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思维的认知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潜意识的发现始自催眠术。现代催眠术的原始型态是奥国维也纳的医师梅斯梅尔所创立。但是第一次提出人类具有潜在意识学说的人,是西格蒙德·弗洛依德。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研究了潜意识,并把它发展为心理学、哲学,但他把潜意识归结为本能的突动,带有生物主义的性质。弗洛伊德所谈的潜意识,是一种与理性相对立存在的本能,是人类固有的一种动力,他认为,人类有一种本能,也就是追求满足的、享受的、幸福的生活潜意识。这种潜意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一直在不知不觉中控制着人类的言语行动。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潜意识可以升华成为人类文明的原始动力。他认为潜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弗洛伊德在探究人的精神领域时运用了决定论的原则,认为事出必因。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梦、口误和笔误,都是由大脑中潜在原因决定的,只不过是以为一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弗洛伊德提出关于无意识精神状态的假设,将意识划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荣格(Jung Cari,1875—1961),瑞士人,创立分析心理学,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3个层次,意识层(consciousness)、个体潜意识(personalun consciousness)、集体潜意识(colectiveun consciouness)。意识是可感知的部分,形成“意识自我”,是意识层的看门者,对外界材料进行选择,不是任何材料都能进入意识中。大脑中不被感知的个体潜意识,是集结在心灵中的情结(complex),它是与情感思维、记忆相关联的情绪,不自觉地影响着人的思想行为。精神分析就是要解开情结,把人从情结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人们在遭到重大的挫折,或者对信念的执著追求时都会产生情结潜意识。
霍妮(Karen Hozney,1885—1952),是一位德国女性心理学家,她认为人格的形成不是本能,而是文化及社会条件。文化与社会条件又使人产生焦虑。人的潜意识中存在着两种基本需要,即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并存且互相对立。一个人想安全,便不愿冒风险而获得满足,而要冒风险去获得满足便不安全,于是这种冲突便形成了人的“基本焦虑”。基本焦虑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不自觉地反映在不安的情绪中,霍妮分析当代社会人生活在竞争中,由于竞争而产生敌对和恐惧,加剧了基本焦虑。
霍妮把人的自我分为真实的自我、理想化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是天赋潜能的流露;理想化的自我是内心尽善尽美的自然意象;现实的自我是一定文化环境中的现实表现。人本身包含多个自我。
精神分析学派从临床医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潜意识,使过去被忽视的潜意识、非理性领域的问题受到重视,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思想,其缺点是主要从本能和抽象的人性来研究潜意识,不能完全说明潜意识的本质。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基本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而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这个反作用又是具有两面性的。辩证地注意到了意识中不可意识部分即潜意识的消极负面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