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黄牛”泛滥,实名制能管得住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5
歌迷的盛宴,不能成为“黄牛”的狂欢。而打击“黄牛”,不能只靠粉丝抵制。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黄牛”销售演出票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换句话说,“黄牛”肆虐演唱会,不只是娱乐事件,更是法律问题。针对乱象,相关部门依法亮剑、严查狠打正当其时。眼下,很多演唱会已在路上,继续保持露头就打、一查到底的态势,就是对市场、对歌迷热情的最好守护。
事后惩戒必须,事前监管预防也十分必要。眼下,针对“黄牛”黑色产业链,至少有两方面可以发力。
一是把技术“围栏”装牢固些。这其中,落实实名制购票机制就不妨一试。此前,“黄牛”一度严重影响火车票销售,实名制制度最终斩断了这一黑色链条。演艺市场有样学样,或许也能事半功倍。
二是抓住主办方、售票平台等关键环节。文旅部上月刚刚发布通知明确指出,“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70%”。积极行动,把内外勾结、拿歌迷当韭菜者揪出来,市场才能从根儿上清朗。
那么演唱会使用实名制可行否?

  
技术上可行,操作上有困难

  
对于“实名制”在售票技术层面的可行性,大麦网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防止恶意抢票、囤票,大麦在预售环节采用了输入身份证预订销售,身份证原件是现场演唱会门票唯一换取票凭证。另外,在一些大型演唱会中,大麦采用“人脸识别+RFID(射频卡信息处理)”的双重技术,在重要赛事中也尝试联合“芝麻信用”,对购票的用户进行实名认证。

  
北京人艺现有会员2万多人,会员卡本身就带有“实名制”性质,但是如果从购票到进场全都做到“实名制”不太现实,“完全的‘实名制’不是不想,而是操作上有困难,比如有团体购票的,也有个人购票后转赠的,不能说不让人进。
另外,入场时间也会延长,观众大部分集中在六点半到七点钟入场,如果查得太严,滞留人群太多,观众也会有意见,涉及很多方面。所以说,‘实名制’会限制一部分‘黄牛’,但是要想杜绝也不太现实,只能说尽可能地优先照顾忠实观众。”除了实名制我认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演出举办单位、票务经营单位需明码标价,不得加价销售,不得捂票、囤票、炒票,不得虚假宣传演出内容和票务销售情况。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公安部门核准观众数量的70%。



2、演出举办单位除自行经营演出票务外,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演出票务经营单位销售相应门票,换句话说,今后演出门票必须通过官方代理平台发售。



3、互联网平台企业,不得为机构和个人倒卖门票、买卖演出工作票或赠票提供服务。



4、针对个别演出商,将拼盘演出作为某明星个人演唱会进行宣传,引诱消费者花高价购买演出票问题,《通知》要求销售演出门票时,明示演出最低时长、文艺表演团体或者主要演员相关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5、鼓励各地探索对重点营业性演出门票销售实行实名制管理;还将视情将演出举办单位和演出票务经营单位列入文化市场警示名单或黑名单,予以管理或惩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