷忽热,源自于很深的自我压抑。内心原本有需求,为什么却要刻意压制需求?很显然满足这个“需求”的弊大于利或者说体验并不好。

比如,偷吃了桌子上招待客人的糖果零食,被父母训斥;好不容易从同学那借来一半漫画,正看的津津有味,被父母看见不由分说,一个耳光打过来;老师催促交资料费了,回到家里告诉父母,父母唉声叹气的抱怨……

幼年想要的东西,得到的过程总不可避免遭受指责、辱骂、忽视。伤心失望的次数多了,自然会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我不要糖果、漫画,我不提要求,就不会被讨厌。对于情感需求也是一样,人的本性都渴望依恋、被爱,但是总在伤心失望中得不到满足,潜意识会压抑这种需求,只要觉察自己想要、需要,就会立马警觉“回避”。

稳定性弱的人,往往会把回避型冷漠的态度解读为自己那里做的不好,惹回避生气了。或者是回避一个冷漠的眼神,自己的内心就浮想联翩,反复想是不是得罪他了。大多数情况下,回避型突然的冷漠只是自我创伤触发了,想独自静静。这也是他们惯用的解压方式,理解他就好。

需要注意,回避状态调整好了,就正常回应、正常相处。有些恋人会故意以冷漠的态度回应回避。这没有错,他们只是觉得回避的冷漠伤害到了他们。但是,回避会迅速察觉到你无法理解他们,他们只是在自己舔舐伤口,你还要火上浇油。

是双标没错!但问题在于他很难察觉自己的冷漠对对方的伤害,却极易感受到被故意冷漠对待的伤害。所以,恋人翻旧账时不要用你知法犯法的态度去对峙,尽可能清晰准确地描述自己被冷落时的感受(不知所措、紧张、担心、焦虑),先引导回避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另一半的影响。再提出建议,怎么做?能不能给一个信号,“我这几天状态不好,想静静。”“我不想说话,没别的事。”

回避的行为是固有经验找到的“好办法”,要打破它,就得让他去体验更好的方法,取代旧经验。要知道旧经验里缺的是被爱、被宽容、理解、接纳。满足伴随着惩罚,无欲无求才能减少痛苦。压抑是救命药……

如果他知道原来外面很安全,我可以靠近想要的一切,拥有它却不被责罚,(也包括不被突然的、莫名其妙的遭受情绪攻击),外部世界是安全的、恋人是稳定的,那么这种更好的体验才会让他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

不压抑过的更快乐,压抑就丧失了意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