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生文章构思方面有哪些新的认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1-18
浅谈教学生文章构思方面有哪些新的认识
散文教学是文学作品四大样式中出现最多的一种。随着散文的大流行,许多贴近生活,歌颂人间大爱的作品的大量涌现,散文作品已悄然出现在中考试卷中,并有增多之势。我认为散文教学应该放在阅读、感悟、品味上。 阅读、感悟是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必备素质。指导学生阅读感悟,能让学生把握文章的脉搏,领会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情感。散文教学如此,所有的文章教学也这样。现代文阅读是阅读者的认知积累(解题基础)为依托,以筛选、整合(解题方法)为基本方法,对文本意图的转述、鉴赏(解题要求)的一种阅读解题方式。考题中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要求,大致归纳为3个层次:词句的理解与分析;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篇章的鉴赏与评价。三个能力层次由低到高。近年对鉴赏能力的考查,意味着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越来越高。《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品味散文,要真切地领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感情气氛)。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能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品味散文,要领会散文独特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在的韵味。品味散文,还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深入理解,反复揣摩,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教学中,我对“散文”情有独钟,一直把它当成自己心灵最好的读者,一边读一边感受,一边教学一边聆听。多年来,,在我的心中是一个既美好又多情的小女孩,对着我诉说,对着我微笑,对着我讲她的心灵深处的故事。 记得在教读鲁迅的作品《风筝》的时,我初读课文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童年与弟弟抢玩具时的认真和快乐,以及回家后被大人责怪的忐忑和狼狈,我突然间有所顿悟,我带着一丝怅然,一丝心酸,把我的童年讲给学生们,让他们和我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和烦恼,《风筝》中的哥哥对弟弟歉疚,弟弟对哥哥的全然忘记。课堂上的同学们严肃而认真,活泼中有些许心酸,理智中掺杂着对哥哥的劝解和对小弟的祝福。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文章的主题很容易被学生总结出来,多数学生还能多角度的发现和探究。我意识到精读文本对散文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教学顺利进行,让我收获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收获了《背影》这篇散文带给我的无限情感魅力,收获了散文教学中的无限惊喜,虽然细微甚至浅薄,但是我从此将借用一条规律上好以后我的每一节和散文教学有关的课,那就是在散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并换位体验,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达到师生一体的效果和境界。 对于散文的热爱让我首先打开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用自己真实的情感,珍贵的灵感,参透了散文教学中的奥秘,这其中一定离不开精读文本,用心感悟,让学生抓住令人感动的瞬间,换位体验走进作者,这样的散文教学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是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更会让热爱语文的老师和孩子们获益匪浅! 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要教好它,就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动人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下面谈谈我对散文教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满分 高考满分 高考零分
学的一些方法: 一、入情入境,注重教法。 1、注重课前导语的设计。散文有的偏重于叙事,有的偏重于绘景,有的重于抒情,根据不同的散文篇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可以重图景描绘,巧妙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渴望。比如,在朱自清的名篇《春》的教学时,我就用古诗导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笔下的春生机盎然,令人心驰神往,而朱自清先生向我们展示的更是一幅幅如诗如画如歌般的春景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春天的迷人景象吧。轻柔的语调,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他们自然以愉悦的心态进入文本阅读。 2、解题思路的引导。 文章标题很容易为学生所忽略,但实际上它包含的信息量挺大,有的取自于物,有的拟之以情;有的标之以情思。细读文章的标题,较容易提纲挈领般地直奔文章的中心。 3、线索的把握 散文以“形散而神不散”来构筑全文,于是抓住线索成了理解文章的有益做法。记叙性散文重在情节的组织和铺展,可以从情节方面寻找线索。至于游记之类文章的线索则有可能是:空间的推移,时间的转变,移步换景等。而抒情性散文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物的方面去寻找。 4、学会理解文眼 二、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重视朗读 散文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如果只做无声的语言来接受的话,那真是一大缺撼。拿起朗读这个最基本的教学武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感受美带给自己的冲击和对心灵涤荡般的快乐。散文本是一种适宜朗读的文章,文章的情感抒发不同,指导的方法也就不同。比如朱自清的《春》,恬美而有生气,感情极其细腻、丰富。要求学生以轻松,欢快,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以此营造出一种和谐,惬意的氛围。。假如我们的学生朗读时能全身心的投入,通过自己的理解,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调的高昂或沉痛,以及情感的酝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所悟,教学效果怎么会不好呢? 2、咬文嚼字,欣赏语言。 浅浅地流于对课文走马观花般的理解是很难消融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必须直接地深入到文中,学会咬文嚼字,读出自己的味,感受语言的生动和情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对于表现力丰富的字、词深入品析。比如《济南的冬天》。对于文中修辞语句,学会展开想象进行美化。这篇散文中,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共同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理解了这些情景交融的语句,我们也就会跟着走进了这一片美丽的世界,认识一种新的生命,懂得了作者对未来的满怀憧憬。 3、抓住细节,品出其味。 生动的细节是散文富有感受染力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细节的刻画,往往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把握细节的内涵,往往能很快地走进那一片情感世界。 散文《海燕》的解读及教学策略 一、 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散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文学样式,它“集诸美于一身”。散文教学对训练中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想象能力,丰富语汇,培养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可实际上,散文的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1、教学模式老套:教师还是按照介绍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和文学常识——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层次结构——概括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这样的环节来教学文学作品。 2、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学法的主导地位,没有把学生从客体转变成主体,没有把学习空间完全交给学生进去的。致使学生厌学语文。

3、要求面面俱到,没有侧重,不够深入。有的老师为求全,不分主次,点点不放过,结果容量太大,学生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每一环节都只能蜻蜓点水,无法深入。 4、教师文学素养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教师在学校涉猎面不够。没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语言运用能力必然也相当有限,课堂上难免出现 “词穷语塞”的现象。 二、散文《海燕》的解读 《海燕》是郑振铎的散文,以海燕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 本文语言生动、老练、简练。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写景状物,成为文中的“亮点”, 描写了海燕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作者文学功底、语言功底良好,都是用简省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丰富含蓄的思想感情的。 三、散文《那树的》教学策略 (一)情境导入 《海燕》教师导入:用小燕子的飞翔图,发挥学生的想象,从而进入文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录音边轻声跟读,并积累生字生词。2并且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说说初步感受。 (三)、感知海燕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请大家读课文,用海燕飞翔”的句式说话 提示:从海燕的、品格、外形姿态、勇敢精神、生存环境、给人类的启示等方面说 (四)、品读文章,体会语言美 从修辞手法的运用、用词的精妙、生动活泼的写景状物等方面分析用“我最喜欢读——因为——”句式说话。 (五)、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1、让我们再来回顾的海燕飞翔情景,想想作者当时的情感? 2、作者想通过海燕告诉我们什么? 3、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联系实际,对照反思 1关注你身边的小动物,你生活的周围有类似的动物吗?请以“我喜爱”为话题,说一段话。 2请同学们学习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练习写一段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