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大家王泉水|我凭什么在77岁时服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当我国政府正为如何让近2亿老年人老有所养焦头烂额之时,退休却让著名书法家王泉水老先生迎来了人生真正的春天。

记者 李婧怡

【简介】

王泉水,著名书法家,擅长榜、楷、行,草书。1938年4月出生,原籍河南宝丰,1956年参加抗美援朝,立三等功。1979年调湖北南漳县卫生局任纪检组长。1998年退休,现年77岁。

现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学家,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国礼出版社荣誉社长,湖北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作品入编《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中国艺术家宝典》、《世界华人艺术展书画作品获奖集》等大型画册。

“好好好,王老您这几个字实在是太好了!”2014年12月27日,在浙江山西籍人士群英会的饭局上,不断有人簇拥到王泉水面前敬酒,他为今天专门创作的“鸿运当头”四个字挂在被群英汇包场的酒店大堂中央,77岁的王泉水此刻脸上也映着朱纸的红晕。

老来“追星”也疯狂

2012年,已经75岁的王泉水带着老伴儿从湖北襄阳赶往上海,这一千多公里路只为了寻访已故的书法“明星”——苏局仙。

“上海书法家苏局仙仙寿臻110岁,无疾而终。他从八岁开始练字,百年来坚持每天临池练写,从未间断,直至临终前两天还写了四幅“寿”字斗方。苏老一年四季每天都坚持写2500字,他说:‘书法是一种运动,写字时,人要坐直,头要端正,那一点、一横、一竖都要用全身之力,这就贯通了浑身的气血,可以调整体内的机能。写大字的动作大,写得得心应手时,伸展自如,就如同打太极拳一样,能达到超然忘世的境地。’”

2010年,王泉水在襄阳老年大学上课时,偶然看到这段有关上海书法名家苏局仙“书法养生”的介绍,颇感兴趣。

“写2500字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啊!我每天才能写几百字而已。”苏局仙俨然已经成为王老心中的偶像。

“我还特意把这段话抄下了,你可不能拿走啊,我只有这一份!”那页写着苏局仙事迹的纸被王泉水仅仅捏在手里,他防备地看着记者。

怀着对苏老的敬佩,揣着对书法养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新思考,抱着寻访苏局仙书法真迹和与苏家后人交流的愿望,两年后,在上海无亲无故的王泉水就这么朝着“偶像”奔去,“苏老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后人一定深受其影响!”王泉水这一去就是一年半。

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当夜晚璀璨的霓虹包裹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时,有多少蜷缩在角落里的人被内心的空虚吞噬。

“中国人心里没有根了!”当谈起上海求艺之行的收获时,王泉水感慨道:“苏老的孙子现在已经80多岁了,他带着我拜访了很多上海的书法大家,这一趟去上海,我更深刻地看到书法对于传承中国特色文化的意义。”

在和上海书法文艺届切磋琢磨的过程中,王泉水的书法也受到了当地的认可。2014年12月27日,下榻杭州的王泉水还收到了上海市公安局监察部部长朱秀红的求字信。

受苏局仙的影响,王泉水也开始勤练榜书。榜书是30公分以上的大字,习写时充分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动以养形,看王老写榜书,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右捺、上折下弯的运动,很少有古稀老人还有这般汪洋恣肆的锐气。

“摇筋骨、动肢节”,苏局仙以书法养生,王泉水更用书法养心。

土豪朋友圈助攻夕阳游

你可曾臆想过被土豪赞助环游中国?除了主动赴沪“追星”,这些年在各地书友的邀请之下,河南、北京、深圳、广州、浙江等地都留下了王泉水的身影。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说过:“60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

1998年退休后,王泉水专心习练书法。从2002年到2005年,他的书法作品先后参加了“中华世纪之光”全国书画大赛、全国书画大奖赛、全国群众书画摄影大展赛、敦煌国际书画大展赛、全国百名优秀书画家作品海南巡展、“中华龙腾杯”中古书画作品赴日展等活动,作品在这些大赛中频频获奖。

王老的名气在书法圈儿里越传越盛,无数书友慕名拜访,“每次我出去一段时间,家里就堆了几百封信!”当记者提出要看看王老的一副证书时,王泉水为难地说:“恐怕很难翻到啊!”

接触过王泉水的朋友大都称赞老人不拘小节、有求必应。接受采访前王泉水还在书房替两个朋友写字,其中一个正要求王老写第三幅楹联。

2002年8月,在“纪念苏东坡逝世900周年书画征稿颁奖大会”上,泰国国防部终身顾问苏岳章先生在王泉水的一副“大江东去”前驻足良久,深表赞慕,二人由此结为挚友。此次记者在杭州拜访王泉水时,王老就是受苏岳章之邀刚从泰国参加完“中泰艺术交流会”回国。

“游山玩水没什么意思,我主要还是写书法。”通过游历祖国各地山河,王泉水得以寄骋纵之志,取法自然。忘情于笔墨之间,只有在大自然中汲取养料,才能够“字势生动,宛若天然,实得造化之资,神变无极”,达到“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

西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将书法与自然的关系讲的很具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圆糜则,因事制权。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突出,若龙腾于川。”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就要求书家精熟技巧,融汇自然。

年轻人常困惑环游世界的意义,王老或许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在没有能力融入当地自然生活的情况下,即使行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

说什么大器晚成,我一辈子才练成这样!

在四、五十年代的中国,毛笔是中小学生主要的书写工具。王泉水和书法的缘分始于兴趣。

王泉水从小就喜欢写字,“小学时候兜里老是揣着几根粉笔,走到哪儿写到哪儿。有一次我父亲想看看我字写得怎么样,我立马就开始在门上写,老父亲看了很是高兴!”“写字这事儿也是天赋”,老伴儿在旁边得意地夸着王泉水。即使是参加抗美援朝时,王泉水也是一有机会找张桌子就练字。

学书法艺术,需要“灵气”,“灵气”有先天性的,更重要的是后天苦学而成。“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汉字成千上万,能把每一个字都写好非常不容易”,练了七十多年书法的王泉水一直认为:“人的精力有限,精于一则尽善。”

退休后的王泉水只要一有空就练习书法,他以水为墨以地为纸,看书、练字成了他生活的全部。王泉水经常一天写七八个小时的字,他不仅在家练,而且外出也带着笔墨纸练字,热练三伏、冬练三九,一心扑在练字上。见他这样拼命,不少老同志都打趣道:“泉水真是拼命三郎啊。”

“想写好字儿你不临摹字帖不行!”王泉水不停地临摹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王羲之等名人大家的楷、行字帖,还反复临摹于右任、怀素、孙过庭等名家的草书,取名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几十年的积淀加上退休后的“集中突破”,王泉水的楷书、行书、草书功力日渐提高。

国际汉学研究会如此评价王泉水的书法作品:“作者用笔老辣,点线沉着而不泥帖,细微起止,巧妙多变,通篇文气十足,无雄霸之气。”2014年8月,王泉水被中国文献出版社编入《中国当代十大名家》。

对于一个桑榆老人来说,名利荣誉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王泉水享受学无止境的乐趣,对于书法艺术,他感慨道:“入之愈深,其境愈难,所见愈奇”。

“七十不稀奇,八十不为老,九十不少见,百岁不难找。”当你老了,你敢这么任性吗?■
相似回答